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协会和翻译协会联手,成立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翻译专业委员会,很好,很及时,很有意义。成立这个组织,也是陕西省翻译协会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需要通过阅读中国的文学作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情习惯、生活方式,了解勤劳智慧、善良友好、热爱和平、情感丰富的中国人民。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文学要想走进西方的主流社会,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必须具备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中国文学家自己。我的一位美国作家朋友曾经告诉我,当代中国作家中,不少人才华横溢,但没有自己的思想,无法创作出文学艺术精品。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的政府不断加大开放的力度,可是我们有些作家的思维已经成了禁锢的定式,所以,作家们要打破思想禁锢,要创作出能够为西方读者接受的、喜爱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二是文学经纪人队伍。优秀的作品,需要向国际上介绍。现在最紧缺的是“中介”人才:就是能够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同时又能够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间的出版机构有很好的合作背景的机构和人才。三是翻译家和文学作品翻译专家。我认为,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新时期以来,我国译介了外国大量最新的文学作品,陕西译协的会员,至少也翻译了300多部,展示了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也被陆续译介到国外,并受到部分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有些还因此获得了国际文学奖项。毋庸置疑,一部优秀的作品如果能被译介出去,甚至得了奖,这对于帮助别国读者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认识和了解中国人、中国文化,加深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促进各自文学、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是十分有益的事情;对于塑造新时代中国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荣誉也是一大促进。对于作家而言,作品得到译介,既是对其作品价值的一种肯定,也可以扩大其影响,增加作家本人的国际声望。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在目前的翻译领域,我们对外国作品的翻译和西方对中国作品的翻译是很不对等的。中国尚缺乏翻译、介绍中国作品到国外去的专家和大师,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外文学交流的不对等,损害了中国文学应该享有的国际声望和地位,也阻碍了中国良好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的树立。
翻译,本来就不容易,而文学翻译,更是难上加难。翻译的三大标准“信、达、雅”,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理想的标准,但要做到绝对的 “信”,做到一百分的忠实,只是一种梦想。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押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很难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 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的文本,它是一种心灵情感的表达,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科技翻译不要说人了,现在连计算机也能做得到,当然也仅仅限于直译,但是一涉及心灵,电脑也就无所作为了。
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各自有着显著的特色。西方文学显得直截了当、率性任真,中国文学则委婉曲折、含蓄深沉;西方文学倾向于锋芒毕露、深刻广大,中国文学则倾向于绵里藏针、机智微妙;西方文学尚一泻千里的铺张,中国文学则尚尺幅万里的浓缩。所以,我们的文学翻译家,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不仅要有驾驭译入语的能力,了解甚或非常了解译入语所承载的文化,而且对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出优秀的译本来,也才有可能问津“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中国文学在国际上获奖,并不是我们最终的或唯一的目的,让中国的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流芳百世,那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文学界和翻译界共同努力了,也未必能达到我们的目标,但将会少一些遗憾。如果不努力,就永远达不到目标。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