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实丰[2]
1941年4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所辖的关中分委划归陕西省委领导。7月,省委派赵伯平为首带领组织部的杜介夫、宣传部的秦充、统战部的石峰,到关中分委接收工作。关中分委所在地位于照金西北方向新正县的阳坡头,我们去后,根据自己业务,分头了解情况,我和分委统战部副部长高仰先(高贤)交谈了四五天,了解到关中分委统战部的任务:一是负责对外的统战工作,包括军队和地方各个方面;二是分管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的工作(分委组织部管边区内部党的组织工作)。在组织建制方面,分区所属各县都设有统战部,边界区委设有统战科。接收后,高仰先仍任分委统战部副部长。先后任县委统战部长的有淳耀县委统战部长邵武轩、赤水县委统战部长白天民、新正县委统战部长吕世玉、新宁县委统战部长韩学英、淳耀县小坵区委统战科长吴曰聪、瑶曲区委统战科长张宏泰等。
关中分区所在地与国民党统治区紧紧相连,国民党中的反共顽固势力经常到边界制造磨擦进行骚扰。省委决定和关中分委迁到地位适中的旬邑县马栏,因为马栏房子少,便先派人去打窑洞,到1941年12月,省委和关中分委先后迁到马栏。这时分委书记习仲勋调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由高峰接任书记[3]。
这时,我在省委统战部除管陕西省国民党统治区的统战工作外,还负责管理关中分区的统战工作。我常到分区各县委统战部去检查工作,了解掌握情况。当时新宁县委统战部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了四五十名党员,成立了4个支部,由县委统战部直接领导,还在边界地区靠近国民党的碉堡附近办党员训练班,训练党员,积极传递情报,交朋友,拉关系。新宁县委统战部和国民党基层政权的头头们关系拉得相当好,和联保主任、后来的镇长大多拉上了关系。春荣镇镇长的哥哥(名字忘了)是个保长,和新宁县委统战部有关系,一次,国民党部队准备到边区抢粮食,这个镇长就设法把这一消息通知我方,中共新宁县委派县保安大队长罗垣彩带队迎击,打了一个胜仗。另外,国民党给春荣镇分配的各项捐税任务,镇长提出分配方案后,便派他的保长哥哥带着方案到新宁县委统战部来征求意见。国民党的赋税政策是穷人负担重,富人负担轻,而我们的政策则相反,所以县委统战部常常根据我们的政策修正他们的分配方案,然后这个保长便带着我们修正后的方案,交给他的镇长弟弟去办理。这些镇、保长还常常把国民党军队在他们地区的驻防变动情况等情报及时送交新宁县委统战部。
新宁县委统战部还把做边界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当时,对国民党军队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其中与我们友好,愿意共同抗日的,作为反日的同盟者,采取团结争取的政策;对于顽固反共,制造磨擦的则采取斗争分化瓦解的政策。斗争的目的也是为了促使他们转化到抗日方面,使他们不敢轻易向陕甘宁边区进攻,从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孤立极少数顽固分子。1941年,反共高潮时期,国民党的一支正规军驻守新宁县边界,封锁边区,新宁县委统战部一方面给这支部队送宣传品,拉关系,交朋友;一方面利用他们内部矛盾,进行分化。不久,这支部队中有个班长带2挺轻机枪、12支步枪和10多个士兵投奔边区。事发后,国民党部队和我们交涉,要求退回他们的人和枪支,新宁县委向关中分委报告,分委为了照顾统战关系,派张凤岐到新宁县去解决,退还了枪支,但为了保护那位班长和士兵的安全,人留在了边区内。
1942年,国民党宁县盘克镇据点的顽固团队赵让贤部经常抓我方人员,到紧靠新宁县一个乡来骚扰。我方从陇东军分区调来一个连,同时,又通过一个有统战关系的保长给我方送消息,从而很快消灭了这支武装。
国民党陇东地区宁县自卫队队长庞明盛是个立场反动、坚决反共的分子,经常在边界制造磨擦,新宁县委统战部长韩学英和边界上乡支部统战干事苟生春(苟和庞明盛是亲戚关系)研究商量后,派苟去“看望”庞,庞经常躺在床上抽鸦片烟,苟便趁机将我方的传单偷偷压在庞的床毡下,然后,我方很快写了封匿名信寄给国民党边界封锁线军队的一位团长,揭发庞的“不规行为”——偷看共产党的传单,还把传单压在床毡底下。团长接信后,立即带人奔赴庞家,搜出了传单,庞十分惊恐,有口难言,只好向团长求饶,请吃饭、行贿才算了事。事后,庞明盛心里明白共产党厉害,惹不起,便给我方写信,保证今后不再骚扰边区。
为了利用哥老会做统战工作,新宁县统战部长韩学英把哥老会暗语《海底》都背熟了,他见了哥老会的人便用暗语说话,哥老会的人以为韩是哥老会头目(当时边区内也有哥老会),便称韩为“大爷”,韩也借此和他们混得比较熟,通过他们了解情况。
在边界地区的两面政权中,国民党政府委派保长,我方委派乡长,他们既有分工,也互相联系。国民党军队或政府派人来了,由保长负责应酬,其他行政事务,由乡长负责。我方人员和盘克镇的4个保长,如王广枝、翟得胜,通过烧香、喝鸡血结拜弟兄,争取了他们。实际上是我们掌握这里的基层政权。
宁县国民党部队一个退伍团副,主动和我方拉关系,这个团副和封锁线的国民党部队有关系,他可以随便出入封锁线,到边区来做生意,贩卖棉花、百货等,我们也通过他,给边区买些必需品。
淳耀县瑶曲山上是国民党的封锁线,有碉堡,驻有一个排的兵力。瑶曲街上每隔几天便有集市,碉堡里的排长和士兵常到瑶曲集市买日用品,他们主动和瑶曲统战科拉上关系,我方允许他们来赶集,他们允许我们的交通员或其他人通过碉堡封锁线。有时天晚了,我方人员便住宿在边界外附近有关系的地主王某家里。
赤水县铁王区的统战工作是针对淳化县方里镇的,镇长和我们拉上关系,他给我方送情报,把国民党部队的变动、人事关系、特务情况等及时告诉我方。原方里镇镇长张西畴和我们有统战关系,我们的人有时来往通过,有时住他家或由他派人给我们带路。一次我到临潼去执行任务,张西畴派了个保长为我带路,还在这个保长家吃了饭,保长一直送我到嵯峨山以南的吉树涧村。
上面主要谈了关中分区统战工作的部分情况。我深深体会到统战工作辐射面很广,我们的朋友,不仅遍及基本群众,而且遍及国民党党政军文教商等各行各业。我们党的统战政策是正确的,它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1] 节选自董实丰《省委及关中分委的统战工作》(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陕西省委》,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01—705页),标题是本书编者加的。
[2] 董实丰(1916-2013),陕西西安人,时任关中地委统战部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陕西省委组织部组织科长、机关党委书记,陕西省工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等职。
[3] 习仲勋1942年7月才调离关中分委,高峰时为关中分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