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保护与利用
西安市旅游局 何永毅 张胜利
1936年春夏之交,中国工衣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不久,党中央为了解决红军奇缺的卫生器材和药品供应问题,派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秘密交通站”,设法购买卫生器材和药品,在刚竣工不久的西安市七贤庄一号院设立了我党的“秘密交通站”。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古城西安爆发,七贤庄遂成为半公开的办事机构“红军联络处”。其在协调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行动,稳定西安事变后局势,保证陕北苏区和红军的后勤物资供应,营救红西路军将士回归革命队伍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25日,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正式成立。西安“八办”在全国所有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斗争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末期,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西安“八办”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维护和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与国民党有关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为八路军领取、采购物资,做好陕甘宁边区物资供应;组织广大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等方面做了大橄艰苦卓绝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千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占地面积13600平方米,由十座外观相同、布局略异、砖木结构的“工”字型庭院组成。为了使这一重要的革命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1956年在原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基础上筹建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经过50多年建设和开发,形成了西安地区融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科研管理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和旅游景区,是西安市重要红色旅游资源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中央、省、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打造品牌、有效保护、高效利用、积极创新”的工作思路,充分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积极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展品),待续扩大宣传教育影响力,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和壮大之路,使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15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效应。先后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宜部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被陕西省命名授予廉政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呆区。
文物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变迁的见证,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先进的博物馆文化可以使人们扩大知识视野,感触历史脉搏,陶冶意志品质,提高思想境界。近几年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中央、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打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宜传阵地为目标,积极实施文物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宣传手段,使纪念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纪念馆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立足长远规划,坚持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制定了“八办”旧址七贤庄址整体保护规划,以七贤庄革命纪念地与传统历史民宅的整体回收和合理利用为支撑点,周边辅之主题广场和绿色园林环境,形成功能完善的红色旅游景区。按照整体区域功能划分,以旧址展示区、陈列展览区、旅游接待区、休闲服务区和馆务办公区为核心实施建设。二是按照总体规划要求,主动加强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周边单位的沟通协调,极大的避免了对七贤庄建筑整体风貌的破坏。坚持对七贤庄各个单体建筑进行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达到100%。认真做好馆藏文物的登记、建档、建卡和数字化工作,现有馆藏文物512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30件,回忆录和重要文献1000余篇,照片资料3000余张,均已实现藏品信息化管理。三是对红色旅游建设工程,严格执行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及备案制度。保护维修方案及时上报国家文物局进行审查,认真落实审批修改意见,在严格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基础上,实施相关手续和建设。四是在红色旅游建设施工中对文物的“复建”相当谨慎。对施工单位和人员等实行了严格的文物保护资质审查和等级认定,努力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建筑的破坏。
2.尊重历史传统,形成“八办”核心展示区
(1)立足革命旧址,丰富展馆内容
在七贤庄一号院旧址复原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叶剑英、林伯渠、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室,再现了历史人物在当年办事处工作、斗争、生活、学习的场景;在七贤庄三号院为辅助陈列馆,主要展示了当年过往“八办”的重要人物一览表和重要事件;在七贤庄四号院设有《伟大的女性—海伦斯诺》等展览;新建开放八号院,设有全国八路军办事处《永远的丰碑》等展览。
(2)紧密结合形势教育,经常进行主题性展览
近儿年来,“八办”依托革命旧址,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利用馆藏文物、图片和资料,先后举办了几十个临时展览,主要有:《周恩来同志生平图片展》、《刘少奇同志生平展》、《抗日岁月中的西安'八办'图片展》、《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成立50周年》书画展、《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事迹展》、《少年英雄赞》图片展、《毛泽东像章展览》、《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文物图片展》、《中共西安历史展》、《从七贤庄走出的文艺工作者》图片书画展、《庆“七一”清风书画展》等,努力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近几年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从2005年开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步伐,累计投资五千余万元用于工程建设,纪念馆占地面积由5200多平方米扩大到15700平方米,景区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实施红色旅游建设(一期)工程项目
红色旅游建设(一期)工程项目为“八办”纪念馆景区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是由省发改委立项批准的国债投资项目,总投资:1557万元,工程主要包括:“八办”纪念馆内外环境整治和消防设施建设;门前道路改扩建工程;兴建三处旅游厕所;8—10号院南半院的回收和建筑修缮。2007年底完成拆迁安笐43户,2008年底按期完成8—10号院保护修缮建设工程任务。
(2)是实施红色旅游民居建设(二期)项目
