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

一、我国古代社会对清正廉洁的认识崇尚清正廉洁是我国传统社会的执政理念和基本要求。古人云:"廉,清也。""不受曰廉。""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就可以看出,清正廉洁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寓意深邃,主要有清白高洁、正直公道、节俭不贪、自我约束等多种含义,其核心是廉耻意识和不贪行为。

在我国历史上,注重修身立德、为官廉洁,是许多思想家一贯倡导的政治主张,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终身恪守的为官准则。早在先秦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下卷)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为政以廉的劝诫。管子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把"欲而不贪"作为为政的必备条件。南宋吕本中在他所著的《官箴》中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其中的清,就是指清廉,即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古往今来,"廉者昌,贪者亡"是执政者的一条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廉者,政之本也"。早在西周时期,就非常全面地提出考查官吏的"六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廉是立国之纲,关系国家兴亡、社会安宁、人民幸福。《汉书》记载:"孝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吕氏春秋·忠廉》中说:"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古人常讲的"公生明,廉生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其实也就是对清正廉洁内涵的最好诠释和贴切解读。

二、清正廉洁的多维寓意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对廉洁的一般理解就是不贪。实际上,这一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作为一种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操守,廉洁主要是针对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提出的要求。我们对廉洁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语义层面上的廉洁据《辞海》释义,廉洁即清廉、清白。《楚辞·招魂》曰:"朕幼清以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就是社会个体保持自身清白正直的性状,以守真与守正来拒斥各种诱惑,防止为外在环境所驱使、玷污,并引起变质。

可见,廉洁的本义意味着行为主体要坚守公利原则,能够节制私欲去除私利考量,行为唯义所遵不贪不占,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利益和公清正廉洁共利益,绝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情。另外,要坚守公正原则,行为正当合理,所遵循的原则前后一致,诚信守诺不偏不颇,平等地对待所有行为相对人。

(二)与腐败相对应的廉洁廉洁的反面是贪污腐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腐败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高度关注。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加之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多样化,对腐败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但众多的定义揭示出了腐败的本质特征。

行为主体在应当维护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谋取私利,进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或者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任人唯亲、公款消费和铺张浪费等。

行为主体滥用公众委托的权力。权力受托人不是正确地行使,而是违背委托人的意志,扭曲权力运行的方向,通过滥用公共权力而满足私欲。

违反法定规则和程序。行为主体置法律法规于不顾,借助对规则和程序的蓄意侵犯和破坏,试图摆脱一切外在的监督和束缚,以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

三、清正廉洁的深刻意蕴(一)清正廉洁是为政之本近代以来,无产阶级政党将为政清廉放在突出位置。马克思称巴黎公社为"廉价政府"。列宁指出,"只要有贪污受贿的可能,就谈不上政治"。中国共产党人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都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下卷)列违法违纪和犯罪案件来看,从小节不保到大节丧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清正廉洁,克服侥幸心理,强化自律意识。处处防微杜渐,时时警钟长鸣,在思想和行动上主动构筑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崇廉尚俭,戒奢戒侈。要每日三省吾身,时时刻刻用廉洁自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努力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样,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就会纯洁,风清气正的氛围就会日益浓厚,各项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良好的人品是高尚官德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共产党员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领导干部为官做人的前提条件。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没有高尚的人格做基础,无论当官还是做人都会摔跟头、出问题。历代从政者都强调只有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基本道理。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具备良好的人品和官德。

(二)清正廉洁是从政之德清正廉洁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品格。

方志敏在《清贫》中这样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一番朴实无华的言语,道出了方志敏廉洁自律、忠于革命事业的高风亮节。

清贫精神是一个人甘于清廉、乐于艰苦的崇高品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清正廉洁革、不同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每个人都应该澄清思远,激浊扬清,经常仰望方志敏等前辈们用魅力人格和高尚情操铸就的清正廉洁丰碑,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过一过洁白朴素的生活,体验一下内心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在各个历史时期,正是因为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像方志敏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我们党才始终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古人曰:"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把从政道德集中概括为民务实清廉。作为领导干部,处权倾之位,首当立敬畏之心;负庄严之责,必常怀感恩之志。因此,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记做人的根本和底线,恪守党纪国法,履行岗位职责,心怀百姓冷暖,自觉做到廉洁从政。

