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27日)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政治部《宁夏省的社会调查》

(1936年6月27日)

(一)行政区域。宁夏该省共分辖十县(豫旺、中卫、中宁、金积、灵武、盐池、夏县、宁朔、平罗、磴口),省会设夏县,名宁夏。

(二)地势。全省均是川地,为一大平原,仅盐池有小山及沙地,各县沟渠很多,有桥梁亦易被破坏。

(三)人口。全省约一百万人,人口稠密的县(如宁朔、夏县、中卫、平罗)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人,人口稀少的县亦有数万人(如豫旺、盐池、磴口),乡间汉人占三分,回民占七分,城市则汉人占多数,回汉杂处,互通往来,民多吸大烟。

(四)雨量。雨不多,只秋天下些雨,风很大。

(五)主产与副产。

1.全省粮食产量平均比例是:黄米占十分之二,稻米占十分之二,麦子占十分之一点五,高梁、谷子等占十分之二点五,烟苗占十分之二。除豫旺、磴口、盐池等三县外,均是水地(利用黄河有小河川的水利),旱地很少,出产不多,全省因雨量少,盖种大烟,粮食甚缺,不敷全省食用,由五原、包头及甘肃等地运入。

2.全省共有盐池五个:花马池有小盐池一个,蒙古地有大盐池二个,距花马池四十里,出盐最富,被马鸿逵占去每年给蒙古人约万余元,惠安堡有小盐池一个,每年能出八九万元之盐,干盐沟之盐池最小,出产最少,全省每年盐产能值一百余万元,“不准私卖”。

3.全省各县均产皮毛,尤产羊,按户估计平均占十分之五户牧羊,皮毛产量丰富。

4.枸杞产于中宁,大约一年度能获千石左右,分一、二、三等货,平均每石值价四百余元,每年出产四十多万元,并出售国外。

5.全省除豫旺、盐池、磴口外,其它各县均种大烟,每亩地约收烟几十两之谱。

6.全省有炭井计四十多个,石口玉〔石沟驿〕有炭井二十余个,磁窑子有二十多个,均产碴炭,平罗出干炭,中卫出烟炭,能供给全省之用。

7.鱼产丰富。除盐池、豫旺外,各县均产鱼。

(六)陆水交通状况。

A水路

1.黄河由甘肃入境,从西南向东北经本省中部流入绥远,河宽处有五六里,窄处有一二里,冬天则全结冰。各县除豫旺、盐池、磴口外,均有大小支流及河流。

2.航行:兰州至宁夏段,由兰州至中卫小段木船不能航行,水势甚急,悬崖,该段只有木排能航行。中卫至宁夏,宁夏至包头段木船均可通航,惟逆水则用人拉,每船普通载百余人,金积属之青马关系造船处每十户中九户是造船。

3.渡口:自兰州、宁夏、包头黄河沿岸均有渡口,每渡口均有渡船五六只(木船),能载三辆汽车,惟中卫至兰州,渡口较下段少些。大小河川则有木桥设置。

B陆路

1.全省是平地,道路很多,但到夏天乡间道路常为水淹没。沟渠很多,容易迷失道路,到处大车通行,各县亦有公路。

2.汽车路则有宁夏通五原、包头,通中卫、海原亦有汽车路,均已通车(只有汽车共计五六十辆)。

(七)商业状况。全省商业除宁夏省城外,以中卫、平罗、金积三县为商业较好城市,各占百余户,居民各占七百余户,大的有数十万资本,生意最大的就是布疋和大烟。工业品大部从绥远运来,每年十月有很多外地商人来收买皮毛,经商的多是汉人,大部分商人是外省特别是山西襄阳人多。[宁]朔、宁夏县为二等县,商家六十户左右,居民各占百余户。灵武、中宁为三等县,商家各占二三十户左右,居民各占百余户。盐池、豫旺、磴口为最次之。

(八)乡村状况。房屋较陕北、陇东都密,不是窑洞是平房,用土筑墙,上盖以茅草和土(土质很黏),有钱人先筑寨子后盖房。乡村中寨子很多,寨子很高,高的二三丈不易爬,寨子很大,每个寨子约可容一团人。宁夏附近各县之间森林很多,树木均置于水渠两边。附近各县、附近乡村水井很多,浅的七八尺,水是甜的,其次果木亦很多。

