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于人民的严克伦同志

白玉洁[1]

严克伦同志,是陕西干部心目中的好书记好领导。年华75的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严克伦同志,1988年8月30日在北戴河猝然去世,噩耗传回古都西安,那时的惊愕悲痛至今还在我的心中起伏。

他为党为国为人民忘我工作从实求实工作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在我眼前时有浮现,梦中常见,还是那么谈笑风生,彰善瘅恶。在陕甘宁边区时代,我的老领导后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的吕剑人同志,1988年11月写的《沉痛悼念严克伦同志》,严书记的夫人苏文同志2004年祭老伴逝世十六周年写的《松梅之情弥久愈坚》,严老的秘书张玉书于严老逝世十六周年写的《缅怀恩师严克伦》,这些文章都是对严克伦同志革命生涯的翔实记述。我读了又读,可谓深中肯綮,表达了我对严书记的敬仰。

我爱戴我敬仰严克伦同志,是滴水成河积累起来的。我曾在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办公厅工作七年,担任常委会议记录和常委会的具体工作五年,其中一年多克伦同志是省委秘书长,四年是省委常委财贸部长、候补书记、书记处书记。他对我言传身教极深,影响了我的为人处世和工作。

我在永寿县任职期间,怀着敬仰的心情,由永寿县委办公室主任严镇伴随前往离县城只有几里地的封侯村,参拜了生养严克伦同志的瓦房厦房四合院的家。我的家乡淳化县先属照金革命根据地,后是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一个县,出了不少革命干部,但却没有出一个省委书记,而搞地下工作的永寿县就出了品德高尚人民群众敬仰的省委书记严克伦同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站在克伦同志生活过的居室、灶房久久不忍离去。

严克伦,好部长好书记,中国共产党的优良思想作风集一身,求实从实有方。他常常是冷静思考冷静观察,不盲从,择机从权而处;研究政法、纪监案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事实,防武断,一时定不了的,从来都是再调查,再研究;知人善任,对下级对干部思想上工作上的失误、缺点,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党的生活会,整风会,充分民主,不抓辫子,不打棍子,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自由亲切;思想作风平易近人,没架子,为人和善,老是眉开眼笑,逢人不笑不说话,即使令他很生气的事,也难看到他的横眉怒目;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严克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结合高山景行、高风亮节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楷模。

陕西人民爱戴敬仰的好书记严克伦,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没能幸免,遭到造反派、大小爬虫失去人性的疯狂辱斗,遭到建国路73号院特别监狱惨绝人寰的监禁。“文革”后虽然宽大了他,但是冤难明,他被靠边站在赋闲在建国路省委家属院的家里,我含冤负屈地看望含冤负屈的老领导两次。妻子上班了,女儿上学了,他孤臣孽子一人在家。一次是洗衣服,一次是洗菜,一见到我,他甩掉两手水,在围裙上擦擦手,啼笑皆非地要我坐下说话。可他不说一句自己的不公正待遇,而是语重心长地宽慰我。他还亲切地问我:“云英同志好吗?几个孩子是几年级学生了?”1957年前,我的妻子祁云英曾经是省委办公厅文书处理科内收发,常给省委领导送阅文件。以后去县上工作后,严老每每见到她还是亲切地又说又笑。1965年,他们在人民大厦开会相遇,一见面严老就笑着问:“云英,玉洁同志好吗?”

我60岁离职商洛地委书记时,严老提议,省委决定让我担任省人大秘书长,而我愿从事党史研究工作,最后未去省人大。严克伦同志就这么平易近人,亲情下级。

一向见人说话笑得是那么坦然热诚的严克伦,出了73号院见人说话却是锁着眉笑,是那么深重悲愤。这悲辛的一幕,30年过去了,在我的心头抹不走,死也抹不走!

严克伦分管过财贸、政法、纪检,还分管过组织,在那大跃进、反右倾,五风四起,定案武断风行的年月,他高山景行,高风亮节,力排武断定案,从实求实了许多人和事。1960年冬至1961年春,严克伦书记主持查处国家领导人批示查处的三原县委把1000万斤国库粮偷出给群众分了口粮的大案要案。

