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文物旅游局
汉中地处陕西省西南部,辖10县1区,总人口380万人。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四面环山,汉江横贯东西,索有“西北小江南”之称,为陕西省的“鱼米之乡”。森林覆盖率52% ,植被覆盖率56%。有药用植物1300多种,杜仲、天麻、西洋参等名贵中药材驰名中外。有280多种野生动物,国家和省级保护的动物有大熊猫、朱鹊、金丝猴、羚牛等42种。水资源总监达146亿立方米,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
汉中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汉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生态建设示范市。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汉王刘邦因汉中而发迹,“汉中开汉业”,从此古老的华夏民族有了一个新的称谓“汉”。汉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王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而在国内革命时期,汉中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川陕大地上的点点星火,汇成影响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撩原烽火。
汉中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贺龙、徐海东、王霖、刘华清、程子华、胡耀邦、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温家宝等曾亲临汉中视察。因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推动汉中川陕革命根据地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敢大革命历史事件
汉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2年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中国工衣红军第四方面军(以下简称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经豫西、陕西商洛、长安、户县至终南山北麓,12月初,由周至县进入秦岭,南下汉中,于12月7日到达城固县小河口。次日召开著名的小河口(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集体领导,宣布曾中生任西北军事革命委员会参谋长,张琴秋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12月12日,红军又在城固县上元观召开会议,指示部队就地展开,建立根据地。部队由此经二里坝入西乡,在廷水、私渡、钟家沟一带开辟根据地。鉴于当地连年受灾,粮食极缺,大部队无法久住,以及四川军阀在川西混战,川北形势有利于我军等情况,15日,总部在钟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暂时放弃在汉中建立根据地的打算,进军川北。1933?年初,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带领下,解放了通(通江)、南(南江)、巴(巴中),召开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全面领导工农杀土豪、分田地。2月,红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来汉中碑坝建立了中共红江县坝溪区和川陕省红江县坝溪区苏维埃政府;红十师在汉中镇巴县南部的简池坝、长滩坝、西乡的楼房坪也建立了区苏维埃政权。1933年4月,上级党组织派武志平来汉中,在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开展地下工作,并与红四方面联系,建立了由汉中城经南郑、碑坝到达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通江的“红色交通线”。1934年1月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又在镇巴县南部建立了中共陕南县委和陕南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为牵制敌人,保证中央主力红军顺利渡江北上,以汉中的宁强、阳平关、勉县、南郑、褒城、汉台为进攻方向,发动陕南战役,歼敌4个团及一批地方民团,俘敌4千余人,同时建立了宁强、阳平关、勉县、南郑4个县级及一大批区、乡苏维埃政权。
1932年8月,中共陕南特委决定在城固、西乡边区建立地方武装。12月25日,陈浅伦以马儿朋为中心,开始根据地建设。1933年2月13日,红二十九军成立,陈浅伦任军长,李良任政委,程子文任政治部主任,共有1300余人,编为2个团一个教导大队。红二十九军成立后,在陈浅伦等领导下,与国民党部队及地方武装进行大小战斗20多次。
1934年冬,中共鄂豫皖省委、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以下简称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兰等率领部队自豫西进入陕西。1935年3月初,二十五军攻克宁陕县城、解放佛坪县城(袁家庄)。3月10日,在洋县华阳石塔河歼敌陕军警备二旅,毙俘敌近千人,建立根据地。1935年7月,经留坝县江口镇北上,在中央红军之前先期到达陕北。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北上时,贺炳炎、廖汉生的红六师经过略阳县,曾在白水江和郭镇一带建立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
2.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汉中革命遗迹遗址遍布,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九军、巴山游击队等,曾在汉中有过长达数年的活动,徐向前、李先念、张国焘、陈昌浩、贺龙、徐海东、王鹿、刘华清、程子华、胡耀邦、许世友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留存有革命遗址、遗迹1800余处,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近2万件。尤其是汉中通往川北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运送物资和护送干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汉中全市11个县区,红四方面军在8个县区都有活动,并且在其中的5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一些决定红四方面军前途和命运的重要会议(如小河口会议、上元观会议、钟家沟会议)、重大事件(如建立红色交通线、与杨虎城部队达成汉中协定)、重大战役(如陕南战役)都发生在汉中。其次,汉中还有3个县是鄂豫陕苏区的组成部分,红25军曾在这里战斗,决定红25军发展方向的华阳会议和江口动员大会,在红25军长征史上有重要意义;加上红二方面军长征时贺炳炎、廖汉生师在略阳县的活动,三支主力的足迹覆盖了全市。特别是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12月7日进入汉中,到主力部队1935年4月离开根据地长征,时间长达2年零5个月;方面军留下坚守根据地的独立师(亦叫巴山游击队),一直坚持战斗到1940年春天,直至全部牺牲。创建于汉中的地方红军红29军成建制失败,军长、政委等壮烈牺牲。加上解放战争时期王棠部队中原突围后途经汉中,贺龙率部经汉中进军西南,徐向前、李先念、贺龙、王宸、刘华清、徐海东、程子华、胡耀邦、许世友等在汉中的战斗,提高了这些资源的开发价值。
