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斯诺谈话的前前后后

“你为什么决定去中国?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为什么会一呆就是十年?”

1985年9月,我一到美国康州,就制订了一个讲学之余的研究计划。每逢周末,就带上几个问题,向独居在麦迪逊小镇的海伦•斯诺请教,这是我向她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一个。

“决定我这一生道路的是一本书、两个人———两海伦毫不犹豫,立即爽朗地对我这样说,而且“两个中国人”。中国话讲的。这一简洁而含意深刻的回答,立即引起了是用我极大的兴趣。我不是记者,可是也像记者那样跟踪穷追了。

海伦八岁时,看了一本叫做《绿野仙踪》(THEWIZARDOFOZ)的书,立志要当一个大作家,到世界各地去旅行。1931年8月,她带着孩提时代的梦,来到了上海,本来只打算呆几个月,最多一年,接触一下外部世界,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然后就要埋头写作了。可是,她在两位中国人身上,发现了她梦寐以求的“东方的魁力”。

“埃德和我先后结识了宋庆龄和鲁迅,他们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他们使我俩明白如何去研究中国社会,怎样去认识错综复杂的中国问题。我们从宋庆龄和鲁迅身上发现了东方的魅力,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埃德和我受宋庆龄、鲁迅的影响最大。我俩不谋而合,最初的计划极其相似,都想看一看中国就走,结果一呆下来,竟是十几个年头。”

虽然事隔半个多世纪,海伦一谈起他们同鲁迅、宋庆龄的交往,却仍然是那样激动,那样滔滔不绝,就像谈论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她在言谈中所流露出的对宋庆龄和鲁迅的尊敬、爱戴和崇拜,使我深受感动。鲁迅在与友人通信中曾这样赞誉过斯诺:“S君是明白的。有几个外国人之爱中国,远胜于有些同胞自己……①”当我坐在斯诺的小屋里,面对着情绪激动、白发苍苍的海伦•斯诺,情不自禁地默念起鲁迅这句话,沿着鲁迅的思路在想:斯诺夫妇之爱宋庆龄和鲁迅,远胜于有些同胞自己!

自此以后的谈话中,我一有机会,就把话题引向他们同宋庆龄和鲁迅的交往方面。

埃德加•斯诺旅华十多年期间,同鲁迅有过频繁的交往。有专程拜访,探讨问题的;有在公共场所、私人聚会上匆匆见面,简短交谈的。至于他与海伦同鲁迅书信往来,互赠书籍报刊的事,是经常有的,尤其是在1933年至1935年期间。据海伦说,斯诺第一次见到鲁迅是在她抵达上海的那年初夏季节,尽管他在此之前已久闻鲁迅大名。斯诺和姚莘农一起拜访鲁迅,进行专题长谈,她记得大约有过两三次。1936年去陕北之前的那次访问,她迄今仍有印象。我问海伦有无保存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她说可能有,但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了,即使想找,也无法找到。

在旅美一年多期间,我有机会接触到海伦.斯诺的全部著作和绝大部分手稿,也有机会接触到斯诺夫妇的部分书信和文件资料。在翻阅这些资料时,我特别留意他们与宋庆龄和鲁迅交往的材料。到了1986年9月,就是在我最后一次历时半月的工作过程中,却意外地发现了斯诺采访鲁迅的一份提问单、采访记录手稿和根据记录整理的谈话纪要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