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旅游”经济

旬阳县文联 郭华丽

“红色文化”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向人们再现出二十世纪上半叶那场伟大革命的光辉历程,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巨大的历史价值。“红色旅游”即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业绩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旅游的主题性旅游活动。让人们在潜心漫步之中了解革命历史,陶冶情操,积累智慧。

旬阳是革命老区,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红二十五军、红三军、新四军在旬阳创建过革命根据地,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旬阳浴血战斗,有全国唯一的一个以“红军”命名的乡镇。旬阳“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感召力强。同时,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旅游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做好“红色文化”这篇大文章,科学有效地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景区。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以促进全县旬阳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现结合实际谈几点粗意浅见。

一、旬阳“红色文化”特色鲜明、影响深远

二十世纪上半叶,旬阳也象全中国很多地方一样,革命的火种在秦巴山中这块大地上熊熊燃烧。人民军队和劳苦大众在战火纷飞中共同创造了一部名垂千秋的革命史,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的红军精神赞歌。在旬阳这块土地上所培育出的“红色文化”内涵丰富、思想境界高、感染力强,影响十分深远。

1."红军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共产党人惊天动地的历史创举,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象征着中华威、民族魂,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奋斗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年红军在旬阳这块热土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们那种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与反动势力英勇斗争、浴血奋战、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与人民血肉相连、为人民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一直激励着旬阳人民、鼓舞着旬阳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成为旬阳45万人民过去、现在、将来永不磨灭的宝贵精神财富。

2."红军老祖”成为人民的精神信仰

红军在旬阳战斗和生活期间,对人民群众亲切关怀、无微不至。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运动、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特别是高指导员和尚班长,经常帮群众看病问药,解除病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被称为“神医”。人民子弟兵与旬阳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在战斗中牺牲了,长眠于旬阳大地,当地群众以十分悲痛的心情掩埋了他们。几十年来,旬阳人民不忘红军英灵,以他们为荣、以他们的革命精神为信仰,尊称他们为“红军老祖”。“红军老祖”的动人故事和神奇传说,吸引十余个省市数以万计的群众每年到“老祖”墓前叩拜,他们不仅仅是求得“老祖”护佑,更重要的是在传承弘扬着“红军老祖”那种无私、无畏和关爱、友善的精神。

3."红色文化”光彩夺目

红军在旬阳的战斗经历,是一首歌、是一首诗。红军那种战斗的豪情和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风采,以及军队和人民心连心、共患难的革命情谊,创造出了一首首不朽的颂歌。至今在红军乡及其周边还留传着大掀的红军故事、红军歌曲、红军歌谣、标语以及红军图片、遗物等。如:红军故事《红军老祖》、《红军医官》,红军歌曲《争当红军英雄汉》、《盼望红军泪连连》、《送郎当红军》,歌谣“当兵要当红军”、“红军是英雄汉”等。这些故事真切感人、令人荡气回肠,这些歌曲充满激情、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红军歌谣颂则朗朗上口、亲切感人,红军标语振撼力强、激励人们的斗志。我县先后对红军文化进行了大拭的挖掘和整理,编印了《红军故事连环画》、制作了百块红军歌谣、标语石碑,整理收录了部分红军歌曲等。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红色文化遗产”。同时,我县千1984年就建成了陕南唯一的“红军烈士纪念馆”,2010年建成红军纪念馆园区并成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纪念馆重新布展并免费对外开放,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我们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典定了基础。

二、突出红色文化特色,构建全局性品牌战略

近儿年来,全国上下广泛兴起了“红色旅游”热,它的兴起首先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基础的,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源动力。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就是把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旬阳历史文化、红军文化、民间民俗文化、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优势独特,形式多样,影响深远。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带动相关,构建全局”的原则。着力打造具有生命力、感召力的品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1.打造好历史文化品牌

旬阳历史悠久,人文萎萃。有人类生存巳有六、七千年历史,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传说时期,旬阳屈于苗蛮集团的聚居区之一。商周时期,旬阳属于大巴山区羌族部落的领地。秦时设关,西汉置县,旬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旬阳处于中国河源文化内陆地区,勤劳勇敢的旬阳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河源文明发展史。县境内众多的历史文物遗存和丰富的馆藏文物彰显出了旬阳悠久、灿烂的历史风貌。同时,在各个历史时期,旬阳也发生了白莲教起义等多个甄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要大力宣传革命红军在旬阳的战斗史和解放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旬阳人民大力弘扬“红军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旬阳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新旬阳。我们在品牌打造中,要围绕重大历史题材、红军精神和旬阳发展成就进行创作和深加工。让历史的东西返璞归真,受益大众,让红军精神转化为旬阳实现突破发展的勇气和豪情,推动旬阳经济社会大发展,奋力建设陕西十强县。

