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传统 努力把咸阳建设得更加美好

——纪念严克伦同志诞辰100周年

中共咸阳市委

严克伦同志是从咸阳市永寿县走出去的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自青少年时期便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陕西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将他磨砺成为一名意志坚定、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不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更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隆重纪念严克伦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寄托家乡人民的无限怀念,学习继承他留给我们的坚定不移、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

少年时期,家乡人民的苦难生活给严克伦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从小便立下了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志向。1927年,年仅14岁的严克伦在家乡永寿县第二高等小学就读时,就参加了青年社组织,接受反帝反封建思想启蒙教育。在青年社组织下,他和同学们一起利用逢集、星期日到附近村镇,宣传反封建、反军阀、反贪官污吏、反土豪劣绅的革命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正在西安上学的严克伦,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组织游行示威,贴标语、撒传单、搞讲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寒假期间,他还领导永寿旅省学生回乡宣传团,向家乡民众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10月,严克伦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全部身心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1933年,严克伦回到永寿,同共产党员张起、王伯栋在永寿国民党驻军中搞枪支,准备开展游击活动,被敌发现后遭到追查,遂转移到西安从事地下工作。1935年下半年,陕西省委遭到严重破坏,严克伦临危受命又回到永寿,针对严峻的革命形势,他以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积极联络乾县、麟游、长武等地党的组织,在西兰公路沿线开展地下工作。1936年初,按临时省委指示,严克伦秘密刻印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文件,散发到关中各地党组织中。1936年夏,他多次来往于西安和乾县铁佛寺之间,与铁佛寺保安分队队长、共产党员张庚良保持秘密的单线联系,及时、完整地把临时省委的指示传达给张庚良,并把张庚良的请示秘密转报临时省委,保证了乾县铁佛寺保安分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功起义。1936年12月,严克伦受组织派遣到杨虎城部警卫二旅孔从洲部开展兵运工作。在此期间,他利用当时有利时机,在永寿县西原地区发展一批党员,并成立了中共永寿西原支部,直属中共陕西临时省委领导。

1937年3月,严克伦受中共陕西省委委派再次回到永寿,组建了中共永寿特别支部,并担任特支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相继担任中共西路工委组织委员、中共西路特委组织部长兼永寿县委书记等职。在这段时间里,严克伦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经常奔波于贫瘠的山乡村镇,活跃在党的基层支部和贫苦农民中间,向党员和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经过严克伦等人艰苦卓绝的工作,西兰公路沿线和永寿党的组织得到了很大发展。至1938年底,中共永寿县委已下辖3个区委,3个直属支部,各区委下辖1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0余人,并且在国民党社训队里也建立了党的特支。西路工委的党员总数也从成立时的80余人发展到420多人,西路地区除兴平、咸阳外,乾县、礼泉、永寿、彬县、长武、武功、扶风、麟游等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同时,严克伦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永寿组建了各界抗敌后援会,并成立了第一高小、第二高小和商界分会,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进一步发动群众,他还与各支部负责人深入乾县、礼泉、永寿、咸阳、彬县、武功、麟游等县,发动组建民先队、抗日救国会等群众救亡团体,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使西路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面对四周强敌环伺、群众基础薄弱、工作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严克伦同志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他始终坚信党和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原则立场,不管党组织把他调到哪里,担任什么职务,只要革命需要,他总是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地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

1939年12月8日,永寿县党组织因叛徒出卖遭到破坏,时任陕西省委西路副特派员、永寿县委书记的严克伦被国民党永寿当局逮捕,押送至西安国民党陕西省党部调统室审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种种威逼利诱,严克伦坚贞不屈、绝不变节。敌人妄图以国民党县长职务收买严克伦,当场遭到严克伦的痛斥。敌人无奈便将严克伦押送至咸阳劳动营,想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折磨他,消磨他的意志,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后来严克伦利用外出机会冒险逃脱。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严克伦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办公厅、统战部秘书,中共西府工委副书记兼西府支队副政治委员、西府地委组织部部长等职,为解放陕西、积极发展关中国统区的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作出了突出贡献。1946年,为迎接中原突围部队回边区,他曾同赵伯经率领西府游击队深入敌后,在麟游等地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威慑和牵制了敌人,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党中央的表扬。1949年5月,西府各县相继解放,中共彬县地委成立,严克伦任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1950年5月区域调整后,他继任中共咸阳地委书记,1953年1月调任省委工作。

在担任中共咸阳地委书记期间,面对百废待兴的社会局面,严克伦时刻心系百姓,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领导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政,镇压反革命等工作中,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精力,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50年中央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后,经过实地调查,严克伦组织制定了《咸阳专区土地改革实施计划》,成立了由他兼任主任的咸阳专员公署土地改革委员会,采取动员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方法,在咸阳全区分阶段稳步实施土地改革。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至1951年5月全区没收地主土地和征收公、庙、学地10.18万亩,分配给60多万个无地少地农民,基本完成土改任务。经过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充实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层组织。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工作中,严克伦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兼顾、运筹帷幄,推行了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稳定物价,统一财政,扶持和发展工商业经济,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稳固调整等一系列政策。同时,严克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精简编制,厉行节约。他个人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以身先而率众,以律己而服人,有效地节约了政府各项开支。经过三年的努力奋斗,咸阳国民生产总值从1949年末的1.09亿元增加到1952年末的1.54亿元,社会总产值由1.53亿元增加到2.25亿元,工农业生产走上了发展正轨,顺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完成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严克伦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前辈的优秀代表,是咸阳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我们纪念严克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勇于探索的革命斗志;学习他实事求是、严谨细致、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他的精神和品质,永远是家乡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激励我们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当前,面对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艰巨任务,我们更要学习、继承和发扬严克伦同志的崇高革命精神,胸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一心,开拓奋进,以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告慰严克伦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