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关中讯〕 整理分区各地义仓、加强保管和领导,已引起此间领导和机关注意,并经初步检讨。按自1943年新正张清益创导开义田立义仓以后,义仓运动即普及全分区,1944年获得成绩较大,但1945年以来即趋下降。如赤水一区221亩义田,1944年收粗粮32石5斗,而去年仅收4石9斗;马栏区六乡7亩义田,去年花了40多个工,只收3升粗粮;赤水三区和家山村的义仓委员不负责任,放出的麦子没有收回,借谷给二流子,保管得又不好,随便让鸡、麻雀、老鼠糟蹋;淳耀四区姜家,义仓田保管不好,开支不当,结果在春耕缺粮时义仓又没有粮了。该村主任、村长和自卫军连长3人私自备了1石多,村主任外甥前娶媳妇吃了8斗荞麦,也没有归还,去年剩下的1石4斗包谷,今春不经调查,他们就平均分配给了7家;此外,有些地方卖了义仓粮买灶火家具;也有发生贪污义仓粮现象。以致引起群众的不满。根据上述情况,关中地委特加以研究,关中报提出今后改进办法如下:
首先必须了解义仓的目的是为了防灾备荒,在灾荒的紧急关头,救活人命。因此主要的是发展群众自己的生产,做到家家有余粮,才能保障饿不死人,义仓只能配合进行,不能勉强设立。其次,义仓粮不能随便开支,但是为了解决群众的困难,在实际中提高群众对义仓的认识,每年春秋两季青黄不接时,可以开仓调剂,借粮可以酌加升子,参加义仓的人加1升,未参加的加2升。开仓时最好在3月半和7月半左右,这时夏、秋田收成如何,已可看出,若估计不会有大灾荒时再行发放,但要掌握“保存大部、放出小部”的原则,以免真正遇到灾荒时,仓里又没粮了。但是今年因春荒严重,麦子长的好,有些义仓粮亟须倒换一下,所以有的义仓粮可以全部放出。第三,目前主要的是积极整理现有义仓。义田地近并有便利条件的就好好继续种下去;如地远或有其他不便利的原因,可在群众自愿原则下出租;种义田的组织单位太大,不容易集合人的,可以分散经营。在春秋两季后,可发动劝募、大家积仓,冬季亦可组织群众副业生产,以便买粮积仓。第四,义仓领导人及保管人,必须经过群众民主选举,使真正热心公益的公正人士来负责,必要时,可以酌量给保管人一些报酬。
[1] 原载1946年5月13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