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红色记忆(代序)

档案中的红色记忆(代序)

201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打开尘封的历史,那一件件承载着信念和追求的档案,真实地还原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惊天地、泣鬼魂的英雄壮举,仿佛把我们带回那如火如荼的战斗岁月。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及各地的武装起义,革命根据地之火如燎原之势。蒋介石妄图把红军扼杀在摇篮中,不断派出重兵“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以王明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十余省,最远的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前进到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宁夏作为红军长征途经的战略要地,从红二十五军率先翻越六盘山,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再到山城堡战役结束,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宁夏的山山水水和回汉人民,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战斗岁月,突显了宁夏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红二十五军最先经过宁夏,率先结束长征。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冲破敌人的围攻,从河南省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12月进入陕南,开创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由长安县出发,西出秦岭,北过渭河,后转战至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并翻越六盘山,驰骋陇南陇东,截断西兰公路,打乱了国民党军围堵中央红军的部署。此后,红二十五军南渡泾河,转战于陇东地区。五十多天的西征北上行动,计三千余里,沿途跋涉与作战十次,先后打下两当、秦安、隆德县城,并包围天水与崇信,威胁静宁、平凉、泾川等重要城市。红二十五军行动沿途上,到处号召广大群众的分粮斗争,组织部分的回民斗争工作,沿途打杀大批反动派与消灭民团,充实了红军物资的需要,震动了当地的反动统治,有力地帮助了红军主力的行动。红二十五军经平凉、合水北上,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率先结束长征。

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通过封锁线。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领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向甘南腊子口前进。经过英勇战斗,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于9月18日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同时,根据俄界会议的决定,北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前往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陕甘支队越过六盘山,不久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旗镇。《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咏怀之作,它生动地表现了毛泽东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军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扩大和巩固根据地,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形势下,党的总任务是“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贯彻这一战略方针,红一方面军行动部署的基础应放在打通抗日线路和巩固扩大苏区这两个任务上。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实行东征,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这次东征1936年2月20日开始,抗日先锋军冲破阎西山部队防线,渡过黄河。红军东征行动,遭到阎锡山部队的顽抗,蒋介石急忙任命陈诚为山西“剿共”军总司令,调集大军分两路增援阎锡山,同时命令黄河以西的国民党军队与之配合,企图彻底消灭红军,摧毁陕甘根据地。为了避免内战,保存抗日力量,并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5月初,中共中央决定红军撤回河西,结束东征。5月5日,毛泽东、朱德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向南京政府及其海陆空军、社会各界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红军回师后,蒋介石仍坚持“剿共”政策,又调集兵力,准备对陕甘根据地发动新的“进剿”。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红军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地区西征。5月18日,中革军委决定组成西方野战军西征,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进入陕甘宁边界地区作战,实现扩大、巩固根据地和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战略目标。西征红军分左右两路由延川县一带出发,向甘肃、宁夏挺进。随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同时颁布对回民工作的“三大禁条”“四项注意”及在回民中的口号,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西征部队先以红一军团为左路,红十五军团等部为右路,后来又以红二十八军、红八十一师、骑兵团为中路,给马鸿逵、马鸿宾等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攻占甘肃东部的阜城、曲子镇、环县、洪德城等地和陕西西北部,直到宁夏的盐池、豫旺、同心城一带,开辟了新根据地,并与陕甘老根据地连成一片。从8月开始,西方野战军在巩固新区的同时,继续发展胜利,并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做积极准备。

当西方野战军西征取得重大成果的时候,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也战胜千难万险,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从甘孜出发,途经阿坝、包座等地,越过雪山草地,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9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先后攻占漳县、临潭、渭源、通渭、岷县、陇西、临洮、武山等广大地区。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迎接全国的抗日高潮,提出三支红军主力会师后合力夺取宁夏的战役计划。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红军领导人及全体指战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慰问。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右纵队到达公易镇,总指挥贺龙率左纵队到达将台堡、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主力会师。至此,红军一、二、四三大主力历经艰难困苦,浴血奋斗,终于胜利会师,长达两年之久的长征胜利结束。

在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时候,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把宁夏战役作为政治上、军事上打开新局面的决定的一环,抓紧进行部署。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率先渡过黄河,随后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和方面军总部及第五军也渡过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这时,蒋介石调集十几个师由南向北大举进攻,企图消灭红军于黄河以东的甘肃、宁夏地区。胡宗南部打通增援宁夏的道路,隔断了河东红军与河西部队的联系,红军夺取宁夏的计划被迫中止执行。河西部队经中央同意后,改向人口稠密的武威地区前进。中央及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开始了外线独立作战。

宁夏六盘山是红军长征遇到的最后一座大山。翻越六盘山,中国革命就看到了希望。红军长征在宁夏的革命活动,从政治的、军事的,物质的、精神的各个方面聚集力量,为迎接革命曙光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红军转战大西北陕甘宁广大地区,打击了国民党军“围剿”红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包围和进攻,开辟了新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并与陕甘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坚实基础。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实“三大禁条”“四项注意”,尊重回族同胞生活习俗,积极开展对宗教人士和回族上层人士的争取工作,不打回族土豪,建立了第一个回民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红军先后建立了环县、定边、盐池等中共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各地还建立了区委和区乡两级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商会、工会等党群组织和游击队等地方武装,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播下了革命火种,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红军将统战工作与军事斗争紧密结合,在西征中以斗争求和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维护了党和军队的团结统一,确保了红军长征最后的胜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军实现了三个方面军的统一指挥,形成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对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地根植于宁夏这片热土上的回汉各族人民心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宁夏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创造美好的新生活,形成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仅要铭记那段苦难历史,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更要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先辈优良传统,让闪耀在档案中的红色记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