南郑县:心南郑碑坝是川陕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立最早、最巩固的区域之一,有王树声大将为师长的红73师师部驻地(碑坝关帝庙)旧址;沿朱家坝 福成一—底坪有红四方面军制作的石刻标语61条,墨书4条。境内还有著名的空山坝战役、陈家湾战役等多处遗址。@碑坝西河悬崖,是坚持根据地斗争5年之久的红四方面军独立师(亦叫巴山游击队)勇士投崖自尽处。@新集、高台、协税、周家坪、青树、红庙、黄官、喜神坝一带是红四方面军开展陕南战役的战场,红军在新集建立了南郑县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周(家坪)协(税)红军独立营和南郑红军独立团。@红色交通线主线和西复线绝大部分在南郑县境内,沿途有红色交通站多处和广泛分布的红色石刻标语。当年,汉中地下党通过这条线路为红四方面军运送大蜇物资、药品、电台器械,送达情报,护送中央从白区派往川陕苏区的重要干部。@杜家湾曾是中央陕南特委机关(代行省委职权)的常驻地。@龙岗寺是陕南地下党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地方,有遗址。中共陕南特委在那里选举成立。@何家湾有何挺颖烈士故居,周家坪有何挺颖烈士纪念碑,此碑由薄一波题写碑名。何挺颖早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毛泽东任红一师师长时,他担任红一师师委书记。@红色交通线东复线上的法镇有著名左冀戏剧家左明的墓。左明曾任延安鲁艺戏剧系主任,他创作了著名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0?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川陕根据地长征时,留下独立师(亦叫巴山游击队)坚持根据地斗争,独立师坚持斗争5年,1940年春最后一批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独立师大本营在四川南江县和南郑县交界的台上,主要活动区域在南郑。台上风光秀丽,有遗址。
城固县:O城固小河口会议遗址;@柳林、沙河营红军渡。1932年12月11日夜,徐向前、张国焘、陈昌浩带领红四方面军全部一万五于人在此渡汉江。@上元观会议遗址。1932年12月12日,红四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在此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指示各师、团自此向城固、西乡边区的孙坪、廷水、私渡、钟家沟、骆家坝展开,开辟新苏区。
西乡县:少钟家沟会议遗址。1932年12月15日,方面军总部在此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人丿11的重大决定。@曲江洞是红四方面军的后方医院和物资储备地,红军在那里与土匪发生过激烈战斗。@骆家坝马儿崖有红29军军部遗址,马儿崖事变在这里发生,红29军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数十名干部在事变中牺牲。@磨子坪,红29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良就义地。@廷水有陈浅伦故居。@楼房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最早最巩固的苏区之一,有遗址。
镇巴县:心核桃树苏维埃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共陕南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共川陕省委在陕南建立的第一个县委和县苏维埃政权,遗址青鹤观尚在。@镇巴山区分布众多红色标语。最珍贵的是写在苏家坡群众赵安泽家墙上的《土地法令》,迄今完整无损。在赵家院子墙上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一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受到保护。
洋县:C D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石塔河伏击战战场遗址。1935年3月,红二十五军在华阳石塔河歼敌陕军警备二旅,毙俘敌近千人,建立根据地。华阳属鄂豫陕苏区组成部分,徐海东、程子华、刘华清都曾在此战斗。@红军烈士陵园。1986年10月,洋县人民政府在华阳烟家岭山昴上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李先念、程子华题碑名。@红二十五军司令部保留完好。@红二十五军政治部遗址保留完好。@有相当数量的红军标语。
宁强县:O老县城。1933年夏和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两次解放宁强,曾用原红25军军长蔡申熙(在鄂豫皖根据地牺牲)的名字,把宁强改为申熙县。@在县城及阳平关镇有苏维埃旧址、苏维埃合作社旧址、苏维埃食堂旧址。@东山观、白马庙、老城门是宁强之战的主战场。老城门尚在,东山观有遗迹。
勉县:O武候祠。红四方面军攻占县城后,陕南战役指挥部曾设在那里,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及王维舟、余洪远在此指挥战役。@新铺湾。陕南战役主战场之一。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部在此全歼敌王劲哉(绰号王老虎)旅。@老褒城。是陕南战役主战场之一,王宏坤率红9军在此与敌激战5昼夜。
汉台区:O汉中博物馆有革命历史陈列馆。@地下党陕南特委遗址。@红四方面军代表徐以新与杨虎城代表孙尉如十七路军38军军长谈判地,在此达成包括“互不侵犯,建立秘密交通站,为红军提供部分物资”等内容的《汉中协定》。
略阳县:白水江古镇和郭镇古镇。1936年9月,贺龙的二方面军长征时,以贺炳炎为师长、廖汉生为政委的红六师在郭镇、白水江驻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
3.红色旅游景点(区)开发建设情况
