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提拔新生力量问题[1]

严克伦

近几年来,省委和各级党委对加强各级领导核心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全省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共有四千零五十四人(不包括国防工业系统干部)。省级部厅局长每个单位平均三点四人,地书、专员每个专区平均七点五人,县书、县长每个县平均六点五人,省属工业、财贸企业党委书记、厂长、经理每个单位平均三点五人,大专院校党委书记、院校长,每个单位平均三点三一人。从去年“五反”运动开展以后,各地委和省级各单位协助省委,对这些干部普遍进行了一次初步考察了解。从考察了解的结果看,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基本上是好的,绝大多数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骨干。地委书记、专员级干部中,一九四五年八月以前参加工作的占百分之九十二点九,其中一九三七年六月以前参加工作的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三;县委书记、县长级干部中,一九四九年九月以前参加工作的占百分之八十八点四,其中一九四五年八月以前参加工作的占百分之五十二点八。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对党忠诚,能认真执行党的政策,能联系群众,有比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保持了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绝大多数领导核心也是团结的,有战斗力的。从而保证了党的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胜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目前县以上各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年龄大的人多。省级部厅局长,正职平均四十九点七岁,副职平均四十八点四岁;地书、专员,正职平均四十八点五岁,副职平均四十七点六岁;县书、县长,正职平均四十四岁,副职平均四十三点六岁。有些单位和有些地区这一情况更为突出。省级政法系统厅局长正职平均五十二岁,副职平均五十一岁。榆林专区正副县书、县长,平均年龄四十六点七岁,专区局长平均年龄五十一岁。从长远需要来看,这个问题十分严重。例如一九五六年,厅局长平均年龄四十三岁,到现在八年,平均增长了六岁,一九五六年县书、县长平均年龄三十七岁,到现在八年时间,平均增长了七岁。如果照这样继续下去,再过八年,厅局长的平均年龄就是五十六岁;县书、县长的平均年龄就是五十二岁。从农村工作要求来看,县书、县长年龄超过四十五岁,一般的要经常上山下乡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有一定困难。

(二)长期患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人多。在全省五百二十名地书、专员级干部中,身体不好和长期有病的二百五十六人,占百分之四十九点二;其中全休养和半休养的六十七人,占百分之十二点九。在三千五百三十四名县书、县长级干部中,身体不好和长期有病的一千零一十六人,占百分之二十八点七;其中全休养和半休养的一百八十人,占百分之五点一。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由于长期患病和休养的人比较多,有些单位虽然配备五六个领导干部但经常做实际工作的只有两三人。

(三)在各级领导干部中,还有一些人因为水平低、能力弱或在“五反”中揭露出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担任现职。据初步统计,县以上领导干部中不宜继续担任现职,需要进行调整的共二百二十三人,其中地书、专员级二十一人,县书、县长级二百零二人。

(四)各级领导干部中都有缺额。缺的主要是一把手、二把手和年轻力壮的副职。据初步统计,全省共缺县以上领导干部六百四十七人;其中地书、专员级六十六人(内正职十九人),县书、县长级五百八十一人(内正职四百五十人)。缺额最多的是省属企业单位,其次是省级机关,再次是专、县。如果把将要设立政治机构所需要的领导骨干加上,则缺额更大。

(五)部分县以上的领导核心很不健全。据初步了解,领导核心不健全和没有形成领导核心的,在省级五十六个部委厅局和八个地委中,有十六个单位,占百分之二十五;在九十六个县(市)中,有二十三个县,占百分之二十四;在五十九个省属工交企业中,有十六个单位,占百分之二十七。

县以上各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集中地反映出领导骨干的新生力量接续不上。从统计数字上看,领导干部数量不算少,由于培养提拔新生力量太少,到处都需要年轻力壮的优秀干部,但都缺少年轻力壮的优秀干部,所以,急需配备的领导骨干往往不能及时配起,甚至有些职务长期缺额得不到解决。致影响到一些单位领导核心极不健全。如有的单位没有一把手,或者一把手年龄大,长期有病、能力弱,也没有强的二把手,挂不起帅;有的副职少而弱;有的领导核心闹不团结(领导核心不团结的有七个省级厅局、九个县、五个省属工交企业单位)。因此,这些单位的工作松松散散,死气沉沉,缺乏朝气。

根据中央提出的三年过渡的任务与要求,为了使干部工作能够适应党的政治任务,现提出今明两年干部工作的几项主要任务如下:

