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懋功[2]
1941年夏,我从延安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结业,萧劲光司令员派我到关中分区保安司令部当团长。到关中后,我先是任保一团团长。8月[3],关中保安司令部同警一旅合编为警备第一旅兼关中警备区司令部,我团又改为关中警备区第一团(简称关警一团)。这个团是刚由关中3个独立营整编组建的,都是红军的老底子。政委叫杨中行,参谋长是李启贤,政治处主任是王四海,后勤处长是冯茂青。
1943年1月,贯彻执行“精兵简政”政策,关警一团奉命与关警三团一部合编为警一旅第三团,团部仍驻阳坡头。
关中分区俗称“小关中”,位于陕甘两省交界的桥山山脉南段子午岭两侧,包括陕西的淳化县北部、耀县北部、宜君西部、黄陵县西北、旬邑东部和甘肃宁县东部、正宁等县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南北长约300里,东西宽约200里,最窄处(西坡店子至双柳树)只有80里,呈一种狭长的“囊形地带”。它东临咸(阳)榆(林)公路,西临西(安)兰(州)公路,面向关中大平原,最南端离西安不足200里,东、南、西三面受国民党军队包围,处于反封锁、反磨擦的最前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我们三团担负分区西线和南线的防务。西线在甘肃宁县、正宁境内;南线西边自西坡店子(今属正宁县)起,南到淳化十里原止,1943年1月起,三团又接收了原关警三团一营防守的关中分区最南端之爷台山一线的防务,总长400余里。
1941年夏至1943年初,正值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已经结束,第三次反共高潮正在酝酿的间歇期。这一年多时间内国共之间在关中边界上没有发生大的军事冲突,但小的磨擦一直不断。到1943年5月,国民党趁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狂叫“解散共产党”,“取消边区”,调集包括河防部队在内的数十万大军,准备分9路“闪击延安”,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击。
1943年6月30日,敌一六七师五零三团向西坡店子我警三团一连进攻。一连在连长呼升荣、代理指导员张午指挥下,依托有利地形和突击加修的工事,顶着敌人炮火顽强反击,打退敌多次进攻,毙伤敌30余人。7月5日,该团再次进攻西坡店子,被我警三团副团长孙光指挥一连击退。7月8日凌晨,敌一六七师四九九团二营向新正县下墙村和神崖沟进犯,我警三团一营三连英勇阻击。正在20里外生产劳动的二连跑步赶回参战,歼敌一部,将敌击退。
党中央、毛主席亲自领导边区军民,运用各种方式,向国民党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动员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进攻边区。边区军民6月中旬即进入了紧急战备行动。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非常被动。加之经过西坡店子、下墙等几次进攻失利,他们发现我方已有充分准备,防卫力量已经加强,“闪击”之企图难于实现。这时,陇南又因民变蜂起,胡宗南不得不从准备进攻边区的部队中抽调5个师去镇压民变,被迫改变了进攻边区的计划。第三次反共高潮遂被制止。
1944年4月,国民党彬洛区民众组训指挥部指挥梁干乔率领淳化通润镇4个保安中队,趁警三团主力在山里开荒生产之机,偷袭我驻地十里原。当时十里原只留守一个警卫班,10来个战士面对近200个敌人,毫不畏惧,顽强抗击,使其偷袭未能得逞。当夜我团采取反击行动,派三、八、九3个连对驻寨里村的一个保安中队发动夜袭,先摸掉敌人哨兵,再生俘其在麦场宿营的一个班。发起攻击后,将敌中队大部分压到一个地坑院子中,投下两颗手榴弹,毙伤敌人一部,其余全部缴械投降。1944年8月,敌五十二师一个营向赤水县范家原进犯,企图切断赤水和新正的联系。七连在孙光副团长和石中玉连长率领下,与四连(连长郑锡银)一起对敌夜袭,用手榴弹、长矛、刺刀歼敌一个连,刺死敌营长,将敌一个营击溃。
在大小几十次反磨擦战斗中,我们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给敢于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而我们自己却极少伤亡。
1944年,我到中央党校学习。我没有能在中央党校毕业,就被提前召回了关中。1945年发生了“六·二六”淳化事件,即由于国民党内部矛盾尖锐,接连引起两起驻淳化的部分国民党人员投奔了关中分区。胡宗南以此为借口,调集了9个师的兵力大举进攻我关中分区南部。7月21日拂晓,胡宗南部五十九师和重炮团,向我赤水保安大队驻守的爷台山猛烈攻击。23日,敌预三师又投入进攻。我警三团三连进入爷台山抗击。经昼夜连续激烈鏖战后,于7月27日奉命撤离。敌军占领爷台山以西宽约100里、纵深20里范围的41个村庄,大肆烧杀淫掠,强抓民夫,修筑碉堡,以6个师又3个团的兵力集结在官庄、梁庄、龙高、早胜、彬县、耀县、小坵、黄陵、洛川一线,企图继续蚕食我根据地。
