优化人才环境

优化人才环境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能不能将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的各项事业中来。人才环境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的作用。据专家对世界两个人才密集区(美国人群和犹太人群)的分析表明,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取得成就的社会文化环境是首要因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必须充分重视人才环境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各类人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重要贡献和先进事迹,宣传各地、各部门人才工作的经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标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摒弃传统的“论职(务、称)排辈”“论历(学历、资历)排辈”的名本位和官本位做法,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在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把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及其他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加大服务力度,优化政务环境。要通过富有成效的环境建设,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务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开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为各类人才成长发展、干事创业创造提供优质服务。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科学灵活的用人环境。要用当其长。用好人才,关键要发挥其优势和长处,避免出现“人不得其事,事来得其人,用不得其长”。对于尖子人才,要格外珍惜,注重发挥其特点和专长,不求全责备,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大胆探索。要用当其需。人人都有需求,但每个人才的需求又不尽相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问题不同处理。要用当其时。人才不仅具有使用过程的时效性,还具有闲置过程的消耗性,古语云:“兰蕙不采,无异蓬蒿;干将不试,世比铅刀。”无论哪类人才,都有其才能发挥的最佳期和峰值年龄,识人用人,必须抢抓时机,如果是人才,就要及时使用、大胆使用、破格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要辩证地看。要用当其贤。要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能;不能任人唯亲、任人唯权、任人唯钱。要用当其活。机制体制一活,人才工作满盘皆活。人才的使用工作,尤其要这样,做到能出能进,能上能下。

研究新机制新政策,创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要围绕培养、评价、激励、使用、引进等问题,抓紧探索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法规体系和政策机制。各地完全有必要制定一个《优化人才环境条例》。特别是要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在政治上一视同仁,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等人才政策上统一安排,在面向社会的资助、基金、培训项目、人才信息库等公共资源运用上平等开放,在舆论宣传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在改善创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

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拴心留人的生活环境。要加强人性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和交流、学习、休假、子女受教育等社会需求,热情支持各类人才的工作,真诚关心他们的生活,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搞好保健服务,实行专家定期休假制度。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社会优待制度,比如乘坐公共车就医、到旅游景点优惠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及组织人事部门联系专家制度,及时听取意见建议,解决专家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重视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才流失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提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为人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创造条件。要像重视自己的子女教育那样重视各类人才的教育培养,充分提供学习培养的机会,创造学习培养的条件,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上,要不断探索创新,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国内培养与出国出境培训、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党政领导人才,要在提高理论素质、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工夫,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参与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提高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从中培养大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要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积极推动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建设。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在职自学,完善带薪学习制度。

构建事业平台,创造创业工作环境。要突出重点,舍得投入,着力为各类人才提供比较好的科研工作平台,尽量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公平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和实现抱负的机会。疏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企事业单位人才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害原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通过参与项目研发、技术攻关和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事业单位兼职兼薪。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经单位同意,可不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受聘到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并以合同形式约定与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

强化分配机制,创新激励环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求按贡献参与分配,让创造了较大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人才享有优厚待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用人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发挥政府奖励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激励导向作用,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表彰奖励。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和个人设立人才奖项,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

深化人才市场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人才供给和需求两个主体到位。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支持和鼓励民间资金、外资投入人才市场。建立规范的人才统计指标新体系和人才统计年报制度,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建成统一、分类的人才基本数据库,定期发布客观、真实的人才供求等相关信息,形成人才市场的供求导向机制。拓展人事代理范围,积极开展素质测评、资格认证、能力培训等中介服务,强化市场服务功能。

想方设法凝聚人心,创造融洽和谐、民主科学的人际与学术环境。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特别是人才所在的单位和部门领导尤其要主动做好思想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倡导生动、活泼、民主、宽容的学术风气,努力形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合作的学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