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编辑的《阿里郎之歌》
海伦•斯诺撰写的《阿里郎之歌》于1941年首次出版,当时作者的署名为尼姆•威尔士。在1937年访问延安期间,海伦同书中主人公进行了一系列长谈,写成了这本书,她在书中给此人取名“金山”。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朝鲜叛逆者的生平故事。这本书是美国约翰迪出版公司1941年的版本,共258页。乔治第一 次编辑这本书的时候,他把书名改成《阿里郎之歌》—中国革命中的一名朝鲜共产党人。这个新版本,由旧金山壁垒出版公司1972年出版,共348页。这个版本首次披露了本书作者的真名实姓是海伦•福斯特•斯诺。她是《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前妻。
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新版本中,乔治把原书中使用的人名、地名,进行了更正或更新,增加了不少脚注,包括金山的真名实姓张致洛(音译)。乔治生前期望,如果这个版本不能比原本更好,起码也能够像原本一样令人激奋、栩栩如生。
日语本的《阿里郎之歌》
1941年出版的《阿里郎之歌》,在乔治的命令之下,由日军战俘第一次翻译成日文。1953年,日文版的《阿里郎之歌》由朝日书社翻译、在日本正式出版。
1965年,《阿里郎之歌》被再次翻译成日文,由美铃图书公司出版,书名为:《阿里郎之歌:一个朝鲜叛逆者的生平故事》 ,海伦•斯诺著,安滕次郎翻译,全书共282页。另一个版本是一位妇女翻译的,名叫松寺洋子,岩波出版社1987年出版,是一个小开本,共434页。
由于乔治很早就在美军学习过日语,而且日文功底不错,把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日文译文,都细细研读过了。乔治从日文本里,了解到了书中人名、地名的汉字写法,因为日文使用汉字,只不过是日语发音。所以,他学会了这些人名、地名的汉语发音,也学会了它们的日语发音。
《阿里郎之歌》的朝鲜文译本
《阿里郎之歌》朝鲜文本,从1946年10月到1948年1月,以分期连载的方式,在《新天地》杂志上发表了。从那时起,东尼御(音译)出版公司以《阿里郎》为书名,先后用朝鲜文出版过五次,作者署名仍是尼姆•威尔士,译者是赵雨花(音译)。 这本书最初受到韩国政府的指责,因为写的是一名“共产党”及其活动。尽管如此,该书在韩国广泛流传。到了1986年,同一版本的朝鲜文《阿里郎之歌》,由加利利蒙哥出版公司在纽约出版,署名是:金山、尼姆•威尔士合著。由于南朝鲜当时的“政治形势”,该出版公司甚至没有得到东尼御出版公司的许可,就决定出版这本书了。该书被认为是朝鲜人民受苦受难时期一位朝鲜英雄的、“令人骄傲的历史遗产”。
另一个朝鲜文的版本于1986年在中国问世。书名是《白衣人的影子》,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共507页。在这个版本里,有海伦•斯诺给张致洛的儿子高永光的一封信,尽管在这个版本里,他的名字仍然是“金山”。
2005年,朝鲜文新版本的《阿里郎之歌》在韩国出版,是精装本,还是东尼御出版公司出版的,却没有遭到韩国政府的任何反对。这个版本的作者仍是尼姆•威尔士和金山,译者是宋勇仁(音译)。在这个共512页的版本里,有尼姆•威尔士长达19页的“前言”,有乔治长达26页的“后记”,还有译者的一页“译后记”。
这本书出版后,立刻成为韩国的畅销书。2005年10月,韩国教育部决定,要奖励一批在韩国深受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和作品。于是,韩国教育部给远在美国的乔治打电话,询问谁是海伦•斯诺最亲近的后人,因为韩国政府要奖励海伦。由于海伦已经辞世,她的直系亲属可以代表她前去领奖。乔治告诉韩国教育部,海伦没有子女,她的侄女一直照顾她。
2005年10月,韩国政府邀请谢莉尔•福斯特•毕绍夫代表海伦领奖。谢莉尔和乔治一起飞往韩国。在颁奖会场,乔治坐在观众席中,谢莉尔坐在主席台上。她像所有受奖的人一样,穿着漂亮的礼服。当年,没有任何美国人在国际上获奖。颁奖仪式给乔治和谢莉尔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阿里郎之歌》为什么没有在北朝鲜出版?关于这个问题,乔治只能主观地猜测一番。他认为,北朝鲜的共产党人,战后从苏联回到朝鲜北部,大部分是讲俄语的,对这本书没有兴趣,还因为书中并没有写在俄国的朝鲜人。
中文版的《阿里郎之歌》
1993年,赵仲强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书名为《阿里郎之歌》,副标题是:中国革命中的一个朝鲜共产党人。乔治为这个版本写了长达15页的引言,海伦•福斯特•斯诺为再版本写了长达11页的前言。还有一页译者的译后记。这本书当年在北京两次出版,还有黄华为“国际友人丛书”写的总序。
乔治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老师约翰•德彷思教授的影响。在美国,德彷思教授被认为是中国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和权威。长期以来,他和其他一些人使乔治相信,在中国只有推广拼音文字,才能使中国逐步地减少惊人的文盲率。数以千计的在华外国人,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认识汉字,无法阅读。所以,他们极力鼓动乔治,如果他能把《阿里郎之歌》以汉字和拼音出版(汉字在上,拼音在下,把一个个汉字分开,与拼音上下相对),所有讲普通话的中国人都能阅读,认识汉字只讲方言的中国人也可以学说普通话。
乔治生平最后一项工作,就是要把《阿里郎之歌》出版一个特别的版本,以满足多种读者群的需要。他设计的中文版本是“三行”式:一行汉字,一行拼音,一行英文;可作为下列人群的练习读本:想学英语的中国人,讲英语又想学中文的外国人(无论认识汉字或不识汉字)。这个版本,可能会满足所有读者群的需要。在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想学英语,也有数以百万计的英语读者想学汉语。为了编撰、出版这样一个别致的版本,乔治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2009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