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渭南的活动[1]

权秉华[2]

1945年7月,中共关中地委派我回渭南,主要传达“七大”会议精神。这次,对渭南党的组织,做了一些整顿和恢复。新成立了3个区委,恢复了3个区委,新成立的有固市、交斜孝义、赤水区委;恢复的有信义龙背、西原、崇凝区委。

从1946年1月至1949年5月23日,约3年半时间。这一段,主要情况是这样的:

(一)中共渭南县工委成立。1946年1月3日,我从省工委临走前,省工委王俊和我谈话,指示成立渭南县工委,我任书记,冯照荣任委员。是年7月,经我提议,贾景钰从省工委回来任县工委委员。是年秋,省工委派肖金回来任县工委委员。1947年2月,肖金回省工委后,增补张守仁为县工委委员。当时,先后成立的区委有下吉、固市、孝义、交斜、信义龙背、西北、赤水、丰原、崇凝、大王、阳郭、三张共12个区委。

(二)组织恢复和发展情况。县工委成立后,在整顿组织时,共恢复了80多名党员。经过发展,到渭南解放时共有党员333名。1948年,省委指示,要着重在贫雇农和掌握武装人员中发展党员,王志诚、李彦龙、惠钧发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的。

(三)广交朋友,开展统一战线。1946年,经县工委研究,着重搞了两个大的结拜弟兄组织。一个是以县三青团干事长宋雪天为首的36弟兄组织。我党党员打入的有惠春霖、左天恩、孙尚武、张世雄4个同志,另一个是以县教育科长陈永瑞为首的24弟兄。我党党员打入的有冯照荣、王恩太、靳志云3个同志。此外,其他各地结拜弟兄就更多了,比如田转英搞的结拜姊妹组织,王战功搞的结拜弟兄组织。这样做,是符合党的方针的。

(四)1946年下半年,省工委书记赵伯平指示:“渭南工委要建立地下交通站,主要任务是保证陕北和陕南两个根据地干部和物资的往来。必须安全可靠,不能出事。”当时,县工委建立的主要交通站,过往的人和物资比较多的有长沟小学、张守仁家、刘正印家、张林森家、冯照荣家、权秉华家、田转英家、刘福全家、左天恩家、桥村马学校。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不少同志由豫鄂陕边区返回延安,都是通过渭南大王地下交通站的。渭南地下交通站过往了许多干部和物资,自始至终都没有出过问题。这是对渭南县地下党组织一次最严峻的考验。

(五)抓武装,抓政权,打入敌人内部。如王战功、王普瑞、薛应仲、张杰当了副乡长,李仲实当了县田粮处科长,刘志儒当了保长,李彦龙当了保队副,王恩太当了县政府保甲指导员,赵全璧当了县军事科科长。这些同志都抓了一些武装力量。除此而外,我们还注意做了地方实力派的工作,这是争取团结的对象。1946年,我们已开始做李思白的工作,叫惠春霖做简安国的工作,叫雷永寿做王老八的工作。

(六)1946年8月13日,渭南县军统调查组派特务暗杀了王尚德。

(七)安万隆、薛树平、张景骞、王宏波等被敌人逮捕。

(八)1946年秋,沋原乡保警队杨树善在花园街起义,他把起义人员带到了豫鄂陕边区。杨的工作是李凌云等做的。此时,薛哲贤被特务张志刚用枪打伤,南山撤退后,薛隐蔽在大王区地下党员家中,后病死在大王区。

(九)1948年8月14日,中共东路工委成立[3]。中共关中地委派交通员张仁民通知我,在刘邦显家里开了个会,研究我们3人(还有王平凡)分途进边区、成立东路工委问题。工委成立后,管辖渭南、华县、华阴、潼关4个县。刘邦显任东路工委书记兼华阴县工委书记,并联系潼关工作。

(十)1948年腊月。关中地委来了一封指示信,为了迎接解放,要东路工委很快把4个县干部配备齐。研究后,即着人回关中地委汇报。为此,东路工委在华县赵村赵永祥家中开会,研究了4个县干部的配备问题。

