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图书馆 李大梅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安康市最北端,全县辖12镇98个行政村,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2007年西汉高速公路通车后,宁陕县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势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引进18家旅游投资150亿元投资开发22个旅游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两线二环六区”的发展格局。宁陕旅游率先在安康市突破发展,并且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同时,宁陕地处关中通往四川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全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宁陕多次转战,为宁陕留下了大址的红色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潜力巨大。《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一批红色旅游区和精品线路。宁陕县应抢抓这一重大机遇,积极规划、开发红色旅游产业,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全县旅游发展水平。
宁陕县红色历史概要:1935年2月26日,红二十五军进入宁陕,攻占太山庙区公所。27日晚攻占国民党县政府所在地老城。1935年12月红七十四师在宁陕四亩地建立了第一个县级党的领导机构 宁佛共为。12月27B攻占宁陕县城一老城,处决伪县长,39日在贾营成立宁陕县土地委员会。同时成立的还有“猴子萍乡苏维埃政府”、“江口乡农协会”。1935年龙王镇入何振亚从国民党杨虎城部带领一个连企业,成立“陕南抗日第一军”,与红七十四师配合和作战,坚持和发展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七七事变”后,四亩地人彭易乾“抗大四期”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安康地委领导下建立四亩地党支部。1946年8月中原解放军进入宁陕,玉裘派于部旅旅长张文津、政治部主任吴祖贻和毛楚雄(毛泽东的侄子)前往西安同国民党谈判,行至江口镇被胡宗南部秘密杀害。10月鄂豫陕边去第五分区部队开赴东江口地区,10月178成立“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
经党史部门普查,全县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9处,按历史时期分,土地革命时期14处,抗H战争时期2处,解放战争时期3处。按类别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4处。即宁陕土地委员会旧址、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鄂陕特委两河会议旧址、鄂豫陕特委及宁佛(周)工委旧址、猴子坪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江口抗日抗捐军旧址、江口乡农协会旧址、竹山乡衣协会旧址、小川乡农协会旧址、黄金乡农协会旧址、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宁陕四亩地党支部旧址、四亩地汉南交通站旧址、中共东江口中心县委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处,即红军攻打老城旧址。革命领导人故居1处,即何振亚将军故居。烈士墓1处,即林口子烈士墓遗址。纪念设施2处,即新场乡红军标语遗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阳。
以上19处遗址遗迹,除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存、开发和利用较好外,其他遗址均未开发利用。
1.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秦岭作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国家中央公园”而闻名海内外,造就了我国南北巨大的差异,气分干湿,地分南北,水分两系。位于秦岭南麓的宁陕县,是秦岭片区生态资源富集区,素有“秦岭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全县林地面积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2%,居全省之首。良好的生态植被和有效的保护使这方水土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境内生物资源、植被类型十分丰富,动物种类达110余种,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鹊等国宝级的珍禽异兽齐聚一域;有景区景点209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2.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
西汉高速公路和210国道纵贯全境,成为发展旅游的两条交通大动脉,县境内形成了“两纵六横”交通运输网络,与周边县区都有等级公路相通。特别是西安—成都高速客运专线建设工程即将启动,将在我县新场镇设站,全线贯穿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宁陕经镇安到丹凤的高速公路巳经列入关中天水国家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该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连接西汉、西康、沪陕三条高速公路。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宁陕各景区距西安仅2个小时车程,全县融入西安半日经济圈,实现了宁陕旅游由“边缘板块”向“中心板块”的跨越。
3.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宁陕东连商洛,西接汉中,背依安康,直面西安,地处安康北大门,素有“西安后花园”之称。承南启北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宁陕成为连通关中与陕南,通达蜀渝湘鄂的重要旅游节点。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宁陕同成都、重庆、西安、咸阳、杨凌、宝鸡、汉中等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这些城市到我县所有的景区都在半日车程内,为宁陕发展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4.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宁陕地处中国南北植物区系交汇的过渡地带,境内植物种类达1170多种,仅药用植物就达390余种,盛产党参、猪笭、天麻等珍稀中药材。近年来,我县按照“稳果、扩药、优菌、强牧、兴菜”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全县板栗、核桃园面积累计达到27万余亩,食用菌规模发展到1600万袋,以猪芩、天麻为主的药杂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山野菜、豆制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方兴未艾,绿色食品产业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丰富的特产资源优势不断开发包装,将为旅游市场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商品。
“十二五”是安康市旅游产业全面升级、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宁陕县率先突破发展,努力提升旅游品牌,提出“文化兴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这对保护和开发利用宁陕红色旅游资源及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十分必要。旅游与文化是一对紧密结合体,旅游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其中红色文化打造的品牌更能提升品味,增强生命力,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涓得以传承和发扬。挖掘红色文化是旅游与文化共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内容、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经济工程,对千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遗迹,培育发展旅游经济的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编制发展详规
根据已经普查出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的现实情况,要尽快制定全面、科学、周密的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着眼于构建“宁陕红色旅游”体系,对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考证,以及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的规范整治做出统筹安排。并委托权威机构编制具有长远性、前瞻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宁陕县红色旅游景区详细规划》,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2.加强资源保护
要有效整合宣传、党史、文物、旅游和民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根据革命遗址的社会效应及未来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买、租、建、收等形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做到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对于原建筑尚存且有较大教育影响力的革命遗址遗迹,要优先进行修缮,尽萤恢复原貌,尽快收集、抢救内部陈列物品,并建立定期保养制度;着眼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有条件的可附屈建立党史教育场馆,日后逐步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原建筑物已不存在的革命遗址遗迹,短期内可依托附近学校、村委会活动室举办图片展览,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待资金筹集到位,再行原貌恢复乃至开发拓展等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
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人方面,按照“整合资源,集中财力,捆绑资金,重点倾斜”的原则,优先满足红色景区景点的建设需要,加大重点红色旅游开发项目的倾斜力度,加快建设水、电、路、讯等主要配套设施,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
4.整合旅游资源
围绕建设一条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的精品旅游路线的目标,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开发,整合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兰大资源,着力挖掘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结合起来,走“红”、“绿”结合,以“绿”托“红”、以“红”带“绿”之路,使各景区景点既见物、见景,又见思想、见精神,把宁陕风景区打造成集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圣地。
5, 扩大宣传推介
除了每年常规的推介外,要抓住每年纪念日前夕开展纪念或庆祝活动的机会,通过邀请记者采访、媒体宣传、举办文艺活动、制作宣传画册等,推销红色旅游产品,扩大宁陕红色旅游知名度,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唱响红色文化强音,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
6.扩大招商引资
按照红色旅游开发规划,制订和完善政策措施,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领域,吸引各种经济实体参与宁陕红色旅游泉区景点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借助外力加快宁陕红色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宁陕县档案史志局,红色宁陕[Z].2011.
2.王建成黄武福。光泽县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5(10),
3.李应军。红色旅游发展探讨[J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
4, 陈卓。论陕南红色旅游开发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J.价值工程,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