这时,警一旅的警二团和警一团,还有旅迫击炮连,早已分别由陈先瑞副旅长和文年生旅长带领,先后离开关中,前往抗日前线,开辟新的根据地去了。
关中告急,分区副司令员汪锋、杨拯民在前线指挥御敌;地委书记张德生同志急匆匆赶到延安通过西北局召我回去。
我同张德生同志骑马疾奔,5天的路程,2天就到了。到了马栏,张德生同志命我直奔铁王镇前线。到铁王镇见到分区副司令员汪峰同志,他当即交给我收复十里原的任务,又告诉我通润镇方向也发现敌人。
十里原在通润镇西北五六里地,我于是立即赶往通润镇,到三营先了解一下情况。到时已经是下半夜了。第二天天快亮时,敌人已攻入土围子南门。我见三营打敌人这个旅有困难,便又从二营调一个连来投入战斗。抗击敌人,打了整一天。晚上组织进攻又收复了通润镇。十里原之敌见状,惊慌失措,我们刚一打就吓跑了。关中南线暂时恢复了平静。
朱德、彭德怀、贺龙等我军领导人多次向蒋介石、胡宗南呼吁制止侵略行动,但被置之不理。中共中央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联防军司令部组成“爷台山反击战临时指挥部”。张宗逊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委,王世泰等为副司令员,指挥新四旅,三八五旅,教导一、二旅和关中分区部队向占领爷台山之敌反击。我们警三团由张占云率一营配合作战,攻击敌老庄子据点;我在石门关接受任务,率二营、三营防守南线。
我军8月8日夜发起全线反击,一夜之间收复全部失地,将敌预三师5个连全歼,毙敌营长、副营长各一人,俘敌1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19挺。
1945年8月下旬,关中警备区司令部改为关中军分区,原警备区司令部司令员兼警一旅旅长王世泰调任联防军副司令员,高锦纯任军分区司令员兼警一旅旅长。年底,上级任命我为警一旅参谋长,张占云任警三团团长。解放战争开始后,关中军分区和警一旅分开。军分区司令员由陈国栋担任,高锦纯担任警一旅旅长,我仍任参谋长。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以重兵围攻我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中原军区部队和中共中央中原局共15000余人在司令员李先念,军区政委、代中原局书记郑位三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下,分两路从西、北两个方向突围。其中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率领下返回陕甘宁边区。
为了迎接三五九旅回来,关中军区部队参加了“迎王”战役。中共陕西省工委于6月底成立了中共西府工委和西府游击支队,积极投入了“迎王”战斗。西府游击队的兵员是警一旅三团三营的第七、第九两个连共约300人,外加县、区干部约200人。赵伯经任司令员,严克伦任政委,我任支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支队的主要任务有三条:一、给王震的三五九旅送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二、武装配合接应三五九旅回陕北;三、相机开辟麟游山区革命根据地(近200名地方干部就是去那里建立政权的)。
6月底,西府游击支队由关中十里原出发,通过关中分区南线的封锁沟,经淳化、礼泉、泾阳渡泾河,在礼泉和乾县交界处出山,跨过西兰公路,进麟游县境后渡过漆水河,穿过扶风、岐山北部,进入凤翔东部的千山山脉时,被胡宗南的一个团尾随追赶,敌地方武装也不断阻击我们。由于我党在西府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所以沿途地方党组织、游击队给予了很大帮助,筹集给养,传递情报,派向导带路。我们虽然带着一部电台,但因下大雨电池受潮,不能用,和关中军分区失去了联系。
在凤翔与敌军接触后,我们沿千山山脉进入凤县境内。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敌人才不再尾追。据沿途三五九旅掉队战士讲,王部已过天水,进入陇东地区。情况有了新的变化,我、赵伯经、严克伦等同志研究,决定放弃原计划,率部返回关中。我们这支近500人的队伍孤军混入国统区的纵深,一路打探三五九旅的消息,走过国民党控制的八九个县,长途跋涉1500余里,走了一路,打了一路。
回到根据地后,西府游击支队解散。以原支队的警三团三营为骨干,补充赤水县两个新兵连,重新组建为一、三两个营。在马家山组成“关中分区南线指挥部”,以原三营营长武自升为指挥,赤水县委书记郭文学兼任政委,赤水县县长王振喜兼任副指挥,军分区武装科长王荣任副指挥兼参谋长,辖一、三两营,担任起关中分区南线的防务。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1946年11月下旬,胡宗南根据蒋介石的密令,调动大批军队,阴谋偷袭延安。这一阴谋当即被我党中央识破。胡宗南在其计划失败后,又调动了3个旅加上2个保安团向我进犯,企图首先夺取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我军针锋相对,粉碎了胡宗南第一次进攻关中分区的美梦。
