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生
关中分区文教工作自“五四”分区及各县文教会议进行了文教新方针的一般号召,并奖励了文教模范工作者以后,6月间又召开了各县宣传部长、一科长联席会布置了新的文教工作和文教调查,7月间各县又召开了文教工作一揽子会议,并得到了延安文教调查组同志的帮助,关中文教工作有了显著的发展。据这次会议统计,目前全分区共有完小4处,中小9处,普小21处,民办学校99处,夜校62处,读报识字组282个,黑板报54个,自乐班11个,牛皮影子6个,秧歌队4个,以上这些发展首先是从国民教育转变开始,影响和推动了当地社会教育的展开。我们已从文教各方面发现了些典型,摸到了些经验,研究和总结这些典型,学习这些典型和经验,这对以后关中文教工作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我们发现了些什么典型,向典型学习什么?首先应该向赤水、新正的完小学习,学习他们的课程与实际结合,师生互助学习,学校与群众结合,教育学生帮助家庭以及教学管理上的民主作风等。赤水完小的课程以文化为主,学了都能用。国文课教学生写信、写路条、报告、对联、通讯、记账、契约等;算术学丈量地;图画学画棉花打卡;历史学赤水革命史与本县及边区实际结合。师生互相学习,到一定时期教员吸收学生意见,学生可以批评教员;教员调查了学生的情况,再来教学生,这正如毛主席所说:用十分之九的时间调查学生情况,再以十分之一的时间来教学生。学校与群众联系方面,参观班子,办黑板报,新正黑板报上登了节令,别村群众很远跑来找黑板报看“□头”,这样群众对学校关系好了,学校教出的学生回到家庭也能帮助生产,对家长家人态度也改变了。在教学管理方面的民主作风,实行思想反省,互相批评代替体罚。教学方法形状教学、同□异义教学等的创造,特别是给学生订学习、生产、节约计划,用奖励模范激发学生新的英雄主义,学校才不断改进。
民办学校有新正雷庄,淳耀岺底,赤水奉岺寺3个典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揽子的,包括本村男、女、老、少,不仅识字,还揽的文化卫生。他们在白天是民办学校,晚上是班子上的夜校,岺底婆娘们还办了午校,学生们都是自动来的,不像过去那样抬腿、拉耳朵强迫来学。另一个特点是教育与生产密切结合,不仅是在教育内容上,而且在教学时间支配上,特别是组织形式上是与生产组织统一的。如岺底白天是班子,晚上就是夜校,两个妇女纺织组长有一个就当学习组长,在生产时谈学习问题,在学习中又谈生产问题。这3个学校还正确的运用了民办公助的方针,而关中99处民办学校在这方面都有些偏向,岺底学校主要是从群众积极创办并得到乡政府的帮助才办起的。学校经费采用合作生产解决,张清益办油坊,开学田;奉岺寺开药铺,岺底开始是摊派,后来改为募捐,最后也摸到了合作生产,用发展经济的方针来解决教育经费,打破了过去摊派、政府津贴或一筹莫展的旧一套。民办学校教育还推动了全村文教工作。岺底从创办民办学校后,就从烂脏变到干净,全村男女老少举行大合唱,唱“争取模范歌”,学校还准备闹秧歌,最近俱乐部都已成立起来,到礼拜天就唱唱闹闹,非常快乐。最后,我们还要学习张清益同志由合作社领导创办民办学校。
夜校也有白塬、榆树湾、上畛子3个典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随学随用,并与生产紧密结合。如白塬村学记账后就回去记账,第二天又拿给教员看。岺底夜校变成了会议室,商量生产。这些夜校不仅读报识字,而且推动其他文教工作,不仅办好自己,还帮助建立或改造其他夜校。如白塬村夜校搞了村两头的识字牌,搞了人牛分居,他们还帮助发展了好几个夜校,发字条子教学;榆树湾夜校的人,用桦树皮代纸,用黑柴头代笔节省费用,克服困难。另外,3个夜校还有各自的特点,白塬村夜校实行“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教”,“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榆树湾夜校完全是老百姓自己办起来,教员也是老百姓当;该校有父子同学,9岁娃捉住柳拐子爸爸的手学写字,实行民教民,现买现卖;上畛子乡长与群众同学,这是特别应该提倡的。因为,一般的说,现在区乡干部的文化学习是落后于老百姓的。
读报识字组是新宁水旱村班头李俊发领导的最好。他重视报纸,热心读报,读报与识字统一,又与生产统一,在读报时研究生产,照顾生产时间,在生产时也读报,他们互相为师,识字多的教识字少的。他们还利用报纸推动生产,如读了报上批评变工队有名无实的班子,立刻就检查自己的班子,看了报上种棉花,打卡棉花,纠正不正的开荒姿势,积极种苜蓿等,他们还向报纸写稿,把读报与通讯连[联]系起来。
秧歌队以新宁刘志仁领导的最好。社火头刘志仁7年来积极推向秧歌新方向,演新内容,经常注意宣传政府政策法令。同时,他的宣传活动都与党每个时期的政策、口号结合一致,因此,推动了群众的生产和教育,他还利用和改造了旧形式,不像有些人根本不用或完全套用旧形式,刘志仁却□破秧歌旧形式发展为秧歌剧,他会40多种调子,但只教群众最熟悉最喜爱的几种。他还创作剧本,他还利用别人的,有不合本地者,是改歌词,改曲子;他创作态度很严肃,并发挥集体创作的精神,他还注意培养干部,团结群众。他还丢掉了旧的习惯,如迷信、色情、打架,发扬了民主作风,倾听意见不断改革,才把散漫的老百姓巩固地组织起来。
讲卫生的模范是新宁窦家湾村。全家人牛分住,是农民几百年甚至千年的大革命。他们还把厨房和卧房分开,家家有厕所,开窗子,打烟洞,小窗改大窗,不喝冷水,不吃剩饭,反对巫神,不安士谢神……
以上是典型经验的简要叙述,也是今后我们关中分区文教工作的方向。
[1] 原载1944年10月4日《解放日报》,本书编者作了节选。张德生时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