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 黄天柱 李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DNA,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不断发展长大的生命之根。文化的种类繁多,按其性质、内容等进行划分。在我中华文化的宝库里,红色文化特别是红色经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在中华民族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精神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建基于中国共产党从幼小逐渐走向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建设、修正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积累。经过建党之初只有五十多名党员,到今天突破8000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的长期建设,这种文化的真谛历经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在积累发展中已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基石。红色经典,作为历经岁月打磨和时代考验的红色文化中的精髓,更成为了一代代人传颂与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起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规划人生目标,引导人生方向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全党全国上下都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积极倡导红色经典进校园、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应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甄要内容,成为高校实现自身职能的自觉行动。
不论是从当前还是对今后来讲,将红色经典资源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经典资源进入高校教育教学是实现高校职能的需要
对于高校来讲,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是其重要职能。高校通过知识的传习和文化的濡染,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达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目的。红色经典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及其结晶,是中华文明史的辉煌篇章,记录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蕴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1]以此经典内容教育大学生必将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重要影响,对实现高校的优秀文化传承、培养人才职能发挥发挥重要作用。
2.红色经典资源进人高校教育教学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生活、成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既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多姿多彩的美好时代,也是一个物欲横流、容易迷失自我的时代。著名评论家李星先生认为:“我们当代社会的一切常常都可以用金钱来计算,用物质利益来计算,我们中国人似乎都成了账房先生…“,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能否抵御来自周削大环境的各种诱惑,“找回沉迷于功利计较不自拔的中国人的精神,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做一个让人敬重的人,一个高贵的人“ [2](一种精神的鼓舞一陕西名家纵论陈州成功登顶华山,《陕西日报》2012.8.28第13版),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一个人生难题。引入红色经典到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去,让他们通过阅读红色经典,了解革命前辈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如何艰苦奋斗,如何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度过睁味岁月,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自觉肩负历史使命,以实际行动成人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3.红色经典资源进入高校教育教学是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的需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敌侵略,列强侮辱。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也成为许多年轻人否定中国文化的口实。目前,虽然我们国家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经济总械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在大学生中间仍然缺少一种应有的文化自信。有些学生,只要谈到先进文化,就言必称美国,言必称西方,缺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尊重和认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将红色经典资源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之中,让学生重温红色经典,让他们了解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并正在走向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中国人民不仅站立起来了,中华文化也已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因此,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大学生都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坚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它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力引入红色经典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一直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但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急速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对学生吸引力不高等问题。[3]近年来,对红色经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成立红色经典理论学习班和校内红色经典主题社团,邀请有关专家或研究员进校园举办红色经典相关讲座、指导并打造学生红色经典交流会、演讲赛、辩论赛、红歌赛等品牌活动,从更加专业细致的角度为同学介绍红色经典,扩展对学生的教育范围,抛弃单维式灌输性授课,将社会性、物质性要素引入课堂和教学内容。[4]
2.在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力引进红色经典资源
利用学院内对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党、团支部工作考核评优机会,根据考核绩效结果,对各学生党、团支部进行命名。具体的可以红色人物、红色地点、红色精神等命名,如**专业雷锋党支部、**级延安精神党支部、**班红岩团支部等,将命名作为授予集体的一种荣誉,组织专门的颁奖大会进行表彰,从而激起学生们强烈的荣誉意识,自觉主动的为维护这一荣誉而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红色经典倡导的价值导向。
3.不断加强红色经典资源的共享共用
与兄弟院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交流关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红色经典教学平台。如与陕西省教育厅依托延安大学建立的的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等多家单位保待合作关系,与兄弟院校红色经典教研组保持定期交流学习,邀请兄弟院校教师、学生互访交流,不断提高丰富我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最。
4.建立健全校内红色经典教育机制,保障巩固教学成果
红色经典教育可依托思政部建立健全红色经典的教育体制,在教师中成立“红色经典教研组”,保障红色经典教学工作的质拭和可持续性;同时,可尝试由相关校级党政领导干部牵头,形成以学校党委为领导核心,各学院(系部)党委为组成部分的红色教育管理中枢,相关部门紧密协调配合的管理体制,从行政管理方面保障红色教育的力度与可行性。