(九)土地与人民生活。大地主很多(回汉都有),田多的有一千数百亩(每亩地能收一担粮),普通农民只有数亩地,土地比较集中。头等田地值五六十元,二等田地值三十元左右,三等田地值二十元之谱,最次的则值十元上下,山地则不值钱。田税过重,因此贫苦农民甚贫,一般的生活较陕北高些。

(十)捐税。马鸿逵统治的宁夏捐税非常厉害,无论什么都要抽税。每亩田年纳钱粮十元以上,民众痛苦之极,甚至有被迫捐税自杀或弃产逃走的。其最利害的捐税是地亩烟花捐、水利局款、采粮秣费、赈灾捐、义务捐、保安费、壮丁费与户口捐、门牌捐、灯捐、房捐、牛羊捐、屠宰捐、倒土捐、烟灯捐、婚姻印花捐、富户借款、皮毛捐、烟土捐、运输货进出口捐、烟土罚款、枸杞税、盐税、落地税、起货税、统税、营业捐、买卖印花捐等,此外每年度向商人大批借款(数次),永无归还。在地方捐税与盐务款,每年约收入三四百万元之多。最后还有大烟税之摊派,规定各县之数目如下(无论种与不种,捐税是照这样抽的),金积县十五万元,灵武县十九万元,宁朔县三十八万元,宁夏县三十八万元,中卫县四十二万元,平罗县四十八万元,磴口县八万元,豫旺县五万元。盐池不产烟,故无烟捐,但盐户捐每年达六十万元以上。

(十一)反动武装与组织。

1.有钱人大部有二三支枪,汗〔汉阳〕造或三八式的步枪(驳克枪很少)守寨子。

2.省城组织:有保商团,人枪各三百多,各县镇亦有保商团的组织,人数二三十至三四十不等,枪则不定,各保成立壮丁队二十至三十人,枪支占十分之四五。

3.地方组织:县以下有区,保甲长等组织与各省差不多,县长则由马个人委派。

(十二)群众的斗争。平罗的群众曾抗过捐税,被马镇压下去。现平罗各地尚有土匪打富救贫,反对马鸿逵。各县群众对马鸿逵的捐税重担极表不满。

宁夏学生曾有革命团体的组织,被马发觉,杀得很多。

(十三)回汉族的关系。宁夏之回蒙与汉人互通贸易,间有双方结亲者,如汉人女子尽可与回人成亲,回民女子与汉人成亲时,须其家属全入回教,汉人与回民结亲的为数甚少。宁夏各县除盐池、中卫、中宁、磴口四县汉人占百分之九十外,其它各县汉人占百分之五六十。

(十四)各县城及宁市状况。

(Ⅰ)宁夏城市

1.城是砖城,有二丈多高,有东西南北四门,周围十余里,城不坚固,故有“铁打潼关城,纸糊宁夏城”之讥。过去攻城的多从西北门攻入,群众家有梯子,城内千户左右,人口一万一千人之谱,商店约二百家,南关人家较稠密。

2.营业:经商多系山西及外省人占多数,商业多是布疋与大烟,资本也是最大的,其次是洋杂货店,再次之皮毛货。

3.军事工业:军用工厂(约二千人)内分军服股、鞋袜股、修械股(修械股能造炸弹,步枪出数不明)。

省有汽车管理局、公安局、电灯公司、电报局,宁夏省银行纸票不兑现(一元当五角用)等。

4.文化:有第一中学、师范、女子师范、女子高小、男高小、回民教育促进会等。

(Ⅱ)灵武县

1.砖城约三丈高,如曲子镇大,西南北面均是大河环绕,河宽七八十米达,有木桥无船,东门外是果园平坦,城内约六七百户,经商约百户。

2.商业与物产:大米、大烟是主产品,大米每斗三元,黄米、小米、小麦较大米少一半,每斗价二元左右,其次荞麦、高粱、黄黑豆、粟米等,每斗一元五角,产鱼亦较多,价钱不贵。

