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
[1898.10.24-1974.11.29]
原名彭德华。湖南湘潭彭家围子人。1916年入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湘军任营长、团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及军团前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东方军司令员。1935年起任陕甘支队司令员,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6年6月亲临盐池指挥了解放盐池的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副总司令),中共北方局代书记。1945年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参与指挥保卫陕甘宁解放区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1950年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志愿军作战。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六、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徐海东
[1900.6.17~1970.3.25]
湖北黄陂徐家窑(今属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黄陂县区农民自卫军队长,中共黄陂县委军事部部长兼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独立营营长兼党代表,黄陂县补充第六师师长,鄂东警卫二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1932年起任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七十四师师长,军长。1933年任红二十八军军长。1934年任红二十五军军长。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代书记。1935年起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6年5月任西方野战军右路军军团长,6月参加了解放宁夏盐池县的战斗。1937年任红军南路总指挥。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1939年起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因战斗中九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后重病在身,仍随军指挥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3月25日在郑州逝世。
陈奇涵
[1897.9.23~1981.6.19]
江西兴国坝南村人。1919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往江西从事兵运工作。1927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1930年起任赣西南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红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1932年任红一军团参谋长。1933年起任江西军区参谋长,教导师参谋长,军委随营学校校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绥德警备司令。1939年起任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1942年起任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东满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任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1953年起任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1年6月19日在北京逝世。
周纯全
[1905.10.8~1985.7.28]
湖北黄安(今红安)八里湾雷家田人。1923年参加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苏维埃保卫局局长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1932年起任红四方面军十师政治委员,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兼川陕苏区游击总司令,红四方面军后方纵队政治委员。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任红三十一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北公学分校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1943年任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省、安东省实业厅厅长,辽南行署主任。1947年起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东线战勤司令员,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南下作战中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51年任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1953年起任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八届二次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韩先楚
[1913.2~1986.10.3]
湖北黄安(今红安)吴家嘴村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二二五团排长、连长、营长。1935年起任红十五军团第二二四团团长,第七十八师二三二团团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六八九团团长,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1947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和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1950年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1953年起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4年起任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86年10月3日在北京逝世。
宋时轮
[1907.9.10~1991.9.17]
曾用名际尧,别名之光。湖南醴陵黄村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湖南萍醴游击队队长,湘东南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三十五军参谋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兼六十一师师长,红军大学第二大队大队长,红十五军团作战科科长。1936年任红三十军、红二十八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七一六团团长,雁北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1938年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40年入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津浦前线司令部参谋长,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执行处处长。后任山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司令员。参加了泰蒙、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兵团司令员。1950年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兵团司令员。1952年起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计划指导部、外军研究部部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91年9月17日在上海逝世。
王震
[1908.4.11~1993.3.12]
湖南浏阳马跪桥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粤汉铁路长岳段工会纠察队中队长,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湘东独立一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红八军代政治委员,湘赣军区代司令员。1934年起任红六军团政治委员,红二军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兼中共延安地委书记、延安军分区司令员、卫戍区司令员。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及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陕中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起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副总参谋长。1956年任国务院农垦部部长,1975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3月12日在广州逝世。
陈再道
[1909.1.24~1993.4.6]
湖北麻城乘马岗程家冲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一师三团排长、连长,十一师十二团营长,十一师三十一团团长。1935年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1936年起任红四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独立旅旅长。1938年任东进纵队司令员。1940年任冀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冀南纵队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河南军区司令员。参加了上党、邯郸、羊山集、进军大别山、淮海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1966年起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兼湖北省军区司令员。1972年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77年任铁道兵司令员,后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王宏坤
[1909.1.12~1993.8.20]
原名王宏春。湖北麻城乘马岗石槽冲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排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连长、副营长,三十团营长。1931年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长。1932年起任第十师师长,第四军军长、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旅长,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第六纵队司令员。1947年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1949年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副书记、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参加了邯郸、邓县、陕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66年任海军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
宋任穷
[1909.7.11~2005.1.8]
原名宋韵琴。湖南浏阳石垅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师政治委员。1936年起任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军长,援西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1938年起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1944年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共平原分局代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中共豫皖苏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的组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副书记。1950年起任第四兵团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起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总干部部副部长。1956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1960年任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后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肖克
[1908.10.20]
湖南嘉禾小街田村人。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湖南宜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宜章独立营副营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1932年起任湘赣苏区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1936年起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同年11月亲临宁夏盐池县萌城乡指挥萌城战斗。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副师长。1939年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1942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保南、正太、衡宝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副部长。1972年起任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届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聂鹤亭
[1905.10.3~1971.3.13]
安徽阜阳聂老村彭庄(今属阜南)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叶挺独立团排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连长。1928年任中共东江特委教导营营长。1929年赴中央苏区,任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后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副团长,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团长,师参谋长,四军参谋长。1934年起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军团作战科科长,甘肃野战军参谋长。1936年任西方野战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大队长,军委总参谋部一局局长,军委参谋部部长,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8年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兼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辽北军区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61年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1年3月13日在北京逝世。
姚吉吉
[1906.8~1979.5.27]
曾用名姚秩章。湖南邵阳横塘冲村人。1926年任乡农民协会主席。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五大队司务长,排长,第三师特务连连长,红三军团特务团营长,第一师三团团长,师参谋长。1934年起任瑞金保卫局总队部总队长,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5年起任红二十六军第七十八师参谋长,北路军参谋长,陕甘宁独立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参谋长。1938年起任大青山支队参谋长,骑兵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绥察行政公署主任。1943年任塞北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任绥蒙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八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任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副司令员。1956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校长、1966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
甘渭汉
[1908.8~1986.4.1]
