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游击队的几次战斗[1]

付青云

1933年,我经滑宏泰、宋士斌介绍,到渭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搞通讯工作。当时游击队总指挥是李平,政委是张半截(张培述),参谋长是李天保(李天赦)。总指挥部下设一、三、五,三个支队,每个支队二三十人,共有八九十人,六七十支枪,另外还有一些马刀、土枪。一支队队长马志舟[2],指导员赵宝森;三支队队长安大元,指导员王安民;五支队队长高占胜,指导员赵永华。

我到游击队的第三天,敌驻小坵的部队有四个士兵骑马从辘轳把路过蔡家坡去三原送信,游击队立即派人追捕俘获二人,缴获长枪两支。俘虏经教育释放,并给每人发了两块银元。

时隔半个多月,游击队在蔡家坡又与敌驻小坵部队打了一仗,俘敌二人,缴枪两支,其余敌人逃到鲁桥镇关了城门。赵永华在战斗中阵亡。

蔡家坡战斗后,游击队连夜转移。在土桥休整了一天,第三天行至安社,正遇当地小游击队将安社民团诱出,渭北游击队立即参加战斗,击毙敌民团数人,缴枪17支。战斗结束后,我们又与敌淳化两连正规军相遇,由于敌强我弱,游击队边打边撤。后在黄花渠休整了三天,又返回武字区。

不久,游击队在瓦窑头伏击了敌人的一辆汽车,缴枪两支。我们在心、武两区活动了一段时间,收麦前后,总指挥李平因病离开,黄子祥任总指挥,张半截调走后,杨声[3]任政委。

阴历闰五月底左右,我随同杨声、王安民、杜一生、赵宝森等人,从武字区太和堡出发去耀县,做王泰吉团起义前的组织准备工作。当时我是杨声的通讯员。王泰吉团起义后,我们在耀县住了六天。起义部队在耀县打了几家土豪,分了一些粮食,筹了一部分军饷。第七天早上,起义部队在耀县城西门口河滩集合,开往三原陵前,约有1000多人。起义部队刚出耀县城门,土豪劣绅就把城门关了。起义部队到三原陵前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召开了欢迎大会,杨声在会上讲了话。部队在陵前住了一夜,第二天过沟到心字区里寨的新城村。这天正是阴历六月初六[4],我接到三原县城党组织的通知,杨虎城部孙沧浪[5]特务团十连人要来围攻起义部队。约在吃早饭时刻,起义部队首先在峪口山与孙部遭遇,战斗激烈,起义部队被冲散,最后只剩下王泰吉所带领的100多人。


[1] 根据付青云1984年10月26日、1987年2月14日谈话记录整理,标题是本书编者加的。

[2] 马志舟,即马子舟。

[3] 杨声,即刘映胜(刘映盛)。

[4] 阴历六月初六,即公历7月28日。

[5] 孙沧浪,即孙辅臣(孙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