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关中地委在国民党三十八军的工作简介

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1943年初,中共三十八军工委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改为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直接领导,周恩来领导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彭德怀领导的八路军前委、中共西北中央局、中共关中地委等各方面领导互相配合。

关中地委在三十八军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接收培训、白区布点工作

1944年5月中原会战,日军击溃汤恩伯20万部队,将三十八军全部暴露于敌人的包围圈中,使该军受到重大损失。一大批党员和非党干部以及进步知识分子逃散关中地区。中共关中地委根据西北局指示,将这批人员(约100人)接收后送到马栏,与当时的干训队合编成教导团。在教导团,对他们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军事能力,为进一步开展党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1945年10月,关中地委根据中央和西北局的指示,从教导团抽调一批三十八军受训人员,分赴西北五省和河南、四川等地,建立了100多个军事据点。这些据点,除周至据点遭破坏外,绝大部分在解放战争中都起了里应外合的作用。他们打入国民党内部,建立据点,掌握武装,或开城门迎接解放军,或收集情报,或举行策应起义,或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其中,白水起义、朝邑暴动等较为著名。

二、情报工作

1946年,根据周恩来指示,原中共三十八军工委书记蒙定军在西安建立军事情报组,派原三十八军地下党员杨荫东打入国民党第七补给区司令部。杨荫东在该部任机要参谋,秘密收集军事情报,交给蒙定军,然后由蒙交密台发出,或安排陆路交通送给关中地委赵伯平。1947年春,蒙定军调进边区,通知杨荫东以后由赵伯平领导,由崔一民(西安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负责联系。胡宗南进攻延安后,杨荫东将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和其他部队的战斗序列、军事装备、军需供给、作战计划等情报,经秘密电台发给关中地委或通过地下情报站传送到西北野战军前委,“几乎每天都有上报的情报材料”,为西北野战军取得蟠龙、宜瓦两大战役的胜利。战役结束后,西安军事情报组和杨荫东受到西北野战军的通令嘉奖。

三、组织起义

1945年6月,蒋介石为了消灭进步力量,强令整编了三十八军,将该军连以上的官佐,都替换成国民党嫡系军官和政工特务。当此危急时刻,7月14日,中央电令八路军河南军区二分区将能够掌握的部队坚决拉到该地区,以保存力量。7月15日,中共关中地委派交通员鱼化龙向三十八军传达起义指示。7月18日,起义部队十七师五十团、五十一团在河南洛宁县故县镇宣布起义。7月22日,起义部队到达二分区,受到解放区党政军民的热烈欢迎。

抗战胜利后,中共关中地委副书记汪锋派遣交通联络员杨信、沙夫去驻郑州至徐州陇海铁路沿线的三十八军部队,了解十七师起义后该军地下党的情况,传达中共中央对抗战胜利后形势的看法,准备组织部队再次起义。杨信和沙夫到部队后,分头联系了十七师、五十师、一七七师的党员,了解部队情况,传达了中央精神,统一了党内思想,着手准备部队起义。1945年12月中旬,杨信回关中地委汇报。12月底,杨信和王国一同前往三十八军与沙夫会合,并研究确定了以孔从洲为总指挥,向晋冀鲁豫解放区靠拢的行动方案,分工沙夫负责十七师,王国负责五十五师,杨信负责一七七师组织起义。之后,杨信向晋冀鲁豫军区领导做了汇报并获批准。杨信、王国前往三十八军分别传达布置,沙夫去向陈毅汇报。此时,由于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议和政协决议,中央决定暂缓组织三十八军起义。

1946年5月15日,孔从洲率五十五旅脱离蒋军。8月下旬,孔从洲抵达解放区,起义官兵和共产党员陆续回到解放区。同月,一七七旅五三零团两个连,五二九团一个机枪排于辉县起义。之后,一七七旅大部分共产党员也陆续进入解放区。

(陈娥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