汉中红色旅游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陕北,与川北相比亦相差甚远,现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主要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何挺颖烈士纪念碑、红色标语镇巴陈列室、洋县华阳红军烈士陵园、宁强革命纪念馆、汉台博物馆革命历史陈列室等。中于属于“老少边穷”地区,财力不足,投入不足,现有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红色旅游景点开发较为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强大的红色旅游品牌。
为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步伐,逐步形成“红绿结合、以绿带红、以红促绿”的良好发展态势,汉中市和相关县区将红色旅游产品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列入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部分重点景区总体规划。
南郑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大县,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投入大盐资金,建设了一批重点红色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基本成熟,为全市红色旅游发展做了很好示范。多方筹措资金4500多万元新建了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于2011年3月25日正式开馆,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争取资金1080万元修建了汉中城区通往龙岗寺陕南特委遗址的红色旅游交通专线;投人资金近500余万元实施了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迁建工程,有效的整合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了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容;强力推进了中共陕南特委旧址和何挺颖烈士故居维修工程,红色旅游巳成为南郑的一大亮点。
洋县是“东方宝石”朱鹅的故乡,是陕西省44个旅游发展重点县之一。洋县旅游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的等级和品位较高。境内的陕西省长青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十大自然景观和十大自然景观建设项目之一。洋县华阳属鄂豫陕苏区组成部分,近年来通过全力打造华阳景区,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红色旅游线路初步成形,将与华阳绿色生态旅游、人文景观、自然杲观形成景观互补的旅游发展体系,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为带动华阳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镇巴县位于汉中市东南大巴山深处,南接四川万源、通江,北与陕西南郑、西乡相连,东邻紫阳,是国家首批确定的35个贫困县之一,总面积3437千方公里,210国道贯通南北,这里既是汉定远侯班超的食邑,又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红色交通线的终点,红色旅游线路覆盖全县10余乡镇。1984年为了纪念曾经为镇巴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而壮烈牺牲的名人志士,在县城安埬梁半山腰上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塔。2003年多方筹资建成了文物管理所综合楼及革命文物展览厅。“陕南县委”、“核桃树第一个党支部”、“三元苏家坡红军墨书标语”等遗址都相继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基地,红军所用的物件以及留下的宣传标语大部分被县文管所收藏。
西乡县位于汉中东部,东邻石泉、汉阴,南接镇巴和四川通江,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全县辖23个乡镇,有汉、回、苗等13个民族,总人口41万人。“十一五”期间,西乡按照“整体推进,分布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着力培育打造衣业观光、自然山水、生态茶园、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稳步推进宗教文化、红色旅游开发,道教旅游胜地午子山,经多年打造已成为汉中东线重要旅游节点景区;骆家坝古镇、陈浅伦故居、鸡公田遗址等红色线路景点经保护改造,也逐渐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观光旅游区。
近年来,汉中在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展存方面做了大翟工作,分别以中、省、市、县等不同级别文物保护单位予以挂牌保护。但由千还有些点分布较散,加之无管护经费,大部分遗迹、遗存无人看管,许多巳破烂不堪,急需维修和保护。同时,汉中红色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吸引力
绝大部分“红色旅游”参观点的宣传、展示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使得“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都比较有限。除机关干部、部队和青少年传统教育外,缺乏对普通旅游者的吸引力。
2.红色旅游的整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红色旅游的发展缺乏统筹协调,与其它旅游资源开发没有很好结合,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索协调配套的完整、成熟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景点(区)投资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海弱,在接待服务设施和游览步道、旅游厕所和垃圾收集等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
3.红色旅游景(点)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较差
红色旅游资源多处于边远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红色旅游区与各大景区、中心城市的交通连接不够通畅,路况亟待改造。如通往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省道211线至红寺湖景区段道路,穿越青树棠镇,且道路修建标准低、路况较差,时常道路堵塞。
4.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保护不到位
