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红军纪念馆 李奕波
红色旅游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的过程,由于地方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可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它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过程,是文化旅游市场的一个细分。因此它不仅需要有一流的旅游设施及一流旅游服务作坚强的后盾,而且更需要各地提供自然旅游资料、人文旅游资料以及建设风貌旅游资料。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缩影,记载有大县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是区域文化的承载体,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各种直接的信息支待。
从一定意义上讲,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人文旅游资源,屈千文化的范畴。不少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只需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些产品具有丰富而深遂的文化内蕴,游人要欣赏、感悟它,规划师、旅游商要开发利用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许多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叠加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科学知识来解释,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红军作为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革命老区、久负盛名的“陕南小延安”,留存有大量革命遗址遗迹。1935年,徐海东、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转战到此,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1935年10月18日战斗中,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特务班14人与敌军400人激战,有“神医”、“医官”之称的指导员高中宽和尚班长壮烈牺牲,当地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烈士遗体,事后修坟、立碑、建庙、塑像,在家设立牌位敬奉,尊称“红军老祖”。时至今日,每逢初一、十五前来祭拜的旅客络绎不绝,据统计,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的旅客前来此悼念烈士,祈求“红军老祖”赐福保平安。红军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红军精神,也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再次散发出烟烟光辉,使人们在拥抱自然的同时,缅怀先烈,品味人生。新中国成立后,旬阳县委、县政府把红军烈士墓列为重点革命文物进行保护。1978年,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纪念馆展出当年红军战士在此战斗留下的遗物、照片和仿制翻刻的红军标语、口号、歌谣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汪锋、程先瑞、程子华等人对陕南军事部署的电文复制碑。2007年,为加快边远镇村突破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重新修建“红军纪念馆园区”,新园区位于旬阳县红军镇红军村红军沟口,占地58亩,生态保护区40公顷。园区包括人口服务区、革命传统教育区、革命先烈祭奠区三个功能区,修建英雄纪念碑、纪念墙、红军纪念馆、红军展览馆、运筹帷握雕塑、艰苦岁月雕塑、军民鱼水情雕塑、红军老祖像、祭祀广场、红军老祖墓等纪念性建筑,生动的再现了红廿五军在我县的活动历史,记录着红廿五军在陕南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红色足迹。
红军纪念馆园区已成为集“瞻仰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生态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国家AAA级精品红色旅游景点,省政府“十一五”旅游专项规划中南线重要红色旅游景点。成为“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常性地组织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地方文献是对某一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自然、地理等的综合记录和反映,其最大的特点是文献内容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是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源泉。
1.地方文献记载了秀丽的自然风光
我国山川秀美,五岳闻名遐迩。各种秀丽风光在《中国名胜词典》、《天下名山胜概记》、《皓山名胜记》、《黄山记胜》等地方文献中既有全面地概括又有对各个景点的具体介绍。如《旬阳县志》记载了本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汉代青铜沟采矿遗址群、佛爷庙、回龙寺、石窟寺等历史遗迹。风光秀丽的风凰山、娘娘洞、白龙洞等天然自然景观,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索裹。
2.地方文献记载了大拯的革命历史遗迹、遗址
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知识在地方文献中也有很多的撰述。《旬阳县志》中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略部分,详细记载了1935年10月6日,原鄂陕、豫陕所屈游击师会合,成立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陈先瑞任师长,李隆贵为政委,主要活动区集中在潘家河一带,在红军乡境内活动更为频繁口1935年10月18日,陕南特委率领红七十四师之一部从湖北郧西庙川乡郭家沟经过时,敌一个连和伪郧西三区区队艾光清乡练发现,遂向我军追击,我军没有抵抗,即翻越九龙山,过潘家河,进花园沟,上到林家台子,并计划在这里布阵迎敌,留下特务队2班14人,由高中宽指导员指挥,在后作掩护。在指导员高中宽、二班班长尚班长、副班长樊帮成的带领下,特务队来到九龙山佛爷庙,与尾追的艾光清带领的乡练四百余人交火。经过半个来小时的战斗,我军十四人击退了敌四百多人的进攻,掩护主力部队顺利前进,胜利完成了任务。在这此战斗中红二十五军高中宽指导员、尚班长不幸光荣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两位红军烈士掩埋在九龙山下的碳子沟内。自此,“红军老祖”的故事广为传唱,这些遗迹、遗址、红色典型都成了红色旅游资源的精品。
3.地方文献记载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