营业的是山西、河南人,商业主要的是布疋、大烟,次是杂货与皮毛物产。

3.文化则有高小学校、回民教育促进分会。

(Ⅲ)金积县

1.土城丈余高,仅东西两门,城周围有沟,深七八尺,城市有五六百户,经商约三四十户。

2.经商物产与灵武大体相同。

3.文化与灵武亦同。

(Ⅳ)中卫县

1.砖城二丈余高,有南北门,周围是沙地,大风吹来积沙成堆,但又被风卷去。南门外距河约十里。城内二百余户,商店二十余家。

2.商业与物产同金积,但出产较差。

3.文化有高小学校、回民促进会。

(Ⅴ)中宁县(中卫县分出的)

1.县城不甚明。

2.商业及物产与附近各县相差不远,该县产枸杞,是大宗,价格也贵重。

(Ⅵ)平罗县

1.砖城约二丈高,城仅南北两门,城东南有小渠,北门靠城墙有沙堆,可爬上城墙。城内商店约百余家,人家千余户。

2.商业较灵武、金积好些,不产大米。黄米、小米为主产品,每斗五元;次是小麦,每斗四元多;荞麦、高粱、粟米再次之,每斗二元。

3.文化则同中卫县。

(Ⅶ)磴口县(分蒙古人县、汉人县,均驻城内)

该县城周围全沙漠,不产物产,只靠外来供给,商业是布、茶、盐等。

(十五)附海源〔原〕至兰州线调查。

1.道路:从海源〔原〕县到靖远县,有四个马站(约三百六十里);从靖远县到兰州也是四马站(三百六十里),俱是汽车路,可通汽车。

2.粮食:海源〔原〕、靖远二县,俱不产粮,产大烟。海源〔原〕县多沙地,人口全县只二万余,以畜牧为生。靖远较富足,文化之发展占全省之第二位。二县产牛羊皮毛很丰富,海源〔原〕之皮毛,驰名全国。

3.民族:海源〔原〕县全是回民,几无一汉人。靖远县则汉人占多数。

4.驻军:两县均因粮食少,不能多驻军队,靖远驻邓宝珊部之骑兵营,海源〔原〕只有民团。

5.兰州市

(1)兰州城北门外就是黄河,有长七十二丈之铁桥,可通汽车。过黄河就是北塔山,高处有三千米达,是黄土山,不产树木。出南门走五里路,有皋兰山,亦是黄土光山,山脉由西向东南,西边靠城较近(约二里地)。在城之西南,山有四个大石洞,驻军常以此为据点。但石洞处在低处,占领其它山顶可以瞰射。西门外有雷坛河,水浅冬干,东面有二十余里之平原,多果木。

城分内外二城,内城用砖筑成,有三丈多高,很坚固;外城是土城,约二丈高。

(2)道路:汽车路分五条,①兰秦公路(到天水);②兰肃公路(通酒泉);③兰亭公路(通青海);④西兰公路(经静宁、平凉,通西安);⑤西宁公路(通宁夏)。共有汽车千余辆。

(3)工业:军事工业有制造局,在外城之东门内,能造炸弹及冲锋枪等。

有电灯电话局(省政府管),大街小巷均有电灯,电话仅二百余门。

有造币厂,制造袁世凯银币。

有火柴厂、纺织厂,并筹办自来水厂。其余大工厂则没有。

(4)文化:有第一中学、第一师范、乡村师范、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女子师范、甘肃学院(即前中山大学)等。

(5)群众组织:有国民党办之农、工、商会。

(根据中央档案馆馆藏档案刊印)王首道关于西征以来的情况报告

(1936年6月28日)