红色旅游资源一般都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还存在着挖掘不够、保护不力、宜传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富有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就难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如“红色交通线”沿途秘密交通站遗址、交通线创建人武志平故居,以及红73师师部驻地、碑坝红色标语群遗址、空山坝战役、陈家湾战役、喜神坝战斗遗址等都未得到有效保护。
5.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匮乏
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为汉中乃至陕西境内唯一展示川陕革命根据地革命史全貌的主题性纪念馆,虽己对外开放,累计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但纪念馆的机构编制目前仍没有确定,只能临时抽调工作人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匮乏,有的导游不了解历史,不能很好的把握红色旅游丰富深厚的背景和内涵,直接影响红色旅游景点服务质盘、影响景区形象,更会导致红色旅游文化含最降低,减弱其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壮大的,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独特的旅游产品。目前,国家对红色旅游高度重视,川陕旅游区域合作的逐步加强,为汉中红色旅游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逄的发展良机,我们应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努力实现汉中红色旅游产业化。
1.高起点规划,联合打造川陕苏区红色旅游品牌
坚待高规格规划,将红色旅游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着眼塑造红色旅游精品品牌,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红色旅游规划,并严格落实。同时,不断加强川陕旅游区域的合作,构建并联合汉中、广元、巴中、达州、南充五市的“川陕红色旅游精品环线”,形成强势红色联盟,统筹打造“川陕苏区”旅游品牌,实现“共赢”目标,共享红色旅游主题品牌。
2.强化政府主导,切实落实保障措施
红色旅游景点多分布于较为偏僻的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服务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开发难度较大,且建设维修费用高,开发投人大。一是要建立全市红色旅游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建设方案,落实责任分工,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强化统筹保障;二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多渠道赢得开发建设资金,积极利用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红色旅游的各项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其它相关部门的各项建设支持,加速红色旅游建设;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红色旅游开发的招商引资,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红色旅游项目提供开发性金融支持,引导信誉度高的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的建设和经营;四是要理顺红色旅游景区条块关系,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应设置必需的政府管理机构,以加强对景区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3.倾力打造品牌,推动汉中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汉中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开发方式简单,知名度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急需打造“拳头”产品,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品牌,带动全市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近年来,南郑县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新建了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龙岗寺红色旅游专线,何挺颖烈士纪念广场迁建工程竣工,陕南特委旧址维修基本完工,启动了何挺颖烈士故居维修工程,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二期项目已上报,红色旅游产品基本成熟。因此,应将南郑县作为汉中红色旅游区域“龙头”进行重点打造,把汉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为汉中红色旅游品牌进行培育,在产业政策、资金支持、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洋县华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作为华阳景区内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应借助华阳景区被评为国家4 A级旅游景区的良好机遇,加大景区宣传和红色旅游氛围的打造,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内容,推动华阳景区尽早成为汉中旅游品牌。
4.注重规范红色旅游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红色旅游发展需要人才和人力资源支撑,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对工作的热情,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引进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进行合理的培育使用他们在红色旅游发展的规划、管理、营销等领域,发挥专业技能,促进红色旅游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