12月上旬,警一旅三团在团长张占云、政委陈克功率领下,攻占耀县东北部的敌制高点武王山、文王山,歼敌200余人。
1947年1月中旬,警一旅又西进攻打旬邑县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首长随警一旅行动,并依托警一旅旅部进行指挥。1月20日,三团在二团的配合下,打进旬邑县城,消灭敌守军陕西保安第六团一个大队100余人。
2月1日,我们警一旅三团配合警三旅七团和新四旅七七一团在梁家庄将敌一二三旅三六八团包围歼灭。此战我三团负责截断敌向通润镇的退路,俘敌副营长以下300余人。
1947年春,蒋介石派遣重兵对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2月18日,胡宗南命刘戡为总指挥率一六五师,钟松率三十六师3个旅,廖易率七十六师3个旅,分三个方向合围我关中分区。为了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关中分区部队奉命紧急跳出敌军合围圈,向陕北的黄陵、富县转移。南线指挥部留在赤水、淳耀地区坚持开展游击战争、袭扰敌人。敌军暂时占领了关中。
3月11日,彭德怀副总司令员命令王世泰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司令员的名义,率警一旅三团和警三旅五团南下收复关中分区,并以关中分区为依托,向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破坏咸榆和西兰公路,相机消灭敌有生力量。根据彭总指示,王世泰同志决定组织一支收复关中的先遣部队,逆敌而动,南下插入敌阵,寻找战机,突袭敌军据点,消灭敌人,收复失地。先遣部队由警一旅三团第一、三营共600余人组成,任命我为指挥,关中地委副书记杨伯伦为政委。3月16日,我和杨伯伦带领先遣队出发,翻越了子午岭,经正宁境内艾蒿店、五顷塬、杨家园子,到湫头原,从三嘉原进入旬邑,沿中嘴南下过摩天岭抵达照金附近。3月20日晚,我们向庙湾之敌发起攻击,敌惊慌南逃,庙湾即为我军收复。次日又收复柳林。
打下柳林后,敌军第八十三旅2000余人追来,我军向西南方向撤退。3月22日下午经高山槐撤向高尔原时,迎面碰上敌陕西保安第四团约300人的兵力。在前后临敌的险情下,我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率领主力勇猛扑向正面之敌,令配合作战的南线指挥部三营九连占据高地阻击尾追之敌八十三旅。两军相逢勇者胜。敌保安四团遭到迎头痛击,被我打得溃不成军,被歼灭200余人(其中俘虏100余人),残兵四下逃散。尾追之敌见我军进入凤凰山中,不敢穷追,收兵宿营。
此时,南线指挥部的两个营已与我们先遣部队会合,我们已有将近1200人的兵力。3月下旬,我们进行了铁王镇战斗,全歼国民党陕保七团第一营和淳化县的两个保安队,共毙伤敌80余人,俘虏500余人。接着拔除了位于三嘉原的钿嘴子据点。4月上旬,在小园子战斗中,全歼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八十三师二四八团第三营,共计610人,其中生俘500余人,缴获大批新式武器。
我们先遣部队没有辜负野战军、关中地委首长的期望和关中父老乡亲的嘱托,从3月20日打庙湾的第一仗开始,到4月4日小园子大捷为止,在短短半个多月内,转战700余里,7战7捷,歼敌2000余人,许多据点的敌军闻风丧胆,不战而逃。小园子战后,马栏守敌一个旅也跑了。至此,关中分区境内的敌军被全部肃清,我党、政、军机关也很快恢复正常办公。
我们这支先遣部队之所以能在半个月打了大小7次胜仗,恢复了关中分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里是我们的老根据地,军民鱼水关系亲如一家,每到一地,群众都给我们送吃送喝,腾房让窑,封锁消息,传送情报,打仗时运送弹药,救护伤员,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第二,我们对地形熟悉,对敌据点的周边情况、道路情况了如指掌,作战时心中有数,消灭敌人就像打扫自己家里卫生一样,得心应手。第三,我们部队干部战士的觉悟高、素质好,勇敢、机智、顽强,尤其有团长葛海洲、副团长李荣芝、团参谋长姚知一等一批德才兼备的指挥员辅佐我和左爱同志,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可以说,收复关中之战,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1] 根据刘懋功回忆录《梦回吹角连营》的第十章《保卫边区南大门》、第十一章《从主动撤离关中到收复关中》整理,标题是本书编者加的。
[2] 刘懋功(1916-2009),陕西澄城人。时任关中警一旅第三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
[3] 据《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组织史资料》(1925.10-1987.10),警一旅与关中保安司令部合并的时间为194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