在那大跃进、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的年月,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陕西的泾惠灌区三原、泾阳、高陵是全省拔尖的。高征购,伤农民口粮,伤得夏接不上春,秋接不上夏,人浮肿,耕畜倒槽,农民年年闹春荒,农民年年北上跑口粮度春荒。国家粮食统购政策规定,农民人均口粮,一年原粮430斤。1960年,省上下达给三原县的小麦征购任务是一亿斤,伤群众口粮伤得怕人,县委主管书记贺同庆、县长张承华、财贸部长段志英和粮食局长,把完成夏粮一亿斤留给泾、原、高三县群众的口粮算到生产队。年年平产高产的泾、原、高,口粮夏接秋五个月,一月30斤,多数生产队一月人均20多斤,少数人均不到30斤,最低人均8斤。县委领导慌了神,不完成任务不行,完成任务的话泾原高农民就会闹夏荒。急中生智,县委决定,在三原、泾阳、高陵布点存放了900万斤小麦。两手准备,公购粮紧了交公购粮,能顾农民口粮顾口粮。恰在这时,省委三夏工作巡回检查团来到三原,听了汇报,方仲儒书记讲话时悲痛地说:“天下县泾三原,群众吃油渣,我心里难过!”省检查团走后的当夜,县委常委会议决定,把存在点上的900万斤小麦给群众分了口粮。参加布点存放“两手粮”的县粮食局长心怀叵测,借机书面材料揭发,上告书记贺同庆、县长张承华,安排农民口粮,偷分国库粮1000万斤,署名刊发在中央一期的《大内参》上,国家主管领导批示,陕西省委严查严处。

主管书记严克伦执行省委的决定,派出省粮食厅、纪检和咸阳地区粮食局、纪检委选干部组织的省地联合调查,于1960年秋末进驻三原县委严查。兼三原县委第一书记、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的王礼,夏收开始,奉命调回了省委农工部,我接任第一书记。当年夏收完碾小麦期间,我同农民一起下地防棉铃虫时遭1059农药中毒,在高陵医院解毒时又受阿托品中毒,是省检查团的车把我从高陵接回三原县委,连夜送往省人民医院住了院,看到《大内参》,我才知道分给群众的口粮是存在点上的“两手粮”。我和全体常委、部门领导如实汇报,检查组领导批判我们不老实,个别攻心,开常委会打态度,限时间交代。我们一再陈述,1000万斤国库粮不是小数字,偷的是哪个国库的?是谁开的库房门?是白天是晚上?是多少架子车汽车偷运的?都谁看见了?请查。查了一冬,查不出蛛丝马迹不放过。放过书记和县长,调查组全力围攻我,“你是第一书记,你不老实,不交代,县委常委谁敢实说!”天天审问,我把实情说了又说,调查组听不进去,只相信粮食局长的揭发,只坚持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严查。查了一冬,春节后又查,又抛出两件是我给县长点了头的“违法乱纪”问题。一是上交国家统购皮棉节余包皮布扣留了多少多少的违纪问题,救济了山区贫困户;二是县委常委和正副县长一人买了一身不收布票衣料的特殊化问题,证明我在粮食问题上是顽抗,拒不交代。又查又逼供,包皮布、衣料问题落空,安排群众口粮偷分国库粮的问题,又逼又查了两个多月,是撤职查办我之势。

幸运的是严书记分管财贸、纪检工作,案子亲自抓。经过联合调查组一冬一春的严查,查不出三原县委偷国库1000万斤粮的蛛丝马迹。大事不糊涂的严书记,经过一冬一春的听汇报,洞察出了问题的真伪,认定我和县委全体常委安排的群众口粮,不在国库在点上,是实情,断然否定了偷国库的诬告和武断。定三原县委的缺点是,把存在点上的“两手粮”,给群众安排口粮时,没有汇报请示省上,是组织纪律观念不强,我代表三原县委写了书面检查,汇报党中央结了案,洗刷了我和三原县委常委一班人安排群众口粮偷分国库1000万斤粮的罪名,我们被严克伦书记的独特思想独特风度震慑了!他在“左比右好”的夹击中怎么落实了这一奇案的,我愧于没有拜访过,不知严书记怎么把调查组一冬一春的严查,中央领导抓的这一违纪大案,教育引导到实事求是上来的,又是怎么得到省委多数常委首肯定案的,至今只能起伏在我的梦幻里。

严克伦,好党员好干部,陕西人民的好书记,永寿人民的好子弟,在地下党出生入死的年月,在西府地区与敌拼杀的年月,在建设新中国艰辛探索的年月,挥戈返日在人间的辉煌业绩,写诗是诗,写书是书,写歌是歌,泾渭合唱。

[1] 白玉洁,陕西淳化县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高陵、永寿、周至县委书记,三原县委第一书记,中共咸阳地委宣传部长、秘书长。西安市政府秘书长、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中共商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中共陕西省委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省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正部级)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