红色经典是红色文化的浓缩与精炼,其中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红色精神,包括革命年代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08抗袋救灾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既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会随着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5]。当今中国大学生的思想世界里既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又受到多元价值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既要继承,又急需创新,所以红色经典文化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突出红色教育的创新性与时效性,将“时代精神”和社会新热点加入教学内容,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巩固教学成果。唯有如此,历经积淀的红色经典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扎根学生思想的土壤,让红色经典历久弥新,真正成为引领大学生前进航向的灯塔。
陕西是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具有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有众多的红色经典资源。西安是全国闻名的红色文化圣地,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就发生在临潼驸山。西安境内红色旅游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等,另外在西安近郊的咸阳市,也有诸多红色革命旧址,如旬邑县的马栏革命旧址,泾阳县云阳镇的八路军总部旧址等,中国工农红军在云阳改编成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从此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结束和两党一致对外、共同抗H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延安,革命的圣地,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等等。
面对如此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
(1)可与红色旅游景区(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这些红色旅游景区(点)建立教学实践体验基地,利用我校学生教学实习见习时间,走访参观学校近郊的红色景区(点),为学生提供开放式体验式教学平台,开展真实体验的环境式教学,将理论课程中的教学重点转化为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论认知过程,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2)"延安”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象征。老一辈革命家扎根延安,运筹帷喔,决胜千里,在十多年间孕育出了光耀千秋、激励万代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内涵中承载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是深深影响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勇向前的纲领路线。作为陕西本土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立足本土文化,注意与“延安精神”相契合,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先驱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通过众多实例教授于大学生,向学生重点传达“延安精神”精髓。另外,学校可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以探访革命老区,领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革命老区和红色旧址参观体验和学习,真正参与到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并从中体悟到老区人民一代代传承下的优良传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内涵实质。
(3)自主挖掘本地红色革命先驱事迹,树立红色革命经典形象,用英雄人物的榜样力萤引导大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划正确的人生路线。除此之外,可通过邀请有关专家或研究员进校园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从更加专业细致的角度为同学介绍红色革命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思想。如从杨虎城、于右任、刘志丹等身上挖掘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经典,增强红色经典课程的创新性与趣味性。与此同时,成立学生学习调研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人物,在规定的时间周期内,通过实地调研、查阅相关书籍、走访群众等多种途径,详细了解红色英雄人物的生平及其思想,在此过程中,切实将理论融于实际,理解红色文化精神内祸。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以及由网络衍生的新媒体环境,正在社会变革与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发重要和关键的角色,这也决定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高校红色文化经典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延展性与可行性。合理利用网络的诸多特性与新媒体环境的优点,也会使高校红色文化经典教育的发展与推广变得简单便捷。如网络的匿名性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思想,掌握更多话语权;网络的互动性给学生提供了轻松活跃的环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呆板老化的缺点,避免学生的抵触与排斥心理;网络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并存的多媒体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新感官体验;网络的海量信息,为需要不同信息的人群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棠控主体[6]。因此,以网络为媒介和新渠道,开展红色经典教育教学工作,必会开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新局面。
高校可利用校园主页,建立红色文化经典专题网页,为在校学生提供红色经典文化的在线浏览与下载服务,比如提供红色影视作品的在线观看,红色文化资料的在线阅读与下载,还可以定期组织以红色经典为主题、在线答题为形式的知识竞赛,丰富我校红色经典的创新性教学。
近一两年,微博作为一种迅速兴起并引起全民广泛参与的网络平台,正一步步发挥着无法忽视和不可替代的舆论作用。以“ 7·23动车事故”为例,微博在新闻中,乃至整个事件中都发挥了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政府与民众正是通过微博建立起联系,不断收集基层信息并反馈。而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政府官员、企业高层都申请微博,以此作为与大家最直接的沟通交流平台。
微博在高校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论是学校招生还是具体到教师个人,微博在高校引发的网络舆论革命已经越加明显清晰。高校可通过建立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的微博,即时更新微博信息,结合理论教学宣传红色经典,并且和学生建立有效良好的沟通渠道;高校思政部的教师也可通过申请个人微博,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无缝”交流,随时随地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意见与建议,收集学生的学习感想,从而使教学更具完善性。
【参考文献】
[1]吴建新,开发革命旧址,唱响红色文化[N].陕西日报,2012—8 -28(5).
[2]一种精神的鼓舞 陕西名家纵论陈州成功登顶华山[N].陕西日报,2012—8—28(13).
[3]许亮,李兴华,本土红色资源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利用研究一一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J].新西部,2011(9):72.
[4]罗悔英,乔湘平,增强大学生红色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