政德是为官从政的基本职业道德,是一名公职人员的从政之本、执政之基、为官之道。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常修为政之德,筑牢清正廉洁的心理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良好形象。

(三)清正廉洁是执政之基清正廉洁是一种浩然正气,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政府清廉,则民心汇聚、百姓拥护;政府贪腐,则众叛亲离,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回顾历史,当华侨领袖陈嘉庚分别接受毛泽东和蒋介石天壤之别的宴请后,从而他得出了"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的结论。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国民党的军官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是靠廉洁换得的民心。"当前,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用清正廉洁来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内容,是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地加以坚持和践行。

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下卷)综上,我们可以把清正廉洁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立足公利至上。行为主体要消除私欲,正确行使手中的公共权力,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维护公共利益,一心为公,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积极回应公众需求,尽心尽职。

二是倡导公平正直。行为要合乎公平公正的原则,秉公执法,去偏抑私,诚信守诺。

三是坚持公开透明。履行职责的过程不遮不掩,杜绝暗箱操作,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四是严格遵纪守法。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是加强政治修养。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善于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具有较强的拒腐防变能力。

四、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蕴含着对清正廉洁的基本认知。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指出只有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人民民主政权,才能彻底消除腐败和官僚主义。

他们认为,廉洁的人民政府要取消一切特权,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高级官吏所享受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

廉洁的人民政府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公仆变为主人,以及作为自己仆人的党内官吏变成在党内恣意作威作福的官僚。

廉洁的人民政府要实行政务公开。他们十分赞赏巴黎公社委员和各级领导经常参加选民大会、汇报工作、听取批评意见的做法,认为将官清正廉洁员的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是防止权力变质的根本途径。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国家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它不容许任何人企图利用手中执掌的政权,将国家政权变为掠夺人民、谋取私利和享有各种特权的压迫机器,而应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工作机关。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指出:"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1949年制定通过的《共同纲领》第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邓小平同志认为廉洁政治的最大障碍是干部特殊化、官僚主义、违法乱纪特别是经济犯罪行为和一些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官僚主义、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和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丧失等现象和问题,他曾经都做出过大量论述和严肃批 评。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政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语境中的清正廉洁主要是针对党员干部提出的道德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积极服务群众、甘做社会公仆,抑制私欲、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自觉遵守法纪、不贪赃枉法,政务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勤勉尽职、摒除官僚主义,树立理想信念、提高政治修养。

五、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党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要求。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制定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高度重视革命队伍的反腐倡廉建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下卷)时期,我们党又开展了多次整风运动,以此来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需要,在党内设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政府内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还先后公布了《惩治贪污条例》《惩戒违法失职公务员暂行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从而使反腐败斗争制度化、法制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共产党员清正廉洁,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历史。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员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党群之间情同手足,形成了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井冈山时期,朱德同志与战士同吃红米饭,同喝南瓜汤,同扛扁担去挑粮。1950年9月,毛泽东同志得知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要为他建造一所房子并修一条公路到韶山的消息后,立即去信要求停止,一概不要修建。当前,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两个务必",自觉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周恩来总理也是清正廉洁的典范。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特殊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清正廉洁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年10月,王震将军之弟王馀美致函王震将军,索资为其母建一栋王家大院。将军阅后回函曰:"弟弟:妈妈回家去住,我负责砌两间房子,也不能靠我占便宜,更不能靠我耍威风。我是新疆人民的勤务员,要拿钱回家砌王家大院,新疆人民要斗争我,家乡父老要骂我。你定要我拿钱,我写信给农会,发动大家斗争你!把分的田地种好,按照政府的规定缴纳农业税。此复并谅。"王震将军的另一则故事同样感人至深。王震将军有一侄女,以将军老战友的关系,迁户口于北京。王震将军听闻此事,大为生气,严令有关部门遣送其回乡。临行,将军对侄女说:"我年事已高,记性不好。只认得同辈人,不认得下一辈人。

