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冬学发展有夜校、午校、识字读报组,还有捎纸条等办法[1]

〔本报关中14日电〕 综合通讯员报导:现在分区各地的冬学,有专办与学校兼办两种,其学习组织、时间与内容,大都能按各地实际情形规定。新正二区二乡榆林子、樊家润、坪里3个村子,距离不过2里,就集中在坪里上课,吴空洞较远,就单独上课,冬学教员延子正同志,自己背行李两处各教3天,早晚上课,群众叫他“轮先生”。淳耀六区七乡更分散,冬学教员韩英同志,就首先抓紧人口较集中的塔儿洼村教学念报。另外,就到全乡各村跑着教,物色到能教字读报的群众,就利用他们在全乡9个自然村建立了识字读报组,并和冬学教员经常联系,这样他就发动了全乡人口的42%参加学习。马栏区五乡冬学设在张家山,另外在6个村子各成立一个识字班,也实行了“民教民”。赤水秦家洼冬学,把热心学习的男子组织成一个核心,妇女中不带娃娃的就组成一组,其他娃多事忙的妇女,就给捎纸条,附近各村的识字组,每3天来一人到校领字条,来人学会了回去教别人。马栏区一乡的冬学,就按学生的业务分组,如开店的、烧窑的、推磨的等,依照他们的时间,随到随教。从以上可以看出今年的冬学是包括了夜校、午校、读报识字组,还有捎纸条和随到随教等办法。各地冬学教员吃苦耐劳,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尤为群众所称道:新宁莲花池教员高汉祖同志让群众坐在垫炕上,把自己的皮褥子给学生盖脚;淳耀六区三乡教员马福祥同志,帮助群众担土、垫圈;民乡教员程萍同志,给小学生洗手脸,借被盖给小学生;新正马栏区一乡教员刘静,帮助群众排秧歌,二乡教员凌漪,帮助群众调解家庭纠纷等,都是极好的例子。据新正县冬学初步总结报告称:各区乡领导上注意了冬学,对其他社教组织都忽视了,故需注意加强领导。此外,尚发生未彻底执行自愿原则,强迫上学和把自愿认为是自流的现象,现新正三区六乡群众已经要求把冬学转变成民校。如何培养积极分子,给识字运动扎根,并准备将冬学转变成各种社教组织,或民校等,使冬学的成绩能继续巩固,亦是一个亟待注意的新问题。

[1] 原载1945年1月17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