渭北[4]第1次解放是1949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三日(即阳历2月20日)是我母亲的生日,这天我正好在家里。下午我去华阴庙,见了刘邦显,研究了4个县的干部配备问题。21日我赶回渭南,到上涨渡过河时,几个船工告诉我,说八路军到了下吉。我过河后,立即赶到家里,我哥也说八路军到下吉了。因为关中地委有个通知,说部队一到,渭南地下党动还是不动,叫找第一野战军政治处张德生指示。我便于第2天找到惠春霖,和他一同去找部队,到富平县张桥见到二军副政委王恩茂,见面后,王即用电话与张德生联系,张德生让我直接和他通话。他告诉我说,电话里一时说不明白,让我到他那里面谈。我骑自行车到流曲镇附近一个村子,见了张德生。他把范明、何承华叫在一起,然后向我询问渭南党组织的情况,告诉我:这次要建立渭河以北、黄河以西、泾河以东这片根据地。根据这个任务,渭北可以动,可以公开,南边不要公开。在渭北建立县委、县政府,成立区政府,并指示渭南归二军党委领导,有事请示二军党委,同时县委、县政府要靠军部。接着,他给王恩茂写了一封信,明确渭南归二军领导。一般找王恩茂,王不在就找政治部主任左齐。

我从富平一回来,就和惠春霖、王志敬等,在下薛村小学开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赵菁华、拜志正、张锡令、张杰、雷水寿、左天恩、贾耀智、孙尚武、谢宏恩、左嘉善、赵葆仁、张瑞生等,会上我传达了张德生的指示。宣布成立了中共渭南县委和渭南县人民政府,我任书记兼县长,并宣布渭北12个乡镇的区委书记、区长名单。县政府驻在上薜村薛少农家。

归二军领导以后,二军党委派联络部部长田仲驻渭南县政府,协助我们工作。我们先策反薛少农起义。薛少农是渭南县国民兵团的副团长,当时随王志忠二中队驻在信义南焦村,他们的任务是观察渭北的形势。24日,敌人封锁了渭河渡口,薛无法撤退渭南。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以二军的名义给薛少农写了一封信,让王志敬去,任务就完成了。薛少农把他的人马带到了上薛村,约百人。

渭北各乡镇的武装,我们在固市召开12个乡头头会,参加这次会的有李思白、焦茂儒、马清太、简安国、石安邦、卢胡等。会议主要任务,是让他们把所有武装,包括各保,按时带到上薛村集中。第二天他们都按时到了,我们给他们讲了政策和约法八章,枪给他们缴了,且打了收条。他们缴的枪很多,具体数字现在记不清了。我们没打一枪,很顺利完成了渭北解放的任务。

渭北政权建立约15天,就开始撤退。撤退前二军党委指示,召开渭北各乡镇长会议。这次会是在官底召开的,那些人都到了,会是由王恩茂主持,并讲了话,主要讲了全国形势。说胡宗南要进行反扑,我们准备撤退,退是暂时的,二次还要解放,但时间不会长,对你们希望和要求有3条:一是希望你们跟随我方撤退,你们的生活和困难我们是会解决的;二是如果你们有困难,可以不撤退,在当地或外地隐蔽起来,等待二次解放,你们自卫要枪,要几支给几支;三是你们不跟我方撤走,又继续给国民党干,危害人民,是行不通的,希望你们不要这样干。他们听后,表示愿跟我们撤退。当撤到蒲城的石标时,李思白、焦茂儒等说他们不去了,家里有困难。我请示二军党委,允许他们不去,并可带自卫枪支。但薛少农、王志忠明确表态,坚决跟我们撤退。

撤退前,二军党委指示,留一些没有公开的、可以站得住脚的党员。根据这一指示,决定留的有田彦英、徐永合、史国栋、雷振清等。凡公开的党员和干部,一律全部撤退。

撤退时我们带的有棉花、粮食、卷烟等,在合阳我们就凭变卖这些东西生活。渭南的群众非常好,帮助我们把那些东西送到合阳,我们当时也没有钱给他们。

渭北解放时建立了武装,这是我请示二军党委的。但由于时间短,实际上支队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当时在上薛村只是个游击队,百多人,惠钧发为队长。到合阳后,经过休整,才建立了渭南支队,张恒英任大队长,张英焕、张杰任中队长。渭南支队是以惠钧发领导的游击队为骨干,整编充实了王志忠部队而组建的。

