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提升洛南县红色旅游质蜇和水平

中共洛南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 李武计

《洛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洛南五大经济板块,使2830平方公里县域面积实现现代产业全覆盖”。而其中之一就是:“以文显山为依托,打造三要、高耀为核心的洛南生态红色文化旅游区”。这为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此为结合点和切人点,趁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策划、推动”一关一公园”项目建设,努力提升我县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层次和水平,为全面融入“一区三圈一廊”和“三级城市”建设做出史志部门应有的贡献。

—、广泛普查,深入挖掘

洛南是革命老区,从1927年12月底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和掌握的许权中旅进驻洛南开展革命活动开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唐湖、刘志丹、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李先念、汪锋等103位共和国将军先后挥戈秦莽、辗转洛水,发展革命力拭,建立了包括我县在内的鄂豫陕、豫鄂陕、卢灵洛等革命根据地。洛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不畏牺牲,为部队运粮袜、抬担架、救伤员,踊跃参军参战,同中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其中被《洛南英烈》一书收录的就有253名,被《陕西省英名录》收录的有197名。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谢忠魂留洛,抗捐第一军司令刘实通、副司令岳新明血染秦莽洛水,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队长罗锦文累死前线、以身殉职,陕南独立第五团团长郝世英血染疆场,永垂青史。洛南的红色资源相当丰富。按照省市安排,我们于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革命遗址普查,使我县的革命遗址达二十处,较2007年普查结果增加6处,。这二十处革命遗址记载和蕴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许权中旅在洛南从事革命活动和渭华起义失败后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洛南开展的革命斗争,记载和蕴含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鄂豫皖省委、鄂豫陕省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在洛南开展的革命斗争;记载和蕴含了抗日战争时期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队长罗锦文烈士和蔡田游击队、张国安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记载和蕴含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北路突围部队及豫鄂陕、卢灵洛革命根据地和蓝洛支队的革命事迹。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洛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跟党走,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开拓,与群众血肉相连,为群众谋福扯的为民精神;在极端恶略的条件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一切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顾全大局,精诚团结,勇于献身,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这些崇高的老区精神,是我们洛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重要政治资源。作为县委、县政府主管史志业务和研究的工作部门,要全面履行史志研究、业务主管的基本职能,深入挖掘、精心保护,使我县党史方面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根据2010年普查结果,今洛南境内的二十处革命遗址按地域划分,三要四处,县城三处,高耀、保安、景村各两处,寺坡、灵口、上寺店、古城、胡河、洛源、石门各一处。这二十处革命遗址中,有六处尚无任何保护措施。已采取保护措施的十四处中,有四处屈烈士墓,其余十处均是简单的立个碑而巳的“立记性”保护。而且这十个碑中,有两处已被人为移位,三处年久失修、字迹残损,相对完好的仅有五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根据2010年6月24日县委常委会议对我县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提出的:”相对集中、超前规划、高点起步、分步实施”的要求,我们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和“红红、红绿、红古、红土、红娱”结合的思路,提出了在陕豫交界处的箭杆岭铁锁关修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入陕第一关”及附属设施,恢复古时楼阁险峻、两旁石墙的“关隘”原貌;在三要九泉山修建集群雕、浮雕、纪念馆、沙盘、蜡像、光电、体验等于一体的“许旅公园”(暂定名),使洛南的所有革命事件全部融入“一关一公园”的方案,已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并纳入我县“十二五”规划。

首先,该方案有助于我县尽快融入“一区三圈一廊”。我县已被列入国家“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正在积极创造条件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大华山旅游圈、商丹循环经济圈和秦岭—伏牛山旅游走廊。而修建“一关一公园”,不仅可以使我县的革命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而且可以使我县的老区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还可以丰富秦岭——伏牛山旅游走廊的内容、增加看点,更能提高洛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该方案有助千形成我县旅游产业东、西、北三路齐头并进格局。按照我县发展规划:西路有洛河源头、张坪水库、中国西部影视城、秦岭龙凤山避暑胜地、仓颉造字遗址、卫东三线建设旧址、扶龙湖度假山庄等项目;北路有华山南区、华严寺、老君山、香山溶洞等旅游开发项目;而东路仅有文显山、瓮沟和罗汉洞,不但小,而且散,在我县旅游产业开发布局中是个短板。但东路的红色资源却非常丰富,全县二十处革命遗址中,东路就有十二处,其中三要高耀周围和与之有联系的就有十一处,加上时属洛南、今属丹风的庾家河等地的遗址则可达二十处。以修建“一关一公园”为结合点和切入点,打造以文显山为依托,三要高耀为核心的东路生态红色文化旅游区,正好能弥补东路旅游资源的不足。

再次,该方案有助于小城镇建设。洛南地处秦豫交界,索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而三要高耀不仅是洛南的东大门,且其为南达武关、东通卢氏、北抵阅灵而得名“三要”,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我县革命遗址普查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被誉为“启蒙之旅”许权中旅进驻洛南三要,使“革命”、“苏维埃”等革命词语第一次在洛南这方热土上传播。在三要高耀修建“一关一公园”,不仅可提高“边贸重镇”建设的质鼓和水平,而且可提升洛南乃至陕西的品位和形象。

三、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虽然时代不同了,社会经历转型,但发生在洛州大地上的革命事件和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永垂不朽,其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仍然会给我们教育、启迪、感动和激励。只有充分挖掘并精心保护这些遗址,才能铭记那段波澜壮阔、辉煌曲折的的艰难历程,才能全面地了解过去,才能深刻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现在,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搞好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既是史志部门的基本职能,又是史志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更是积极参与全县生态红色文化旅游经济板块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按照“把党史遗址保护利用和开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红色旅游质盘和水平,运用党史资源促进革命老区建设”的要求,深入研究、积极论证,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将“一关一公园”作为一项经济工程、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要利用调研报告、建议、提案等多种形式,宣传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形成精心保护革命遗址的共识,严防在城市改造、农村建设等过程中毁坏具有文物价值的历史遗址。切实保护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及时有效挽救措施,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革命遗址要做好“立记性”保护。协助有关部门运用现代化手段妥善留存、整理和开发、利用、传播党史方面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富民强县”和“一区三圈一廊”以及三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