陈毅同志最痛恨假公济私的行为和利己主义。有一次他的父母回四川老家时,他对陪送的同志提出:"把两位老人直接送到我妹妹家中,不要惊动省委;找普通民房住,不要向机关要房子;家中的事自己解决,不要向国家伸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反复地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并领导全党在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情况下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认真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坚决打击走私、套汇、投机倒把、贪污受贿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从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格局等方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抓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与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下卷)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先后向全党提出,牢记"两个务必",加强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和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反腐倡廉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近年来,中央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严肃查处了陈良宇、郑筱萸等一批高官的腐败案件。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以来,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他指出,历史周期律问题仍有警示意义。反腐倡廉要坚持发扬我们党的成功经验,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和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反腐倡廉是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课题。现阶段反腐倡廉难度很大,因此更要讲科学,从古今中外反腐经验中汲取营养。

通过总结这方面经验,习近平同志对反腐倡廉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比如,把反腐败斗争提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反腐败的核心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措施上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思想道德抓起,夯实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对清除腐败分子,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思想。这既是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更是反腐败的政治智慧和有效策略,极大地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

六、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廉、崇廉、促廉的良好传统,清正廉洁不仅被视为国之四维,而且被视为仕者之德。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凡是吏治比较严明、官风比较清正的朝代,必然繁荣昌盛;凡是吏治混乱腐清正廉洁败、官风腐化堕落的朝代,必然衰败不堪,甚至走向灭亡。

陆贽是唐代以清慎而出名的宰相,唐德宗都认为他清慎太过,诸道馈赠,一概拒绝,恐于情不通,认为鞭靴之类,受也无妨。但陆贽并没谨领圣意,他认为身为宰相,居风化之首,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花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金璧。

元代大学士许衡和同僚到河阳公干,正当口渴难耐之时,发现一棵梨树,同僚纷纷上前摘梨解渴,独许衡正襟危坐一旁,不为所动。同僚劝他,这是路边无主之梨,吃了没关系。许衡却严肃地说:梨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没主吗?

清正廉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腐败是腐朽落后文化的集中反映。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有清廉精神与腐败思想的对抗。《韩非子·奸劫弑臣》云:"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在古代社会,清正廉洁精神能够使封建统治者认识到官与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鞭策执政者爱民如子。

清正廉洁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人通过诗词歌赋、警句格言和戏曲艺术来告诉人们如何修身养德、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仅给人以艺术享受,还给人以精神激励。比如,孔子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等,这些深刻的名言警句包含了丰富的清正廉洁思想,蕴含着遵纪守法、清廉奉公、艰苦奋斗等高尚品德。

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仰慕古代正气凛然的仁人志士。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在出按江西期间,三年时间就昭雪冤狱数百人,黎民百姓称之为"于青天"。后又出巡河南、山西等地,体恤民间疾苦,变革害民弊政,远近称颂。离职之时,山西、河南黎民百姓上书请留于谦者以千数。

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下卷)《石灰吟》是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其诗歌渗透着忧国爱民的思想和廉洁坚贞的情操。诗风刚健质朴,明白如话,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少年时代写的诗,气势轩昂,语句铿锵,襟怀远大,不同凡响。从诗人一生的言行来看,这首诗不愧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这首咏物诗,寓意深刻,是诗人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诗歌托物言志,以石灰做比喻,表现出忠诚清白、鞠躬尽瘁、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

前两句点明石灰的出处和历练。石灰的产生极不容易,首先石灰石要"千锤万凿出深山",还要经历"烈火焚烧"的严峻考验才能变成石灰。这一切石灰却视若等闲,毫不在乎。后两句承前说石灰的献身精神和廉洁操守。来到人间,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求长留清白在人间。表现出崇高的品质和坦荡的襟怀。铁骨铮铮、忠心赤胆的于谦尽管以悲剧而告终,但于谦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爱国亲民情怀,却给后世树立了一座楷模和丰碑,给我们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之魂。

