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林[1]
严克伦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他对党忠诚,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性都很强,具有优良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我在克伦同志身边前后工作过八个年头,受到他的言传身教、熏陶感染,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受益匪浅,他是我十分崇敬的老领导和良师。
勤勤恳恳 一丝不苟
克伦同志曾担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在领导分工中,长期分管财贸工作,还先后分管过纪检、组织、政法、统战、民政和工青妇等工作。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作风细致严谨,我给他做秘书深有体会。凡是重要的工作报告和讲话稿他都是亲自动手起草,对工作性的发言稿等也常常是在我们提供的材料基础上重组改写,对正式的工作报告或向下转发、批复的文件,他总是反复修改,斟字酌句,仔细推敲,连标点符号也不轻易放过。
克伦同志对工作抓得很紧。1962年榆林地区遭遇大旱,地委向省里报告,当地粮食歉收,群众生活困难。他得知这一情况后对我们说“救灾如救火,这事必须抓紧解决”。第二天他就带着粮食厅厅长冯绍绪等同志一起赶赴榆林。在榆林进行工作调查期间,他认真听取地委和有关县委的汇报,大部分时间深入基层,走村串户,与群众座谈,了解生产和收成情况。他还去不少农户家中看粮袋,揭锅盖,实地查看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通过走访调查,他很快地掌握了真实情况,弄清了榆林地区当年的灾情确实严重,救灾粮缺口较大。随之他向省委报告,并动员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很快向榆林地区调运了大批粮食,使群众稳妥地度过了灾荒。
克伦同志长期患糖尿病,一度比较严重,但他工作起来就不顾病情了。1964年他准备去陕南汉阴县搞社教蹲点,当时正是他病情不稳定期,有关领导和医生劝他不要去或晚些时候再去,但他却未听劝阻,毫不犹豫地按时赶赴汉阴。到了蹲点社队,就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与群众拉家常,释疑解惑,帮助解决困难,还召开大会亲自宣讲“社教二十三条”等中央文件。由于当地的生活条件艰苦,加之多日奔波,过度劳累,他的病情加重了,引发了眼底出血症。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不回西安住院治疗。他人虽住院,却还经常操心和牵挂社教点上的事儿。
克伦同志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群众来信来访一贯很重视。粉碎“四人帮”后,他刚恢复工作的那段时间,群众的来信来访特别多,大多是反映本人在“文革”中蒙受迫害或亲属被整致死等问题,急切地希望组织上尽快查清有个答复或结论。克伦同志深切地体会和了解他们的心情,对这些来信来访他都是一一热情接待,认真批示,有的还是亲自直接办理。有的来访人年纪大行动不便,他还安排司机开车接送,做到了信访者满意,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克伦同志一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这是大家公认的。记得1962年的一天,克伦同志找我谈话说“现在国家正在经济困难时期,我们都要响应党的号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领导人必须带头。今后我们在生活及有关方面,都要按照党的政策和咱们机关的规章制度办,绝不能搞特殊化”。他的这一番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多少年来我都牢记严老的教诲,在廉洁自律方面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未想越雷池一步。
克伦同志不仅说到做到,而且率先垂范,从不占公家的一点便宜。1963年秋,我跟随克伦同志去铜川市进行调研,调研工作结束后,市委书记陪我们到铜川陈炉镇的陶瓷厂参观。临走时,厂领导没给我们打招呼,将他们生产的一些茶具及小工艺品打包塞进了我们的汽车后备厢,其心意是给领导同志留作纪念。我们回到家里发现了这些东西,克伦同志很不高兴,当即要我将这些瓷具送交省委办公厅行政处收存。他还态度严肃地让我给铜川市委办公室写信,要求我在信上给他们讲明这些东西的去向,并指出“下不为例”。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每当回想起来总让我感慨不已。平时,他对家属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从不搞特殊化。严老不愧是以身作则的省纪检委书记,不愧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楷模。
豁达大度 宽厚待人
克伦同志在我心中是一位忠厚有情的长者,他对同志从来都是以仁者之心待人,不计较个人恩怨,对此我深有体会。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克伦同志被诬为“走资派”和“叛徒”(他在解放前做党的地下工作时曾被敌人逮捕过,党组织为此在解放前后曾两次做过审查,结论认定他历史清楚,政治上没有问题),不但被游街、批斗,还被非法关押了数年,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严重的摧残和折磨,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释放回家。他回家不久,我去探望,看着他那长长的胡须、憔悴的面容和消瘦的身躯,不禁让我心酸落泪,同时也感到非常愧疚。我在“文革”期间做过对不起老领导的事,在一次省级党群口全体人员大会上,被迫作所谓批判严克伦同志的发言,还呼喊什么“打倒”之类的口号。现在面对老领导我真是有说不尽的自责,恨自己轻信了某些人对他的诬蔑不实之词,给克伦同志造成了心理伤害,真不知该如何改正和弥补自己的过错。克伦同志当时表情很安详,他劝慰我说,“文革”伤害的人太多了,有的同志被整得家破人亡,让人痛心,我这算不了什么,我受了冤,你也受到牵连,现已过去,不提它了,坚定信念朝前看。听了他的话,我心里轻松了许多,深深地被严老豁达大度的精神所感动。没过多长时间,克伦同志恢复了工作,又走上领导岗位。一天他把我找去,让我再协助他工作一段时间,这时我知道他对我所犯错误是谅解的,政治上是信任的。
严老对我不仅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照。在他身边工作期间,他和苏文同志常让孩子给我办公室送来瓜果,让我品尝。每到节假日前,他就催促我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记得有一天中午我正在机关大灶食堂就餐,突然患肠痊挛腹痛不止,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滴。克伦同志正在家里吃饭,听到此事,放下碗筷就急匆匆赶到食堂来看望我,当时令我激动不已。看到严书记如此关心一个普通干部,在场的同志也十分感动。后来这件事在省委机关大院工作人员中传开了,大家说严书记真是个没有官架子的好领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爱护人,在他身边工作真是幸运。