2.打造好红军文化品牌

我县红军乡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红军”命名的乡,红军文化是旬阳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张响亮的红色文化牌。我们要把新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建设好、利用好。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对红军革命历史文物要大匿收集、保护。挖掘、宣传和利用,提升红色遗产的文化品味,扩大红色遗产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3.打造好民间民俗文化品牌

地处秦头楚尾、移民涉及南北的旬阳县,因汉水文化的源远流长,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文化的影响,使得这里秦楚文化汇聚、土著移民文化交融,繁衍了大掀的民间文化资源,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民风民俗,创造了以汉剧、民歌、民舞为重点的民间艺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水文化。通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县政府公布了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旬阳被命名为“全国艺术之乡,,,"旬阳民歌、旬阳道情、蜀河双推彩车”被公布为全省非保名录。“红军老祖”故事等13项被公布为全市非保名录。我们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把“红色文化”列入重点,广泛收集以红军题材为主的民歌、民谣、故事、传说,加以整理和制作,并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群众和中小学生中进行传播。把“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与地方特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利用、相得溢彰。

4.打造好红色旅游品牌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红色旅游,绝非旬阳独有。比起延安,比起遵义、瑞金,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做大做强?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高瞻远瞩,独辟蹊径,敢千创新,在“新”字上作文章。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来指导我县红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县红色旅游的突出性、纪念价值性、学习性特点以及生态旅游资源整体性、自然性、休闲性特点。包括在城市建设、文化活动、旅游、农经产品、餐饮文化等方面都要高起点、大手笔。同时,我们还要利用旬阳承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上级宣传、文化、文艺系统和周边县市的联系,广借外力,提升内功。

三、文化与红军旅游结合,为红色旅游增色添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现阶段和今后文化建设的总目标,也是实施旬阳“文化兴县”战略的具体要求。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是繁荣旬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建设先进文化,繁荣文艺事业,旬阳“红色文化”一定会色彩绚丽,烟熔生辉,“红色旅游”一定会名扬四海。

1.加大“红色作品”创作力度

一部《刘三姐》让桂林的文化旅游事业更加兴旺,一首《康定情歌》让川西高原一边陲小城响誉中外。我们要围绕“红色文化”这一主线,组织广大文艺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反映红军文化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曲艺、歌曲等多种体裁的文艺作品;要树立精品意识,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组织实施“创作一部精品剧目、编排一台文艺节目、制作一盘(或一套)光碟、出一本书、每年举办一次红色文化旅游节”。要即绕“红色作品”的创作制定创作规划,创作出艺术精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重点打造红色精典剧目,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形像和品味,扩大旬阳红色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感召力。力求让旬阳红色品牌红透全国,引世界眼球。

2.抓好“红色活动”的开展

旬阳旅游资源丰富,要突出“红色旅游”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在赋大节庆日和平时,结合”三下乡”、“先进文化进乡村”等活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基层,送到群众中去;要在全县大唱红军歌曲,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如每年举办一次“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展“红军老祖祭祀大典”、“红军歌曲大合唱”、“红色文化论坛”,"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以及“红军战斗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中外游客来旬旅游观光。还可利用红色品牌,生产或包装旅游商品。突出本地红色文化的特色,响亮地提出打造“红色旅游名县”,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3.加大“红色文化”创新

红军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需要我们沿着革命的历史去挖掘、去领悟、去创新。我们文艺工作者可以把那些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催人奋进的崇高精神经过各种现代的表现手法处理,人性化的演绎出来,形成众多的红色文化作品,然后按市场的要求组合成色彩纷呈的红色旅游产品。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用先进文化引领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组织红色作品创作、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中,既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又要不断升华红军精神、张扬宣传红军精神,真正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力避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使老区的旅游品牌和形象更加鲜明;可以更好地整合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可以通过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道路建设、商贸服务、交通电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是历史的重任,?为此,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不辱使命,高扬“红军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大旗,把旬阳“红色文化”做得如秦巴林啸、风起水生,让红军精神在旬阳更加发扬光大、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