撤到合阳大约有300人,包括县、区政府人员,薛少农起义部队和各区的武装人员。到合阳后干部有所增加,张俊贤任县委书记,一野给我们配备了宣传部长和公安局长,共增加了10个人。在合阳休整时,组织了两个队,县支队100多人,干部队约200人,薛树平任干部队支部书记,队长可能是傅水和。我们在合阳的任务:一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3个问题:(1)解决政策观念,如政权、对待国民党人员等政策;(2)解决干部的组织观念,如重大问题必须事前请示,事后汇报;(3)建立群众观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等。二是为二次解放渭南作组织准备。在合阳就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县级的设置和人员配备名单。同时,又安排了接管工作。在学习中,关中地委几次拍来电报,要求我们去到马栏学习。我们研究认为不便去马栏,张俊贤让我去向关中地委汇报。于4月27、28日到了马栏,见了刘邦显,研究了渭南干部的配备等工作。

关于渭南二次解放问题:

5月4日我们从马栏出发,和我们同行的有刘邦显、魏光波、姜兴周、李毓章及东路工委各县的干部。晚上住在庙湾,陈元方给东路工委学习的人员讲了话。于7日我们到了交斜黄村,张俊贤随二军也在黄村。我们到黄村,渭北12个区的政权已经接管,县政府驻黄村。我到后,李思白带了五六个人来黄村交枪,表示迎接解放。接着武纬派人用白绫绸子写着一切听从解放军,愿意起义,署名武纬。薛少农看后,说是武纬亲笔写的。当时,刘邦显、张俊贤、于占彪、魏光波、薛少农和我立即做了研究,给武纬复了一封信,让联络人带回渭南。

这时县工委着我去上涨渡备船,准备渡河。我到以后,约半夜时分,张恒英说武纬派屈正平要见我,我就接见了屈正平,他进门便说:我是国特屈正平,是武纬派来的谈判代表,愿意起义。我给他讲了形势、政策和约法八章,要求他们维护好县城的秩序等。接着我问他渡口是谁把守的,屈说是张玉山。我说你过去给张玉山说,让他明天将船渡过来,我有要事和他商量。屈说一定能做到。第二天早饭后,张玉山乘船来了,这时我给他也讲形势,讲政策,要求他立即把沉在河里的船捞上来,如果人不够,可找高望重要人。二是你这只船,从现在起,可以不停地来往渡人,现在我有几个人要进县城办事,你要保证安全。他说保证没问题。这次随同张玉山过河的有蔺奉璧等。第二天,渭潼警备司令部参谋长薛如兰又来了,我因当时工作忙,命张恒英出面和薛进行谈判。接着我们又派王志敬、薛少农等过河,给武纬做工作。

在黄村时,县警察局长高望重派左志江带信和我联络,我让左回去告诉高,让他们维护好县城的秩序,组织人员把船捞出来。以后,我们又派张恒英以城防司令的名义进城去做工作。

接着我们的部队就过河了,先过去了两个连,1个连驻罗坡,1个连驻龙尾坡。5月23日,大部队全部过河进渭南县城。我和张俊贤随军走到民生街与东风街交界处,正好遇见王志敬带领着武纬、高望重、张景骞、薛如兰、韩国璋等。这时,我们立即同他们到渭南县中国银行会议室进行谈判,要求韩国璋立即将他的部队从铁炉带回渭南,韩即于24日将他的部队领驻在车雷村。至此,渭南全境解放。

[1]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渭南地委党史研究室:《解放渭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334-340页。

[2] 权秉华(1920-2014),陕西渭南人。时任中共渭南县工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西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部长兼市民委主任、党组书记,西安市政协副主席,西安市委统战部部长等职。

[3] 中共东路工委1948年10月成立。

[4] 渭北,指关中平原渭河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