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勉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王兴平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文化魅力城市,文化遗产特别是红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就如何认识和保护利用汉中红色文化资源,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和建议。
2010年以来,根据省市的安排,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全市党史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开展了革命遗址、遗迹(即红色资源)的普查工作。经过查阅档案、深入调研、实地考察、收集汇总、全面总结等工作,至2010年10月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全市共有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166处;重要历史事件及入物活动纪念地42处;革命领导人故居15处,革命烈士墓13处,纪念设施10处。
全市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在11个县(区)均有分布,这里仅列举一些重点或有代表性的。
汉台区共有13处,重点有:中共南郑(1949年12月汉中解放前称为南郑)小组成立地旧址;挂匾巷中共陕南特委机关旧址;汉中中学(即汉一中)中共陕南特委机关旧址;小关子中共陕南特委机关旧址;东关正街中共陕南特委机关旧址;川陕红色交通线秘密联络点旧址;中共汉中工委机关旧址;汉中市博物馆革命史迹陈列室。
南郑县共17处,重点有:何挺颖故居(1927年南郑县人何挺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3月在湘南时,毛泽东任师长,何挺颖任师委书记;1929年1月,何挺颖在进军赣南、闽西途中两次负伤,壮烈牺牲,年仅24岁。.何挺颖故居被批准为市、县文化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陕南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中共陕南军委旧址;左明故居;何挺颖烈士纪念碑;川陕革命根据地汉中市纪念馆。
城固县有9处,重点是: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陕南第一游击大队成立地旧址;红四方面军衡家大院驻地遗址;洞阳宫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根据地遗址;城固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洋县有23处,重点是:中共洋县小组旧址;红二十九军第七游击大队成立地旧址;红二十九军第十游击大队成立地旧址;华阳镇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红二十五军罗家院政治部旧址;华阳苏维埃政府及华阳游击队成立地旧址;柳树庙村中共汉中工委机关旧址;洋县土门关烈士陵园;洋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勉县有12处,重点有:中共勉县小组成立地旧址(也即革命烈士王卓玉故居);勉县武侯祠张汉民瞥卫团部地下党组织活动旧址;中共黄沙区委成立地旧址;中共郑营区委成立地旧址;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元墩子战斗遗址;红四方面军新铺镇蜂子岭战斗遗址;勉县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刘彩凤烈士墓。
西乡县有11处,重点是:红四方面军钟家沟会议旧址;鸡公田起义遗址;马儿岩红二十九军军部旧址;陈浅伦故居(陈浅伦系西乡县人。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部任命陈浅伦为红29军军长。1933年4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和红二十九军内部叛徒张正万等人杀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江隆基故居(江隆基系西乡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他的事迹被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略阳县有4处,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宽口伏击战遗址;白水江苏维埃政府旧址;郭家坝维埃政府旧址;郝明德墓。
镇巴县有52处,重点是:红四方面军某部三十四团团部(赵家院子)旧址;红四方面军某部三十五团二营营部(迥龙寺)旧址;红四方面军某部三十四团团部(木竹寺)旧址;红军烈士墓;镇巴革命烈士纪念塔;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镇巴红军园。
宁强县有11处,重点是:中共大安小组(这是汉中市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旧址;中共宁强支部旧址;陕南战役指挥部旧址;县文化馆“红军石刻标语”;陈锦章故居(陈锦章是宁强县人,1927年在大安镇秀峰寺建立了汉中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一中共大安小组)。
留坝县有11处,重点是:留坝县农民起义遗址;江口镇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玉皇庙乡红二十五军标语;江口镇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
佛坪县有4处,分别是:红军”三打佛坪”战斗遗址;程子华、徐海东临时住所旧址;红军标语遗址;窑沟红军墓。
尽管汉中市11个县(区)均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并在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一些红色文化遗产资源面临消失的危机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红色文化资源在建设项目中被擅自拆除或改建,原貌基本不存在。如汉台区挂匾巷22号“中共陕南特委机关旧址”、城固县的“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旧址”等原貌巳不存在,被拆除建成新居。
2.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我市对文化事业包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投入逐步增加,但增长幅度较小,尤其是专项投资较少。全市166处革命遗址、遗迹真正被采取维修、重修等措施保护原貌的,只占到20%左右,即30余处。受气候、湿度、入为破坏等因素影响,一些红色资源的损毁程度日益严重,需要保护维修的地方很多。中央和省市县每年虽然投人了一些维修资金,但缺口很大。由于缺乏必要的保护经费投入,红色文物、资源的保护也面临很大压力。同时,除维修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还需建立实物及照片档案、资源信息联网,还需摄像机、计算机等设备。
3.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尚待建立或完善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主要局限于党史、文化、文物、旅游部门,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积极参与支持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受保护经费和设施设备的制约,党史、文化、文物部门也只能做一些书面的资料收集、记录等工作,濒危红色文化资源的抢救、维修、保护工作尚未有效开展。
4.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高
红色文化资源没有与一些重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旅游事业开发结合起来。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轨迹的延续,是思想精神传播的载体。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与精神的需求。今后,我们要着敢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各级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浓厚氛围
各级政府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及利用工作列人敢要议事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既有利于保护、又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及时研究解决文化资源保护及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要尽快抢救濒危的重要红色文化资源。对重要的濒危红色文化资源,在没有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先立一个牌或碑,以警示人们注意保护。要定期检查、通报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经常听取专家意见,加强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不断加大文化资源保护经费的投入,做到逐年有所增加。
2.突出重点,切实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成效
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要与一些疽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共产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干部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及红色旅游事业开发结合起来,可结合有关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等参观革命遗址和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以便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达到激发工作和学习热情等目的。做到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3.密切配合,形成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合力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当前汉中市实施“旅游活市”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形势下,尤其要处理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促进,相互发展。同时,在编制和调整城乡规划、实施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交通道路建设中,要加强对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及周边环境和传统街区风貌的保护及利用,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各类城乡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应该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4.加强宣传,提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国务院已经把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开展好“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迈上新台阶。
5.严厉打击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行为
各级政府和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机关和文化文物主管部门要进一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未经文化文物等有关部门审批而擅自侵占或破坏文物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的行为要加大惩处和打击力度,这样才会真正有效地保护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