我国古代历代君主都把吏治清明看作是太平盛世的重要特征,史称西汉中兴之主的汉宣帝认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并下诏全国,要求百官廉洁公平、勤于政事。清朝雍正皇帝强调,官吏的操守是治国的根本,"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下决心整顿吏治,严惩贪官,由此才有了继往开来的康乾盛世。

在我国历史上,无数能臣干吏都把清正廉洁奉为自己的从政为官之道,宋代名臣包拯曾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表明了自己为官的鲜明立场。明代《官箴》中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被无数封建官员奉为自己做人为官的座右铭。

在封建社会,老百姓把为民请命、伸张正义的好官、清官尊称为清正廉洁青天",千百年来顶礼膜拜、广为传颂。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为由,拒收一个他曾经提拔过的人送来的十两黄金。

明朝清官海瑞,一生三次升官,三次罢官。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文钱,宁可放弃大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被老百姓尊称为海青天"。他主张为官不可求利谋私,只能利国利民利公,求利可去为农为工为商。他位居右都御史留下的积蓄仅二十两白银,连殓葬都不够,还得靠同僚捐助。这些清正廉洁的故事,今天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借鉴和深入思考。

七、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和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统一近代以来,无产阶级政党将为政清廉放在了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位置。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称巴黎公社为"廉价政府"。列宁指出:"只要有贪污受贿的可能,就谈不上政治。"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都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正廉洁作为一种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操守,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廉政思想,另一方面,真正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重廉、崇廉、促廉的良好传统。可以说,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和我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有机统一。

清正廉洁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行为和社会状态,其本质就是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做到依靠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清,就是保持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正气。清白当官,老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清风长拂,清气长存,是人们的热切呼唤。清白人生,清平世界,是人们的不懈追求。让清白常驻人间,让崇清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这样必定会带来政清人和,党的光辉思想与优良传统(下卷)海晏河清。

但凡万事万物,一旦与清一致,就会别有一番情致。清风徐来,令人神往;清茶一杯,品性自现;清醒头脑,政治坚定;清新文风,堪称美文;清纯之气,自成格调。一旦与清背离,就会做人不清白,为官不清廉。

常受清水洁流的浇灌,心灵之花才会永不凋谢;常有清风正气的熏陶,生命之树才会茁壮成长。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所有的清,最根本的还在于人的清,在于清者志之清远、性之清淬、品之清正。领导干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让清气充盈生命的价值,让清风吹拂生活的真谛。我们的干部队伍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改革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正,就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一身正气走四方。

正,就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气在身,胸怀全局,敢于负责,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做交易。

正,强调的是党的干部的官德。党的干部要正气在身,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面对各种诱惑,要有自己的底线,不徇情废公,不损公肥私。面对形形色色的考验,要敢于坚持原则,勇于负责,勇于作为。只有保持这种昂扬向上的正气和精神,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廉,就是要有"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的自警。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

廉,就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以廉。要坚守信念防线、道德清正廉洁防线、法纪防线,不用公权谋取私利。要从大处着眼,保持高度的自觉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从廉洁的事情做起,坚决防微杜渐。

廉,要求党的干部要为政以廉。要保证自己在经济上清廉,不拿不占不贪,按党的原则和纪律做人做事做官,坚守作为人民公仆的本色。

要保证自己在政治上清廉,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严格遵纪守法,为官一方不仅要造福人民,还要培育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阳奉阴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到令行禁止、富有效率、富有成果。

洁,就是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的自爱。光明磊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洁,就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洁身自好。要有面对诱惑,心存恐惧的意识,以平和之心和知足之心正确对待名利,自觉坚持洁心、洁行,以廉为荣,以俭立身。

洁,强调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的道德水准。要洁身自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切实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加强个人品行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守住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守住清苦,耐住寂寞,挡住诱惑,顶住压力,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和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