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郑县委党史研究室 李林
南郑县是陕南的党史大县。她曾是陕南特委的所在地,也是川陕苏区陕南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何挺颖、陈小平、左明等革命烈士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和生活的足迹,有l l O多名南郑籍的烈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南郑拥有众多的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红色资源的价值较高。红色资源具有教育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但又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的资源。如何保护、利用好南郑县的红色资源,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优化南郑县旅游产品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南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郑县的红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数盘较多、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拥有左明革命烈士故居、何挺颖革命烈士故居、福成乡苏维埃成立大会遗址、中共陕南特委代表大会旧址、红江县第七区苏维埃政府遗址、朱家坝红军标语、程家坝红军标语、明三湾红军标语、底坪村底坪组红军标语、底坪村底坪组程氏祠堂红军标语、底坪村大娅里红军标语、底坪村魏家梁红军标语、底坪村邱家洞红军标语、底坪村中心组红军标语、底坪村石麻钱红军标语、中共陕南军委旧址、左明革命烈士墓、川陕革命根据地汉中市纪念馆、何挺颖革命烈士纪念碑等20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3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地2处,革命领导人故居2个,烈士墓l个,纪念设施2个。其中南部碑坝、福成山区最多,分别为2处、l l处,共13处;中部法镇、黄官丘陵区次之,各2处,共4处;北部梁山、汉山平川区又次之,分别为2处、1处,共3处。有1个省级、3个市级、1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郑县的红色资源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仅在20l l年,南郑县文化旅游部门一面编制上报《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项目、《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二期项目》、《中共陕南特委革命斗争史实陈列设计方案》,积极扩大存屋;一面完成中共陕南特委代表大会旧址龙岗寺西厢房修缮和油漆彩绘工作,筹集何挺颖烈士故居维修资金26万元(截止2012年7月底没有动工),积极做好文物保护。
红色资源在南郑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遗址,祭扫烈士墓,开展烈士纪念活动,大力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尽管文化旅游部门和其它部门在保护利用方面积极努力,但是,全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革命遗址、遗迹遭到自然和人为破坏
现有革命遗迹、遗址列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占30%。按保存现状看,好的2处,较好的3处,合占25%。因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位于山区的遗址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养在深闺人未识”。两位革命烈士的故居年久失修。尤其是占总拭65% ,位于碑坝、福成山区的遗址、遗迹,情况更甚。由千地处巴山南麓,气候湿润,年降雨量大,不利于保护;加之经济条件较差,村民争地,遗址、遗迹损毁严重。朱家坝红军标语损毁殆尽,福城苏维埃成立大会遗址(戏楼)孤立田间、摇摇欲坠,底坪村多数红军石刻字迹模糊。
举例来说:
何挺颖革命烈士故居。位于汉中市南郑县汉山镇何家湾村。何挺颖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同年加人中共。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随毛泽东上井冈山,曾任红军师党代表、中共湘赣边特委委员,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1月转战赣南时牺牲。故居占地面积36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6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为一进土木结构四合院,大门门楼有雕砖斗拱。形成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单位为南郑县文管会,隶属南郑县文体局。陈列物品数量1件。地处坡地,前临沟壑。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雨拭充沛。位千何家湾居民区中,前5米处为乡村水泥路。因为地鹿、生物破坏、腐蚀和生产生活活动、5.12地震、年久失修,造成堂屋部分坰塌,大门倾斜,部分墙体改建。
左明革命烈士故居。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法镇马家岭村兰组。左明,又名廖新、廖作民,1924年从汉中联立中学毕业后赴西安、北京、上海等地求学,1925年考人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转入上海艺术大学。1928年,协助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1929年在上海参与筹建左冀戏剧家联盟,与周扬等人创办摩登社、新地剧社等进步文化团体。先后自编自导、自演和合作编导无声、有声电影20余部,编创剧本30余本,成为名庭上海影剧坛的电影、戏剧艺术家和我国影视连续剧的创始人。1938年率抗日救亡演剧宣传队第五队赴延安。1940年赴重庆研究抗战文艺,因肺病恶化受周恩来资助返回故乡治疗,1941年病故。1982年被南郑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形成于民国初年。使用单位为法镇政府。位于米仓山脚下,冷水河上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遗址背靠米仓山,前面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信息通畅,经济较为发达。村内交通便利,旧居有村道相通。原左明故居为大四院,土改时分给7户人,正门及后院大部均被拆,左右厢房也多改建。由于分给家户居住,经济条件改善后,都拆迁搬出或者在原址上改建,破坏较为严重。
2.红色资源的解说人员的素质还待提升
有的对史实把握不准,片面曲解革命历史。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南郑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而且还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严肃性和真实性的认识。
3.缺乏深度开发
列入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5处,利用率仅为25%。另外,在延安枣园纪念馆、杨家岭纪念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除软硬件配套,还有配套的图书、音像、旅游产品供观众选购,整个参观可达2个小时。目前南郑还缺乏这些。
一是抢救性保护部分珍贵遗址、遗迹。例如,对于福城苏维埃成立大会遗址应妥为重建,不使这一标志性建筑湮没于田野。
福成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遗址。位于汉中市南郑县福成乡政府前100米。1934年4月,在红四方面军的帮助下,在此召开了福成乡苏维埃成立大会,隶屈红江县第七区(坝溪区),成立仪式遭到土匪袭扰,有苏维埃干部和红军战士牺牲。占地面积50平方米。由福成乡管理,无人使用。遗址地处巴山南麓,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300毫米。地处深山,周围群山环抱,植被茂盛,以松树和杂灌木为主。位千山坡中腰较为平缓地带,地势为北高南低。福成乡属于南郑县较偏远的乡镇,交通信息相对落后,经济条件较差。因地震、水灾、腐蚀和年久失修、其他人为因素,遗址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主体结构巳经受损,腐蚀严重。
二是要培育农民护理员。革命遗址、遗迹多位于山大沟深处,多无村级道路,仅有山间小道可到达,交通条件极差,且人烟稀少,有请附近衣户参与护理的必要。
三是注重史料的抢救性保护。组织人力向烈士遗屈和知情人广泛征集史料实物,同时向在外南郑籍革命人士譬如何正德将军采访,使革命文物的收藏和展示更加丰富。
四是开发红色产品。如红军八角帽、凉草鞋等。
五是与教育部门联合,对青少年加强红色教育,培养少年解说员。
以川陕革命根据地汉中市纪念馆为例。该馆位千南郑县黄官镇长岭村,红寺湖公园旁。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0000平方米。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共同投资,于2011年3月25日正式开馆。主展馆陈列区4200平方米,包括红星庭院铜雕1组、浮雕2组、红军石刻文物200余件、复制文物200件、布展文物及图片1544件,分别展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革命活动的部分实物和图片。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用单位为南郑县政府。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吸引力,可以吸收喜爱历史的中小学生进行培养,安排在六一、十一期间和暑假期间,在此讲解,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