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讨会论文集

白河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白河县文广局 蒲大林

白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大巴山东段。位于秦头楚尾,古称“南走巫夔,北通商洛,东扼均房,关南险奥,白河尤屈襟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这里兵赘频仍,战火不息,建置屡经更迭。解放战争期间,这里也发生过多次战斗,曾经两次解放臼河,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战斗和生活的足迹,中国共产党人和白河县的一切先进分子、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期间和反动派做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构成白河丰富的红色资源。1948年3月31S解放军19纵34团和郧白独立团兵分三路对县城完成合围,一举歼灭国民党陕保七团、鄂保四团残部及国民党白河县政府人员,此次解放白河由木瓜沟战斗,石梯子战斗,渡江解放县城战斗三个战场组成,共俘敌1500人员,毙敌官兵200余人,白河得以解放。1948年8月下旬,白河主力从白河撤出去参加襄樊战役。国民党27军47师139团140团及国民党地方武装重新占领白河,1949年5月24日解放军55师、57师以泡桐树梁、梁家庄、天池岭对敌发动进攻,于麻虎磨沟口汉江边将敌歼灭,此次解放白河战斗共毙死伤敌140团团长以下328名俘虏1267人。近两次大的解放县城的战斗中,我党就牺牲了100余优秀指战员及战士,在国民党占领期间,共产党游击队和白河的先进人士以及广大群众和敌人也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这些都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红色资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但又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我县丰富的红色资源,这对千人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优化我县旅游产品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白河县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现状

1.我县的红色资源比较丰富

第一,两次红军从白河路过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是李先念转战白河;二是徐向前转战白河;第二,两次解放白河的战斗,光战场就有七八处之多,再加上共产党游击队和敌人发生大小十几次的战斗,留下了石梯子战斗遗址、构扒刺城战斗遗址、梁家庄战斗遗址、木瓜沟战斗遗址、泡桐树梁战斗遗址等多处战斗遗址承载着丰富革命精神的优质载体。

2.我县的红色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利用

其一、我县的烈士陵园安葬和安放骨灰的革命烈士共115名。碑亭内的纪念碑,记载着战时和建设中的烈士的神圣业绩。126米的墙式文化长廊,古朴大方,庄重典雅,蔚为壮观。每年清明节,县委、县政府都要组织扫墓活动,各党政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及学校师生,都争先恐后地到陵园祭奠先烈。全县人民对烈士的纪念活动引起了周边市、县党政机关和人民的敬慕和关注,尤其给来白河探亲访友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赢得了回国祭祖的侨胞的赞誉,受到了来自十四个省市烈士亲属的一致好评。多年来,邻近市、县干部群众、学校师生常来祭奠游览。将军战地行,总少不了到烈士墓前凭吊曾经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烈士的家属不远于里送来束束鲜花,声声呼唤着亲人。特别是清明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扫墓瞻仰者更是络绎不绝,年平均接待外来游客近4万人次。1989年9月,白河县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8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白河革命烈士陵园巳是白河县和邻近县、市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二、石梯子战斗遗址在红石河旅游开发中被作为专一的红色景点打造,现建设成的实弹打靶射击场。特殊的场地建设不仅将我们带到解放年代,更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射击的乐趣。

其三、我县正在筹措资金对梁家庄、泡桐树梁战斗遗址做红色旅游开发,目前已完成旅游规划,又一个革命教育地点和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随着我县红色资源的开发,全县各级部门积极加强白河革命斗争史的宣传和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县的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革命传统精神,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一方面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访问革命烈属,查阅史料,邀请老红军和有关人员做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报告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们在自河进行英勇革命斗争的事迹。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战斗遗址,祭扫烈士墓,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的英雄事迹。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使我县青少年感受着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奋斗和自强不息,大力培养了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我县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红色资源的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认识还比较狭隘

有些人认为,文化是软性的,与中心工作联系不大,再加上红色资源开发产生的经济效益收益比较慢,忽视了红色资源产生的社会效益,认识上还没有达到文化软实力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的战略高度,因此就不想在这方面下功夫,致使我县很多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2.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非常重视其外延的发展,轻视其丰富的内涵

仅仅在外延上打经济牌,忽视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例如我县石梯子战斗遗址建设打靶场,在革命历史的介绍上就做的比较欠缺,过分注重短时产生的经济效益,忽略了红色资源潜在的革命教育功能。

3, 经费短缺制约我县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为缺少资金,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都是比较单一而落后的;也不能将几个战斗遗址整合,从而构成完整的旅游景点;目前正准备开发的泡桐树梁、梁家庄战斗遗址就是缺资金而迟迟不能开工建设。虽然已建成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就我县的全部红色资源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

4.急缺红色资源的管理人员、导游、解说人员

红色资源不仅仅是为了观光赏景,更重要的还在千了解历史、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就得不到系统、准确的讲解,就直接影响我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也影响若人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严肃性和真实性认识。

另外,我县尚未建立起食、住、行、游、购、娱协调配套而成熟的市场化、产业化管理体制和投资运行机制,对外来游客还不能做到应善尽美的服务等。

三、白河县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1.要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重大意义

能否以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好下一代,直接关系到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继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问题;能否利用好红色资源对我县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关系到建设和巩固我县的思想文化阵地,这对于我县的廉政文化、抵制落后文化,以及我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加强对我县红色资源的整理和研究,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只有努力做好革命文物、红色遗址、历史古迹等方面的整理和保护,才能够让我县红色资源发挥出基本应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效益。特别是党史办、方志办、党校和文化部门、教育部门之间要协作研究,进一步提高红色史料的考证、编纂、研究和传播水平。要把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放到服务白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上来,努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红色资源教育模式研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不仅要把我县的红色资源引人到课堂教学中,还要精心的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建构起我县全方位的红色资源育人体系。只有研究透了,才能做好开发和利用,才能将我县的红色资源永久的传承下去,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没有资金的投入谈论保护和利用那就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部分领导能转变角度,提升认识,重视白河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其二、要确保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必须持续不断的培养打造一批人才队伍,确保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顺利推进,确保红色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红色资源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