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晓音采写的长篇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八十年代由华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语言精练活泼,感情真挚热烈,史料翔实充分,情节生动,耐人咀嚼,催人泪下,是一部激人奋发的传记文学作品。这部书受到共和国许多高级将领和名人的关怀,并给予很高的赞誉,现将部分评价整理如下。
魏传统(少将,著名诗人,书法家):
军旅作家晓音的文笔很好,他把《一代名将彭雪枫》写得很生动,很感人,我在解放军总院治病期间,经常读到深更半夜才能入睡。他的书,我读着读着就失眠了,第天二就感到头昏眼花,可是还总想读下去。读完这部书,我流了。我认为晓音以高超的写作手法,正确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精选传主的典型业迹,全面、准确地描写彭雪枫传奇的一生。为此,我给晓音题赠诗一首:“将军鏖战随心发,拼搏精神取意诚,能武能文自百炼,我歌我颂为邦宁。”
华楠(少将,解放军总政治部原副主任):
著名作家晓音所著的《一代名将彭雪枫》、《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共和国将领甜酸苦辣》等书,我都看过了,很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他所写的传记文学、纪实文学,大都是别人没有写过的重大题材,文中表现出作家特有的艺术才华,我认为从党史、军史的角度讲都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晓音的传记文学、纪实文学作品弥补了我党党史和我军军史的不足之处。他的作品,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陈荒煤(著名作家、评论家):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干扰,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四人帮”动辄给文艺作品扣上为某某人树碑立传的帽子对作家进行残酷地迫害,现在看来很清楚,这正是他们力图篡改历史,为他们自己树碑立传的极其卑鄙的阴谋和手段。
文学是人学。凡是推动历史前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人民、党的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不论是普通的劳动人民还是领导干部,以至领袖等等,就应该实事求是地为他们树碑立传,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描绘歌颂,树立人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革命的文学、人民的文学为什么不能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树碑立传?当前文艺界热情歌颂的孔繁森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所以,晓音以传纪文学、纪实文学的形式,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采访,掌握了大量的史料,实事求是地去表现、描绘我军高级将领的生平、经历、遭遇及他们的家庭生活、爱情以及悲惨的命运,的确为当代文学开拓了一个新天地.这对我们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澄清“四人帮”篡改的历史,还历史以本来的面貌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我衷心祝愿你坚持下去,努力完成你的写作计划。也希望你能动员、组织、帮助一些青年作者,对还有些未经采记、写作的其他将领,都能够把他们的传记写出来。把这些宝贵的史料保存下来,发扬他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和精神品德,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财富!这也是部队文学工作者的一项光荣的职责。
林颖(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部老干部):
《一代名将彭雪枫》是一本好书.我认为真实是传记文学的生命。这部书的作家从雪枫出生写起,按照革命历史阶段和时间顺序,真实地叙述了雪枫在大革命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及至伟大的长征、抗日战争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惊心动魄的重大斗争故事,同时根据历史事件的发展,紧紧抓住雪枫及其战友心灵深处的思想,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对传主作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描写。如“皖南事变”以后,雪枫奉命率领新四军第四师面对八倍于我的反共军,苦斗血战,向西防御,阻止了顽军向山东、淮北路东的进攻,保卫了华中大片根据地。但是,由于敌众我寡和敌强我弱的军事对比,以及顽军兼有适合平原作战的骑兵参战等原因,以至在三个月反顽斗争中遭受损失,第四师部队从津浦路西转移到路东。作家在本书申写道:“7月19日至25日,第四师在淮宝县仁和集召开了军政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先有区党委和军政委员会领导人参加,后扩大到旅团干部.邓子恢代表华中局参加了会议.彭雪枫在会议上代表四师军政委员会作了专题报告,总结与检查了建军、建政、根据地工作和三个月反顽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谈到三个月反顽斗争失利时,彭雪枫不强调其客观原因,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检查,推心置腹地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张震和邓子恢亲眼看到了彭雪枫坦荡无私,光明磊落,从不委过于人,心里极为敬佩。邓子恢在会议结束时代表华中局作了结论。”通过这样的描绘,使雪枫的形象最为令人难忘.