(一)下决心提拔一批新生力量,充实各级领导核心。目前各方面需要的领导干部数量较大,单纯依靠调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目前不少领导环节中已经出现了新生力量衔接不上的严重情况。因此,必须下决心提拔一批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年轻优秀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现在提拔干部有没有条件?应该看到,在各个时期参加工作的干部中,都有一批优秀分子。尤其是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大批干部,这批干部占全省干部总数百分之三十一点四,他们已经过了十多年的教育培养和实际斗争的锻炼,现已成长起来了一批优秀分子,从他们中间放手提拔一批是完全有条件的。

现在什么东西妨碍着新生力量的成长?主要是干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保守思想。干部工作上的官僚主义,主要是底子不清,情况不明,缺乏自力更生、眼睛向下的精神,而是完全依赖调派现成干部。干部工作中有保守思想的人,看不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看不到新生力量的迅速成长,总是打不破论资历、排辈数、看级别等种种限制。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和某些部门已经使党的事业受到损失。我们强调培养提拔新生力量,但丝毫不意味着低估老干部的作用。老干部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在各方面工作中起骨干作用的重要力量,而且还要担负起培养接班人的责任。所以,老干部的责任并不是减轻了,而是更加重了。

根据以往经验,对新生力量提拔要放手,使用要大胆,要求要严格。

1. 要坚持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干部政策。既要重视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也要注意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拔干部,要把对象选准,成熟一个,提拔一个,不提指标,不搞突击,不凑数字。

2. 经过认真挑选,普遍建立领导干部预备名单。预备名单,由各级党委建立,并按干部管理范围,报上级党委备查。

3. 从长远需要出发,要注意提拔年轻力壮的干部。比如今后在地书、专员级干部中,应注意提拔补充一批四十岁左右的人,县书、县长级干部中,应注意提拔补充一批三十多岁的人。突出的优秀干部应当破格提拔。

4. 有些地区还应注意提拔本地干部。据陕南三个专区统计,在县一级领导干部中,本地干部只占百分之十三。

5. 各级党委都要注意培养提拔妇女干部。全省县级以上妇女领导干部一百六十三人,占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总数百分之四点零二。其中女副县书、副县长只有十人,仅占正副县书、县长总数百分之一点五。

6. 对拟提拔的干部,除管理干部的部门系统地做好考察了解工作以外,党委必须经过集体研究有个一致的正确认识,并且必须把领导上对干部的了解同下级干部和群众的认识结合起来。防止在执行干部政策上发生重才轻德和任人唯亲的现象。

(二)大力培养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提拔新生力量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培养提高干部的问题、是如何使干部革命化的问题。只有做好培养提高干部的工作,做好干部队伍革命化的工作,新生力量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因此,要下功夫培养,要采取具体措施:

1. 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理论,特别要重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学习的办法:一是在职学习;二是办好各级党校,有计划地进行轮训。目前各级党校已全部停止,长期这样下去,对培养干部是不利的。各级党校的轮训班今年下半年应当继续开办。

2. 在实际工作中以师带徒。组织干部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到基层蹲点、参加生产劳动、种试验田、搞业务试验基点、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总结工作经验等办法,以便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3. 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下放到基层去锻炼。有些提拔对象可先派到基层锻炼一个时期以后再提拔。

4. 工农干部要提高文化。建议教育部门注意组织好干部的业余文化学习。省委干部文化学校应坚持办好。

5. 组织县书、县长学习农业科学。为了使县书、县长和省、专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能够掌握必要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应恢复西北农学院的农业科学技术进修班。

6. 注意吸收年轻优秀干部参加领导核心,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多参加一些会议,让他们多担负一些领导工作,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7. 要健全领导核心。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最好是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也有年轻优秀的干部;既有工农干部,也有知识分子干部;既有本地干部,也有外来干部;既有强的一把手,也有得力的二把手、三把手。而且,这个班子中新生力量能够源源不断地接上来,把革命传统保持下去。这个班子,经常还要注意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学习和组织生活会议制度等。这样的班子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上,才能有顽强的战斗力。

(三)做好调整干部的工作。根据目前情况,调整干部,只能有重点地进行。

1. 通过调整、交流的办法,从领导干部较多较强的部门和地区抽调少数干部,加强那些领导核心极不健全和一些新成立的单位。

2. 对在“五反”运动中,揭露出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担任原来职务的干部,应当在把他们的问题查清、作出结论、处理以后,再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 对年老体衰已经丧失工作能力和能力太弱不胜任现职以及有严重政治历史问题不宜担任现任职务的干部,都应当分批地逐步加以调整。特别对年老体衰或能力过弱而不宜担任现职的老同志,要十分慎重,在调整之前一定要先进行适当安排,安排一个,调整一个。