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
克伦同志对党忠诚,勇于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表现得很突出。
1978年6月,克伦同志恢复工作不久,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他率领陕西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在会议讨论发言中讲道,“经济工作要搞上去,首先要拨乱反正,认真清查与林彪、‘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搞清大是大非,整顿干部队伍是关键。但我省领导人还在‘捂盖子’,这些工作迟迟难以进展,广大干部群众呼声很大,强烈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在当时的政治气候条件下,像他这样敢于如此坦率直言,实属不易,《人民日报》对此还作了报道。严老的发言当即在我省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赞誉克伦同志,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我省工作的要害,顺党心、合民意,讲得对,揭得好。通过此事也说明,克伦同志敢于不畏强权,仗义执言,体现了老共产党员无私的大无畏精神。
1978年,党中央对原陕西省委领导班子逐步进行了调整,新省委的领导同志对清理整顿干部队伍和彻底清查与林彪、“四人帮”两案有关的人和事高度重视。决定成立省委“两案”审理领导小组,由省纪检委书记严克伦同志挂帅,同时抽调了50多名干部组成了省委“两案”审理办公室,各地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我省的“两案”审理工作迅速开展起来了,克伦同志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以主要精力抓“两案”审理工作。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克伦同志先后五次组织召开了全省“两案”审理工作会议。在会上他向与会人员传达中央文件,并组织大家反复学习党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具体部署。他告诉大家,“两案”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工作方针和政策。特别要考虑到“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历史背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和“缩小打击面,扩大教育面”的一贯政策。通过学习和宣传,大家逐步地认识到“两案”审理工作既要严肃,又要慎重,为在“两案”审理工作中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两案”审理工作刚开始时,在一部分同志中存在“嫌慢”、“嫌轻”的情绪,在工作上提出的审查结论定性偏高,处分偏重。后一段时间又表现出嫌“冷”的时间太长,在工作上有些松,有些粗。针对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情绪和工作态度,克伦同志不断组织大家学习和讨论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两案”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冷”处理的精神,并通过各级党委以各种方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克伦同志在具体工作中对审查材料的查证工作抓得扎实细致。比如,对广大干部群众揭发原省委几位领导人问题的材料,他要求汇集整理后转给本人所属单位,并报送中央“两案”审理领导小组作进一步核查处理。对涉及的106个省管干部以及“文革”前是工人、农民、学生或一般干部,由于“造反”爬上领导岗位的57个闹派头头的问题,都要逐个进行查清落实,并给予定性处理。对已形成的审查结论,按照中央文件精神认真修改,采取写实方法,是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罪错难以分清的以错认定。要重证据,特别是关键性问题都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据不足的不上材料。审查结论要与本人见面,本人提出的合理意见要采纳,不合理的必须写出有理有据的说明。对牵涉面较大的重点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复核,准确地进行定性处理。
在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性处理阶段,克伦同志又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平衡审议相关的定性结论。他要求大家在研究个人定性问题时,一定要做到既符合党的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还要公平公正。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手续要完备,上报审批材料要齐全。凡属党纪处分的按党章办,属行政处分的按行政审批手续办,属刑事处分的按法律程序办。
在“两案”审理工作后期,克伦同志对如何解决定案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要求大家认真研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充分体现党的政策。比如,对那些不作组织处理的人员,将形成的材料要妥善处理,本人写的检查材料退还本人,调查的证明材料由组织进行清理,暂归档案保存。对少数态度不端正的人员要进一步做好思想工作,由有关负责同志亲自谈话,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做思想转化工作,对于个别确有错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本人拒不认错,甚至无理取闹的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坚持不改的要加重处理。类似的具体问题在“两案”审理工作程序中都有明确详细的规定。
在克伦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我省的“两案”审理工作搞得很好,做到了既严肃认真,又慎重稳妥,实事求是。在此基础上初步整顿清理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克伦同志在这项工作中付出了较多的心血,功不可没,值得称赞。
严克伦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我深切地怀念这位敬爱的老领导和良师。
[1] 李鸿林,陕西韩城人。1949年3月参加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文印科副科长、科长,省委书记处办公室干事,省委副书记严克伦同志秘书,中共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省纪委专职委员、常务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