彭雪枫是一位对党忠贞、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的著名青年将领,指挥过百余次战役、战斗。晓音选择写作了《首战长沙城》、《娄山关到遵义的四场大战》、《陈道口围歼王光夏》、《三十三天反扫荡》、《捉放韩德勤》等战役、战斗,努力刻画雪枫非凡的指挥艺术和威猛善战的英姿。特别是在“惊天地、泣鬼神”的三十三天反日寇扫荡战役中,雪枫面对600余名曰伪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分路合击的凶猛攻势,从容不迫地带领军民跳出敌伪合击圈,“初则避实击虚,乘隙蹈暇,或抵其背,或截其尾;后则朝攻暮袭,左击右驱,或占要道,或拔据点”,大打人民战争,使“寇贼胆寒,丑类气馁,弃械遗尸而仓惶溃逃”。至此,三十三天反扫荡战役荣获大胜。在正面描写的同时,晓音还成功地运用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使雪枫形象更富立体感。如雪枫奉党中央、毛泽东主席之命,作为党中央全权代表,秘密前往太原,与老奸巨猾、阴险毒辣的阎锡山谈判周旋的场面,既写出团结抗日爱国力量推动华北的抗战工作,也反衬出雪枫足智多谋、光明磊落的崇高形象。此外,对于拂晓剧团、《拂晓报》社和骑兵团的描写,也反映出了雪枫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名将也有七情六欲的.晓音在《追求意中人》、《新婚夫妇的秘密》、《流离死在观音寺》、《严师益友》四章里,都写雪枫与我的爱情生活。此文把我带回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眼前浮现出雪枫的音容笑貌和他指挥作战的英姿,耳边又响起他的教导:“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我们结婚后的三年中,朝夕相处仅有半年时间。在分离的日子里,雪枫先后给我写了80多封信件。他用书信教育我怎样做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怎样关心群众,怎样读书,怎样写作,怎样记日记,怎样待人接物,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关心和爱护.1944年9月11日,在四师主力部队收复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雪枫不幸壮烈殉国.噩耗传来,我悲愤欲绝,流干了眼泪,长期怀念着雪枫。我认真地阅读了《一代名将彭雪枫》一书。当读到雪枫壮烈牺牲一章时,我难受极了,心里呼唤着雪枫的名字。我总认为他没有死。我从这部书里看到一个智勇双全、英勇善战的将军,一个严以律己、顶天立地的将军,一个富有理想而又充满革命激情和人情味的将军。
传记文学作品要写得真实生动,就需要作者在动笔前深入详尽地采访和调查,掌握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获取传记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我所知,晓音沿着雪枫的脚印,前往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采访,勘察了山子头、朱家岗、马公店、小朱庄、八里庄等地的作战地形。同时,他又访问了200多名老将军、老领导、老同志,给他们发了20余封信,掌握了大量史实。这部书写好后,又经过三次修改,终于出版发行。正是由于晓音的辛劳,才写出了这部有影响的传记文学。
秦克温(著名诗人、评论家):
为我军高级将领树碑立传,是高扬时代主旋律的需要。写我军高级将领的传记文学,既要作者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英雄情怀和丰富的历史、军事知识,又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写作精神。在当前商品大潮冲击和文人纷纷下海的情况下,从事这样的写作,更需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晓音同志正是具有这种态度和精神,而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的青年传记文学作家。
晓音原名殷俊玺,1947年生于陕西省乾县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于1968年应征入伍,来到“一代名将”彭雪枫将军创建的“天下文明第一军”。在70年代初期曾学写诗歌,后为部队编写军史,借此收集了一些彭将军的资料,并深受感动。1982年,他向老政委孔昭文提出写作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得到了支持。经过数年努力,该书写成出版,并得到军委及党和国家一些领导的肯定和热情鼓励,该书还被团中央列为青少年优秀读物。从此他写我军高级将领的传记文学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出版(发表)了《邓子恢》、《邓子恢家事轶闻》、《爱的奉献——徐海东大将和他的妻子》、《粟裕大将和楚青的婚恋史》、《张鼎丞身边的两个女性》、《智取华山的真象》、《老山军魂》、《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等二十多部中篇、长篇,受到各界的好评。《邓子恢家事轶闻》一文在《传记文学》上发表后,被评论家称为“一篇恢宏佳作”。《一代名将彭雪枫》既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李先念、张爱萍、韦国清、张震等将领对这部书的评价是真实生动。