西征以来,因为交通的不便,不能及时间的对你们作报告。现在已经建立兵站,关于部队除电告外,特写此简单的报告。地方工作及抗日战线工作另有报告。

(一)关于巩固部队工作方面,可分为在苏区行动以及几次攻城战争的两种不同的环境来说:(1)在苏区开始行动向西的时候,因为部队为了保守军事秘密起见,对这次行动未作及时的政治解积〔释〕工作。所以有少数的战士,对于这次的行动是不很了解,又加上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的不周到和在这时期中的给养上有了一些困难,在部队中发生了严重的逃跑现象。一班〔般〕的说来,部队的非战斗减员,也就是在一个时期为严重逃亡。总数量另付〔附〕表。在苏区出发时期,当中逃跑大多数是由于对行动的方针不了解,个别的落后分子利用这些弱点,在部队中发生几次的进行鼓动和组织逃跑的事情,如七十三师及七十五师都发生过。这些分子都利用政治解积〔释〕工作的不够,在落后分子中进行反革命活动。如说:现在的红军要到外蒙古、到苏联、到回民区域去,有的说要到陕南去,如想回到陕北苏区来就很困难了。除此以外,在这次行动中,部队的给养与一般战士的生活,的确比在山西的行动地区是要困难些。这就是教训了我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对巩固部队方面是有很大的关系。如有的山西新战士说,我们在山西的时候有纸烟吃,到了这里来连黄烟都没有吃了;有的说在山西的时候有白面吃,到陕西来天天都吃的是小米子饭。比如,有的时候没有油吃,也引起少数新战士对生活上的不满意。如七十三师及七十五师与炮兵连都有这样事情发生。部队中的少数干部□□□□教育不周密和军阀残余的发生,也是增加巩固部队的困难。同时,缺少有组织的行军管理。如七十三师和七十五师行动大休息时,派人去找水喝□□□□带去,结果就找不回来了。(2)几次攻城战斗,因攻城技术关系不好及其[他]原因未得手,伤亡较大(另有战斗减员统计表),有少数个别战士对攻城战斗的胜利信心要差些。如有的说,我们只能打运动战才能消灭敌人,攻城是没有多大的办法,特别是在新战士因为有一次攻城未得手,以后部队中就发生山西新战士严重逃跑。如七十三师的逃跑数量当中,差不多山西战士占了半数,就苏区战士的逃跑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着,特别严重是七十三师的七团。

(二)关于部队的政治教育方面

(1)在这个时期我们的政治教育除了深入西征的意议〔义〕与任务外,主要教育是深入共产国际七次大会决议,特别是在加紧干部的教育。

(2)在这一个时期当中,我们的政治教育的方式,无论是战士与干部的也好,克服了过去的那种平均主义的教育方式,一班〔般〕的说来,我们的教育方式都利用了问答,特别是测验方式去进行教育。关于政治教育的测验平均分数看识字教育程度的情形,下次另作报告。

(3)一般的来说,在十五军团连队的课外活动比较差些,现在有些连队开始有了些新的活跃,但还[不是]全体的连队都活跃着。

(三)部队的政治情绪方面

正因我七十三师进占同心城及攻占九个主要土围,特别是七十八师攻占定边、盐池的胜利,就是在七十三师、七十八师以及围城的七十五师也好,一般的说来部队中全体红色指战员的政治情绪都有高度的活跃。

(四)关于部队中发生不良现象

(1)在十五军团,游击主义的存在和生长仍然是严重的现象,如表现不爱护武器,不遵守时间,不接〔节〕省子弹以及个别部队在建立起正规的红军生活,仍然是有些非常不够的地方。

(2)个别干部的军阀残余与本位主义,在个别部队仍然发展着,特别是七十五师225R政治委员周礼同志,自攻安边以后接连发生几次的骂人,不去耐心的教育干部,结果有一个管理员因为在困难环境下面,有几次因为给养不好被周礼同志的几次骂,开小差并带去公家的几元大洋、两支枪及全团的党团部队统计表去投敌。同样,本位主义也是在225R发展着。如此次粮食困难,5R所没收的粮食,好的完全不给其他的两个团吃。如没收的猪油,5R有油不分给各团,这是在225R的情形。在223R,同样的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如陈福泰同志前次没收的现洋不报告师政治部存之另用。这次师政治部有土豪代数处置来的鞋子和纸烟,由地方科长交三团转运政治部来,结果他□□留□□条纸烟、几十双鞋子,不交师政治部来分配,没收来的烟土也不缴到政治部来,经过师政治部几次斗争才开始转变。

王首道

六月廿八日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馆藏档案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