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将军与海伦•斯诺

张学良将军与海伦•斯诺

他,白发谢顶,年逾九旬,曾因发动西安事变,被蒋氏父子囚禁达半个世纪之久,新近获得“完全自由”、九十大寿之际,在美国纽约公开露面。

她,两鬓苍苍,八十又三,曾因客观报道中国革命、在麦卡锡时期受政治迫害达23载,今年9月20日生日前夕,荣获“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

他们,55年前的两位风云人物,如今在大洋彼岸回顾往事,重叙友情。她敬仰他的爱国精神,佩服他的雄才胆略,称“西安事变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一出威武壮观的戏剧,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点点头,微笑了。他记得她和她的丈夫,他还记得她那年秋天在西安的采访。

1936年6月,斯诺去陕北采访旅行,留在北平的妻子海伦,数月未得到他的音信,决定9月下旬去陕北看望丈夫,并打算同他一起采访。海伦到达西安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前往,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10月2日,中共派驻张学良处的代表刘鼎告诉她:“明天下午,少帅要接见你。他同你的谈话,可以向外界公开发表。”海伦喜出望外,突然感到“柳暗花明”的前景。

10月3日下午6时整,海伦带着翻译张兆麟,如约来到东北军司令部。这次会见采访,是张学良特意为海伦•斯诺安排的。海伦就时局和南京政府的内外政策,提出了6个问题。张学良的回答,明确地表明了他“停止一切内战,团结抗日”的态度和立场。海伦最后问:“南京政府和红军之间的内战如何看待?你是否认为中国的真正统一,也包括停止这样的战争?据说,东北军不愿意这样打下去,而是想同红军合作,协力抗日。”张学良答:“如果共产党能够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诚心诚意地同我们合作,抵抗共同的外敌,这个问题,也许会像最近的‘西南事件’一样,得到和平解决”。

海伦采访到这条独家新闻,如获至宝,连夜整理出详细纪录,写好发往国外的报道。10月4日上午,张学良和他的英文秘书一起,把海伦清打出来的谈话记录,仔细进行了核对,同意发表。

海伦把电讯稿和采访记一起,立即发给伦敦《先驱日报》,该报10月8日以“宁愿要红军,不要日本人,中国将军要团结”的大幅标题,在第13版刊出。这篇报导一发表,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人民欢欣鼓舞,窥见了联合抗日的曙光;侵略者心惊胆寒,如坐针毡;亲日派如丧考妣,乱了阵脚。针对南京国民新闻社3天之后发表的一篇歪曲报导,海伦根据张学良的谈话,又发出好几则新闻,还在《中国之声》上发表题为“东北军思念家乡”的长篇文章。

海伦回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采访时说:“1936年10月3日,张少帅第一次以个人名义发表声明。向蒋介石的政策公开宣战。大约70天之后,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终于发生了。当时,我也感到震惊,但并不感到突然。”

在纽约,张学良同许多人交换了对中国统一的看法,他说:“我不会受其他人影响”,“中共对我一直非常友好。我不想做任何与中共或台湾愿望相反的事情。”一生为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而工作的海伦•斯诺,称张学良是“中国统一的象征”,并为老将军赋诗一首,长信一封,有感谢,有祝愿,也有期望。她在信中写道:“要不是张将军的帮助,埃德加和我1936、1937年两次访问陕北,就不可能成行,《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就永远写不出来。所以,我们都是30年代中国神话的组成部分。”

(原载《陕西日报》199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