2006年5月,为加大景区建设力度,西安市政府从保护历史街区及传统民居考虑,决定将七贤庄2 -10号院北半部分全部收回加以保护利用,并征配套用土地设立文化广场,使“八办”旧址范围和功能更加趋于完整。2007年底完成七贤庄2 -10号院北半院拆迁回收工作,共拆迁145户,面积8442平方米。2008年底启动二期民居建设工程,2009年底完工。2010年底完成二期文化广场建设主体工程。2011年完成广场绿化任务,在广场周边设置绿化景观区域共植树、竹子、灌木100余株,植草280多平米,并投入2万元景观石布置,邀请著名书法家题写铭文,安装景观灯和电源,为在广场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条件。2012年5月,两座雕塑正式在文化广场落成
(3)实施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活动
为了扩大纪念馆知名度和宣传力,2010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按照《旅游景区质蜇等级管理办法》和《旅游景区质掀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积极创建国家旅游景区。按照相关标准,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一处,增添设施,为游客提供9项免费服务和3项收费服务;新增语音导览机,触摸屏5个、电子留言簿3台;重新设计制作各种导游牌、赘示牌、文字说明牌、宣传牌100余块;对馆门外界墙进行美化改造,设立宣传橱窗6处;新建厕所3座,新添垃圾箱15处,坐椅9处等,进一步提高了纪念馆服务质呈和服务水平。2010年8月顺利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验收,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贯彻落实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坚待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学校,不断扩大宣传面,增强了宣传阵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1.率先实行免费开放,持续扩大宣传面
为了体现纪念馆社会公益性,从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出发。2006年3月30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实行免费开放、免费讲解、免费服务,西安“八办”成为陕西省红色旅游景区免费开放的第一家纪念馆,实现事业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的转变,扩大了纪念馆宣传面。免费开放后来馆参观人数骤增,据统计2004年参观人数为3.3万人次,2005年先进性教育达到了建馆以来10万人次的最高纪录,而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已达到了13万人次,与04年相比增长253% ,2010年至2011年,每年接待游客都达到了15万人次以上,进一步提升了纪念馆宣传覆盖度,达到了预期效果。正如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调研时指出:西安”`八办'免费开放的尝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是西安市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西安`八办'的免费开放走到了全国的前面”。观众在留言簿写到“免费开放好,英明决策高,教育下一代,红旗万代飘”。这一举措扩大了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2.拓展宣传活动载体,提高宣传效果
一是在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支持帮助下,精心组织开展“我是小八路”生活体验活动。通过穿上八路服、聆听革命故事、吃小米饭、唱革命歌曲、摇纺车及扛枪学军事等活动项目,营造了良好活动氛围,深受各大中学校学生欢迎和喜爱。
二是与西安主要大中院校签订共建协议。每年定期召开共建院校单位座谈会,交流工作,沟通信息。针对在校大中学生参观人群,认真落实西安市政府《为未成年人办10件实事工作的实施方案》,先后举办了“重走延安路”、“巍巍丰碑——最忆是总理”、“八一”捐赠、中华大家园、拥军慰问活动、" 9?18"勿忘国耻老八路讲传统、书画展等10余次活动,努力为各院校党团组织开展活动和组织学生参观提供场所和条件,力所能及地提供会议室、电教室、场地、音响等服务,为参观学生放映电教片《激励永远》,并接纳学生来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活动的影响力。省内许多院校都将纪念馆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3.坚持“走出去”宣传,努力扩大纪念馆宜传效应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从2007年开始,坚持走出纪念馆、走进校园、走进机关的原则。组织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宣讲小分队走进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市38中、陕西交通职业学校、陕西工业技术职业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学院、省级机关党校、商洛市委等单位开展主题教育。宣讲小分队共12次走进校园(机关)开展宜传教育,3万多名师生和机关干部参加了演讲会。通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认真收集反馈意见,这些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广泛好评,参加主题演讲的4名讲解员被聘任为德育教育辅导员,1名讲解员被省武警总队聘任为政治理论辅导员。近年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还组织《西安'八办'历史史实展》在新疆乌鲁木齐展出,《理想之路》图片展先后在福州、南京、宝鸡等地进行巡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4.开展培养小讲解员活动,壮大宣传队伍
为了壮大宣传队伍,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在西安市后宰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培养30多名小讲解员,为爱知中学培养34名小讲解员。几年来两个学校的小讲解员共来馆为观众讲解320多批次,4000多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通过此项活动既培养了青少年的爱好兴趣又缓解了纪念馆的讲解压力,同时在青少年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比邻西安市革命公园,在地域上具有关联性,在资源上具有互补性,有非常优越的发展空间,应考虑将西安市革命公园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合二为一进行规划建设,既解决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体蜇不足发展受限的间题,又能使革命公园实现资源的有益扩充,使两个景区实现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宣传阵地的规模。
2.开展红色旅游研究,丰富展示内容
积极开展红色旅游项目研究,精心组织策划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活动,涸动起游客的游览兴趣,使革命历史知识可亲、可近、可参与。同时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历史和内涵,以文艺表演形式,将革命历史、英雄事迹、领袖人物搬上舞台,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搭建“红色舞台”,激发游客实地游览的欲望,真正把红色旅游办成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大课堂。
3.坚持市场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的必备附属品,旅游在带动人流、信息流的同时,也带动物流、商品流。积极推进旅游商品的研制工作,开发出与中国抗战史紧密相关具有“八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定期开展纪念品设计竞赛活动,运用市场化方式,在景区内规划出旅游购物区域,开发出特色鲜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纪念品。
4.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宣传全力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做到省际协调、市际协询,形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坚持与全国各大革命纪念地、纪念馆、陈列馆保待密切联系,旅游线路设计相互延伸、兼顾,旅游产品相互衔接、补充。特别是依托延安红色旅游品牌,把“八办”与“延安革命圣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陕西重要红色旅游线路,打造“西安红色旅游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