不同区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大到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生态文化,小到民俗文化、烹任文化、服饰文化,打造出了独具区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地方风味产品。这些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品牌的形成,都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其所蕴含的区域文化的挖掘。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发,再赋予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旅游文化。这些是旅游者游玩、观光、休息、欣赏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的精神消费享受。
1.依托地方文献信息源的作用创建旅游品牌
旅游品牌是旅游地无形的旅游资本,是影响旅游者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地区在其旅游业发展中如果能推出本地区的旅游品牌,构筑完善的旅游品牌体系,它就能在旅游市场上获得较强的旅游竞争力。红色旅游地区,应该根据地方的红色文化特色,提升出本地区的品牌形象,这对于提高地区的旅游形象、效益,扩大客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据资料表明,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形成,都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其所蕴含的地方文化的挖掘。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发,再赋予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旅游文化,如《红军老祖》的由来,把《红军老祖》披上一层神话的外衣,组织编排当地红色歌谣如《红军娃》、《十送红军》等到省城各地演出,拨动旅游者的红军情怀,从而提高了红军革命老区的知名度。红军红色之旅的标志性景观一九龙山旅游区的开发,是经过对`红军老祖'民间传说的考证、九龙山战役的遗迹、遗址的再现、红色文化的挖掘以及地方志记载的该地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迹和名人名事等资源,打造的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与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
2.利用馆藏文献开发和规划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就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其目标市场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大众旅游时代具有娱乐性、世俗性、功利性的特征,在开发过程中也应该正确把握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的市场化问题,开发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产品。红色旅游地区要在把握好本地区的红色文化主题的同时,加大对地方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扩大地区整体的旅游吸引力。重点开发地方文献中反映当地历代各界人物资料:包括照片、手稿、日记、信函、传记、回忆录以及成名作等;反映当地的形象资料:如图片、照片和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的文字介绍材料等;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文艺资料:如诗歌、戏曲、小说、故事、绘画、雕塑等;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等等。对以文物、遗址、古建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搜寻古籍、地方志、地方传说,追根溯源,提高景区的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真实性和娱乐性,供旅客参与和观赏。对于红色景区,要依据老区保存的历经战争沧桑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遗物和资料,发掘革命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以小见大,以人说史,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群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
红军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风凰山、娘娘洞、白龙洞等)、历史文化资源(有明清古建筑、汉代青铜沟采矿遗址群、佛爷庙、回龙寺、石窟寺等历史遗迹),在尽可能保持红色基词的基础上围绕绿色红军、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四大特色,开发出了生态游、探险游、民俗游、古色游;精心策划、悉心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使本地区的旅游市场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3.挖掘民间曲艺,充实旅游内容
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景区的景色和相关的文化内涵,各地的民俗风情、民间曲艺更具吸引力。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继承主要靠当地人们口头交流、口耳相传,尽管地方文献中有相当多地记载,一般较为零乱,不系统。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方法深入民间,广泛收集获取文献信息,形成特色文化专题文献,成为本地区无形的旅游资源。比如红军歌曲、故事、影视等难得的口头流传资源,为红色旅游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创作于战争年代革命歌谣、顺口溜、三旬半等,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象征;竹编、剪纸、书法、手工艺制作等工艺品,成了旅游者必买的纪念品;农村老太太手制的千层底儿布鞋、老头打得布草鞋也是很好的旅游产品。
总之,红色旅游弘扬的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展示的是老区秀美山川,提升的是革命老区人民的整体形象。地方文献记载有大盘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资料,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悄,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口因此,积极开发地方文献的旅游资源,依托地方文献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