4. 对于领导核心不团结的单位,应当通过“五反”运动和党的组织生活会议,从思想上予以彻底解决。问题解决后,个别人需要调动的就下决心调开,从组织上进行调整。

5. 调整干部要通盘考虑,要分开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要拆东墙补西墙。凡是要调整的干部,都应该先安排好新的工作再调。要合理使用干部,严格控制领导干部配备指标。调整干部中要强调照顾全局,从工作需要出发,坚决克服调不出、派不进的偏向。

(四)积极妥善地做好老、弱、病、残领导干部的安置工作。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经丧失工作能力需要安置的县以上领导干部共一百四十三人,其中地书、专员级干部四十二人,县书、县长级干部一百零一人。根据省级三十个厅局统计,共有老、弱、病、残干部五百二十九人需要安置。各地也有一些需要安置的干部。这些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党做了很多工作,对革命事业是有功劳的。现在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不论对党的事业、对他们自己和对提拔新生力量来说,都是有好处的。目前在安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安置的人多,而安置的门路不多;一部分同志对安置有抵触情绪,有的虽已丧失工作能力,但总想勉强做一点工作,有的怕安置后降低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或认为被安置了就不光彩等;以往对一些被安置的同志,在生活方面管理不好,在政治待遇方面关照不够。

1. 对年老体衰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干部,都应当进行妥善安置。

2. 长期有病不能工作的,应该离职休养,待恢复健康后,再另行分配工作。

3. 还能够做一部分实际工作的同志,有的可以继续留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有的可以另行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以便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安置老、弱、病、残领导干部时,应适当放宽退休和长期供养范围,应当适当放宽安置待遇。这方面的具体规定,中央组织部门正在研究。同时,对需要安置的老同志,要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自觉自愿。在干部中也要进行教育,使他们尊重、体贴这些老同志。对于过去已经安置的和今后继续安置的干部,凡是已经免除了职务而又没有集中管理的,一律由原工作单位管理,负责到底。

建议成立省党史馆,集中安置一批丧失工作能力的高级干部。

(五)解决一般干部的缺额问题。根据省级各单位和各地委最近给省委组织部汇报的数字统计,目前全省按编制共缺干部七千四百多名。省级、西安市和各专区都有缺额。缺额最多的是榆林、安康和渭南专区,榆林专区缺一千五百多名,安康专区缺一千四百多名,渭南专区缺一千名;缺额最少的是商洛专区,缺二百多名。据反映,所缺的干部,除党政机关缺一部分外,主要是事企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和财会、医务人员。出现缺额的主要原因是:精简后又新增设了一些机构和编制,如农业银行的成立,县、社新增加行政编制,以及配备教育党员专职干部等三项,共需增加干部六千九百多名;在精简中强调先减后补,但减后的缺额没有补上,自然淘汰也少了一部分。对于干部的缺额,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求给予补充。

我们按照全省干部来源情况,匡算了一下,除农业银行系统的一千七百多名,省人委已予安排解决外,按国家计划,今年预计可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专、中技毕业学生四千三百多人,全省精简长余干部可以分配工作的一千二百多人,三项共计七千三百多人,基本上可以补齐缺额。据了解,有些地区和部门干部余缺底子还不完全清楚,一些事企业单位干部占的比例偏大。为此,我们意见:1. 除省人委已批准给农业银行吸收的那批干部外,暂时一律不吸收干部。2. 各地应该根据精简精神,进一步核实干部余缺底子,本地区余缺调剂后仍有差额时,可将缺额情况报省,统一调配补充缺的财会人员,还可招收一些。3. 鉴于整个编制中,特别是事企业单位没有明确的干部编制,对干部的调整、配备以及对干部队伍的管理等都有一定影响。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拟由省编委、省人事局和省委组织部研究,定出全省干部编制意见。对现在编制中某些不合理的问题也应提出调整意见。

(六)加强党委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做好干部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一环。目前,干部工作方面问题很多,有不少“老、大、难”问题,也有不少新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今明两年干部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应当比以往更多地抓一下干部工作,一年至少抓二、三次,认真总结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1. 首先应当统一认识,彻底克服干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保守思想。2. 认真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培养、提拔和使用干部的先进经验,做到干部队伍革命化。3. 培养提拔新生力量和加强各级领导核心,争取今明两年把公社以上各级领导干部的缺额配齐,把公社以上各级的领导核心健全起来。4. 继续考察了解干部,地委管理的要求今年上半年结束,县委管理的要求今年年底以前结束。5. 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今明两年的干部工作计划。计划要看得远,要切合实际;措施要具体有力,要一条一条落实;领导决心要大,步子要稳。要防止形式主义。

今年年底以前,各地委向省委再汇报一次干部工作,重点放在培养提拔新生力量方面。

[1] 选自严克伦1964年3月1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党委扩大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