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朝鲜战场上跑运输

周文亭[20]口述 尹振贤整理

我1948年参加革命,在华东军区7纵队19师57团特务连当通信兵。1950年1月调到师部给时任第三野战军25军73师副师长吴怀才当警卫员。1952年6月跟随吴师长所在的华东高干实习团,从福建晋江出发,到南京乘坐卧铺专列到达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又转乘卡车到达朝鲜前线。战斗打响后,吴师长征求我意见,问我愿不愿意当保卫干事,我却坚持到汽车连学开车。三个月后,我已经熟练地驾驶苏式嘎斯51汽车行驶在前沿阵地的运输线上了。

朝鲜是一个山地半岛型国家,山多,河流多。我们走的路都是部队根据需要自己修的军用急造路,路面、路幅、坡度、角度等都不合乎标准。特别是赶上雨季,路面坑洼不平,对驾驶员是个严峻的考验。河流上基本没有桥,即使有也早被敌机炸坏了,所以每次遇见河流,汽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水涌进驾驶室把衣裤打湿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前轮碰上大石头,方向盘猛转360度,那力量大得不得了!不小心就会将手指或手腕打伤,甚至打断。

苏式嘎斯51汽车是2.5吨位,一次能装30—40箱炮弹,回来往往还要拉俘虏,多的时候能拉上十几到二十个人。

在朝鲜战场上运输主要是“三防”:防空袭、防滑、防炮弹。防空袭靠的是驾驶技术和经验。我军在沿途每一公里设置一个防空哨,听见敌机来了,哨兵就打枪报警,听见枪声,驾驶员马上闭灯驾驶。为防止玻璃反光,我们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方搭起防空棚,在倒车镜(为了防止反光,倒车镜已经拆掉)的位置装上一个小灯泡,灯泡用红布或红纸包上,用汽车内胎做一个小帽子给灯泡戴上,一按喇叭它就发出红光,前方的战友能看见,空中敌人却看不到。敌机战法有三:一是丢照明弹;二是放机关炮;三是扔炸弹。照明弹扔下来,一旦发现目标,接着机关炮、炸弹一起丢下来。开始我们没有经验,敌机一扔照明弹就不敢开了,后来掌握了规律,非但不停车,反而开得更快,利用照明弹的光亮冲过200米危险地带,我们称为“冲照明弹”。敌人的炮兵还用探照灯进行侦察,发现目标,立刻发射连珠炮。

此外,敌炮兵对要道桥梁、河流等地实行定点封锁。当时有个叫作秋洞(音)的地方,敌人每天晚上9点钟准时开始发射炮弹,每次15分钟。所以每次我们8点50分左右到附近停车,等炮弹一停我们马上冲过去,这就是“冲封锁线”。有一次装炮弹,一个小战士在车体上数出了200多个窟窿,他惊讶地问:“哎呀!打了这么多窟窿眼,哪驾驶员牺牲没有?”我笑着回答:“你看看我不是好好的嘛!”其实在枪林弹雨之中,我们哪里还顾得上看车体上有多少个窟窿眼!最危险的一次,汽车的两个后轮胎被炮弹炸破了,我驾驶着两轮汽车一路滑下山去,到山底下一看,轮子钢圈都变形了。

还有一次,在送完炮弹回程中,我不知怎么走了一条坦克走的路,是圆木铺成的。因为是空车,车体比较飘,怎么也开不上去。没有办法,我下车到阵地求援。已近午夜,又下着雨。我跌跌撞撞地凭印象往刚刚离开的那个阵地行进。走着走着竟然听见前面有“叽里哇啦”说话声,我一惊,原来是走错方向了,竟走到美军阵地了!回过头一阵猛跑,终于听见中国话了。我大喊:“志愿军同志,我是刚给你们送炮弹的汽车连驾驶员!”有人回答:“哎呀!这里危险,你怎么还没有走啊?”我说车走不动了,需要帮忙。他们马上派了一个排的战士过来。一个排三个班,一个班站到车上增加车体重量,两个班在下面推,硬是将车推到了平坦路段。

因为种种艰险因素的存在,运输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有一次我就把炮弹送错了地方。那一次是往一个叫“小石洞”的前沿炮阵地送炮弹。是个雨夜,伸手不见五指。距前沿阵地20多公里我们基本上都是闭灯驾驶。我的助手小居举着白毛巾在下面指挥,我把车门打开,半个身子伸出车外,放二挡慢慢前进。遇见上坡,汽车老牛一样“吭哧吭哧”就是上不去,我们把炮弹搬下来,将车开上去后再一箱箱搬上去。

经过艰辛的努力,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炮兵连长带了一个排准备卸车。在查验我给他的手续时,他急了:“驾驶员同志,不对,这不是我们的炮弹!”我也慌了,泥里水里折腾了大半夜,竟然送错了地方!我忙问那个连长:“请问你们有没有这种炮?”他说:“有。”“能不能打120钢芯弹?”答:“能。”我说:“那好,能打你们就卸下来消灭敌人。这车炮弹送上来不容易,你们不卸,我拉回去,如果路上遭遇不测,人车被炸是小事,可惜这车炮弹不能消灭敌人了。”连长听了这番话,立刻命令大家赶紧卸车,不到5分钟一车炮弹就卸完了。

在前沿阵地,炮弹是不长眼睛的,时间就是生命,完成任务要立即开车离开。敌机投下来一种子母弹,母弹炸开,子弹散落,散落的子弹张着嘴(里面安装着弹簧),一碰就要人命。曾经有战士下车小解,不小心踩上了子母弹,车上的人眼睁睁看着战士被炸得血肉模糊,只能挥泪继续前行。面对黑压压的敌机轰炸,我们的口号是“人在车在,车毁人亡”,保住车上的炮弹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半岛停战协定》上签字。因停战,我转入后方参加学习班。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为我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5年8月15日,我离开朝鲜回到祖国。在总后第一汽车拖拉机管理学校上了一年预校后又读了3年本科。1959年2月份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1976年转业到了西安,1992年光荣离休。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想朝鲜战场上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当年那辆苏式嘎斯51运输汽车的轰鸣声似乎还回响在耳边。

(中共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供稿)


[20]周文亭,1932年生于山东省庆云县小李村。1948年参加革命,1950年入党,1952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汽车连任排长。1955年回国后,曾先后任教员、营长、处长等职务。1976年转业到陕西省食品公司汽车队任书记兼主任,1992年从西安市食品公司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