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刻而公正的评论者

尖刻而公正的评论者

在《西行漫记》的写作过程中,海伦和斯诺有过很多争论,包括全书的情节,也有过不同的意见。

斯诺要妻子把毛泽东的生平材料压缩一下,为他的书做些摘要。他准备用自己的话,把其中某些部分重新写一下,海伦惊呆了,当即提出异议:“可这是经典著作,是无价之作!”她认为,毛泽东生平材料,要成为斯诺著作的心脏,成为脊梁。它以完美的形式,展示毛泽东的整个背景。她进一步论证说,斯诺不应改动原材料,而应该使用毛泽东向他讲述时的原话。“为什么呢?这就像在弗治谷请乔治•华盛顿讲革命的故事一样⑦。”

斯诺认为不能把一大堆难以理解的东西塞进书里,那要毁掉这本书的销路。在海伦整理他的笔记时,斯诺吩咐她删掉所有那些人名、地名和部队名称。然而,海伦坐下来,准确无误地抄下了每一个手写的单词,就像当初向斯诺讲述的那样。名称及所有的一切,一个也没漏掉。海伦认为,“这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内部秘史,尽管它有可能使某些潜在的读者感到厌倦。”她意识到,“这会使该书在年复一年的未来,具有经久不衰的永存价值。”

海伦在访延期间,对《漫记》的写作相当关注。她一方面唯恐斯诺趁她不在,对手稿大删大砍;另一方面,她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对手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1937年夏天,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谈判正在艰难进行,但统一战线随时有可能正式建立。她及时转达延安方面的要求,帮助斯诺修改《漫记》手稿。5月21日,她给斯诺的信中写道:“陈赓要你特别小心,不要发表任何对蒋介石不利的东西。”4周以后,她又向斯诺忠告:“陈赓特地写了一封信,再次要求你修改他的自传,删掉搭救蒋介石的那件事,他在南京同蒋介石的谈话也要删去。他说,他现在要去做特别统战工作,如不删去,就会坏事的。如果书稿现在还没有出版,你可以及时发出更正,至少在陈赓的生平部分,不要对蒋介石进行任何评论⑧。”

《西行漫记》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典的百科全书”,它论理透彻,读来引人入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史料丰富。当我们今天重新学习、研究这本书的时候,也应当感谢埃德加•斯诺当时的妻子、他忠诚的合作者和评论者海伦•福斯特•斯诺。

自1932年结婚之后,埃德加•斯诺比以前享有更多的自由。新的选择余地展现了。他后面有了人,全面负责除他本身工作以外的一切事务。海伦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必须服从斯诺的工作。他们的分工是斯诺挣钱,海伦负责其余的一切事情,包括鼓励他旅行和写作。在他们整个婚姻生活过程中,海伦完全为斯诺着想。午饭前,从不分散他的精力,不让他受到任何干扰。海伦用一种自觉的意志的行动在放弃小事,以求大谋。她从不喊屈叫苦,怨天尤人。她有一条座右铭,叫“知足常乐——如果我没得到我所喜欢的东西,我就喜欢我已经得到的东西。”

两年前,在我同海伦•斯诺一起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我们曾多次长谈,可是我从来没听到海伦对斯诺有半点怨言。她认为,她和斯诺的结合,是“工合”式的婚姻,是富有成效的;斯诺1949年离婚后组成了新家庭,有了一双儿女,是他几十年辛劳应当得到的。不过,海伦在她的回忆录里,这样总结了他们的这一段工作和生活:

“我想起了那两位20多岁的青年人——他们是多么勇敢!他们要求于人的,甚至连相互要求对方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们给予的又是那样的多,却从来不向他人诉说,甚至相互之间也从不谈论这些事情。这是一段比1949年离婚的结局更完满的经历,然而那个结局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一出戏要是没有悲怆,没有不幸,没有冲突,没有善与恶的斗争,那还算什么好戏呢?”

-----------------------

注:

①《斯诺文集》第一卷第122页,新华出版社出版。

② 黄敬给斯诺夫妇的信。海伦•斯诺:《我在中国的岁月》1986年3月中文版,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

③ 埃德加•斯诺给海伦•斯诺的信(1936年8月3日)

④⑤ 埃德加•斯诺给海伦•斯诺的信(1937年5月22日)

⑥ 海伦•斯诺诺:《我在中国的岁月》(中文版,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

⑦⑧ 海伦•斯诺:《我在中国的岁月》(中文版,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

(本文是作者为“纪念《西行漫记》发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1988年6月,北京)提供的论文, 原载《中国记者》杂志1988年第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