湖南平江黄龙和平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平江游击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三纵队排长、连长,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六团政治委员,红三军团供给部政治委员,红八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委后方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36年任红二十九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团政治委员。1940年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党校副主任,冀鲁豫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豫北指挥部政治委员。1948年任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七十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兵团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干部部部长,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干部部部长。1956年任总干部部副部长。1958年任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965年任成都军区第四政治委员。1976年起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80年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十、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6年4月1日在北京逝世。
唐天际
[1904.10.22~1989.2.20]
曾用名唐天济、唐时雍。湖南安仁杨柳田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营党代表,副连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二十八团营党代表,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1930年任红二十二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第六十六师师长,红五军团第四十师政治委员,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任红三十一军参谋长,援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晋豫边区游击司令员。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一旅政治委员,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吉东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政治委员兼长春军管会主任。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二十一兵团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湖南军区司令员,荆江分洪总指挥部总指挥,防空部队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第一副部长。1957年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
崔田民
[1912.3.2~1991.11.16]
曾用名崔逢吉。陕西绥德铁笳坪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保卫局局长,国民经济部部长。1935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委员。1936年6月参加了解放宁夏盐池县的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第六八九团政治委员,第三四四旅政治部主任兼冀鲁豫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起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兼新编第二旅政治委员,中共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起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华北局党校第四部主任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参加了邯郸、保卫承德张家口及鲁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任铁道兵副政治委员。1950年任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1954年起任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1966年起任铁道兵政治委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周仁杰
[1912.5.17~2001.1.22]
原名周球保。湖南茶陵黄家村人。1929年参加茶陵地方游击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茶陵地方游击队班长,红八军第二十三师机炮连机枪排排长,机炮连连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副营长、营长,第十七师五十一团参谋长,团长。1935年任第十六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第一旅旅长,热河军区第十七旅旅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三师师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三十三师师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副军长兼第一四四师师长。参加了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兼任赣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后任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8年起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68年任南海舰队司令员。1970年任海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1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
贺大增
[1906~1977.3.6]
陕西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七军第八十四师一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二三四团营政治教导员,第二三四团政治委员。1936年6月参加攻克宁夏盐池县城的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起任冀鲁豫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2年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政治委员。1943年任新四军三师十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政治委员。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锦州、长春、四平、三下江南、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副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56年起任黑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政治委员。1962年任海军工程学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7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
钟伟
[1915~1984.6.24]
曾用名钟步云。湖南平江甲山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员,第三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第四师十一团俱乐部主任,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十二团政治委员,第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35年任红十五军团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政治处主任。1938年起任鄂豫独立游击支队第二团政治委员,挺进纵队第三团政治委员。1945年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二十八团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四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旅副旅长、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师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军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及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参谋长。1956年起任防空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4年6月24日在北京逝世。
李长玮
[1909~1987.4.5]
江西信丰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二军第二八六团连政治委员,红三军团补充第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兼师干部教导队政治委员。1934年起任红三军团无线电台政治委,军团政治部干事,红二十九军第二五六团政治委员。1936年12月1939年12月随团驻守宁夏盐池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路军绥德警备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副官处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副官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主联军后勤总兵站部部长。1947年任牡丹江贸易保理局局长。1948任东北野战军后勤第五分部部长。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分部部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及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任江西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1952年任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1961年任空军后勤部副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7年4月5日在广州逝世。
徐国珍
[1912~1993.2.22]
甘肃天水马跑泉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五军十三师三十七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第三十九团二营营长,军委干部团第二中队侦察参谋,新兵连连长,红一军团警卫连连长,中共宜川县委军事部部长兼独立营政治委员,红二十九军军部作战科科长,第二五六团团长。1936年12月至1939年12月该团驻守宁夏盐池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二团营长,陇东军分区兼三五八旅五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五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甘肃军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甘肃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兰州警备司令员。1961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1966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76年任工程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3年2月22日在兰州逝世。
贺晋年
[1910~2003.5.11]
陕西安定(今子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甘游击队第三支队骑兵大队副大队长,陕北第一游击支队政治委员。1934年起任陕北游击队参谋长,总指挥,红二十七军第一团团长。1935年任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师长。1936年任红二十七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团长兼三边警备区司令员,八路军联防司令部警备第三旅旅长兼三边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骑兵纵队司令员,第七纵队副司令员。1984年任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八军军长和江西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赣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区党委书记。参加了辽沈、平津、湘赣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6年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82年、1988年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何光宇
[1910]
湖北大悟墨斗关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三师三十六团连长,豫鄂皖游击第六支队便衣队队长,红十五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第七十八师二三四团团长。1936年6月参加攻克宁夏盐池县城的战斗。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太西自卫团副团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司令员,鲁西军区第六支队支队长,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运河支队第四团团长,教导三旅九团团长,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二、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副参谋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司令部军政处处长。参加了豫东、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1975年任甘肃省军区司令员。1976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刘懋功
[1916]
祖籍陕西澄城,生于甘肃庆阳。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十六军二团排长,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二三四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二三二团政治委员。1936年6月参加了解放盐池攻城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定边县委军事部副部长,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独立营营长,关中军分区警备第一旅三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三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参谋长,副旅长。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四军十师副师长,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十航空学校校长,空军第三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1968年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1975年任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刘华清
[1916]
湖北黄安刘家院子(今属大悟)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黄安中心县委书记,红十五军团政治部敌工科科长,红三十一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宣教科科长,师供给部政治处主任,冀南、冀鲁豫军区组织部部长,平原军区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六旅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挺进大别山、淮海、渡江、成都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54年入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1958年回国后,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海军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79年起任总参谋长助理,副总参谋长。1982年起任海军司令员。1987年起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