真实、生动既是《一代名将彭雪枫》的特点,也是晓音所有军事传记文学的特点.真实性体现为历史的具体性和记叙、描写的准确性。晓音的这些作品,历史地、具体地记叙和描绘了我军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壮丽生涯。《一代名将彭雪枫》更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准确地描写了“作为耕读人家”、“中州的儿子”彭将军的全部生活和立体性格特征。既写了他自幼的艰苦生活、朴素作风,为报民族仇、家国恨,刻苦读书,练功习武,为天下穷人打抱不平的少年壮志,又写了他参加人民子弟兵后在战争申锻炼成长的历程;既写了他作为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本色,又写了他作为我军一名指挥员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风采,以及在危急关头,镇定自若,善于应变的能力和胜不骄,败不馁,善于利用矛盾,团结一切力量,敢于夺取胜利的将军本色;既写了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又写了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和祖国的坚定信念,热爱战士、关心战士的平易近人作风。此外,还写了他一心为革命,纯洁崇高的夫妻关系,丰富的内心世界,以身殉国的高风亮节及人民对他的尊敬和热爱。总之,作者给我们刻画的是一位有血有肉、丰满高大的我军高级将领形象.《邓子恢》则着重写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左”的思潮的抬头,邓子恢同志所经受的严峻考验,坚持党性原则、不屈意志和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这是一曲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颂歌,也是以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的赞歌。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描写爱情成为我国文学的禁区,更是表现我党我军高级干部生活的禁区。晓音军事传记文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勇闯禁区,大胆探索新路,写了鲜为人知的我军高级干部的爱情生活。不仅有《一代名将彭雪枫》“追求意中人”的恋爱史和“新婚夫妇的秘密”这样动人的篇章,还有十大将军的恋爱与家庭这样的专集。《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则着重记述了朱德、任弼时、叶挺、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粟裕、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李志民等夫妻的生活。其中有革命目标一致的婚恋,有逆境中相依为命的厮守,也有一方壮烈牺牲后一方的长相思.他们既是夫妻又是战友,感情千姿百态,纯洁而又崇高。作者描写这些不是猎奇,而是通过对他们的爱情生活的描写,表现“特殊材料制成的”共和国将领们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从而在世人面前树立起有血有肉、富有性格魅力的我军将领崭新丰满的形象.这样的形象对净化读者心灵、陶冶当代青少年的美好情操、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晓音的军事文学创作启发我们:要写好革命英雄人物,首先要向英雄人物学习。他在《一代名将彭雪枫》的《后记》中告诉我们,他在接受《一代名将彭雪枫》一书的写作任务后,为了弄清“史实”,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沿着当年彭雪枫的脚印不辞辛苦地搜集材料.在古老的申原大地上,访问了很多地方,并且走访了古都北京彭雪枫生前受教的汇文中学。在风沙漫漫的塞上内蒙、绵延百里的红湖畔根据地,他访问了20多名老领导、老同志,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途中两次患病入院,做了胆结石切除手术,以至父母临终前他也未能回去探望.病还未愈,又投入采访。伤口的疼痛给他带来不便,是彭将军的一幕幕英雄事迹激励他克服困难、废寝忘食地工作。这正是我们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精神。文艺家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冯文纲(历史学家):
今天下午,我拿着您的《一代名将彭雪枫》,到河南出版社,想让党史编辑同我一样也欣赏、品评一下您的巨著。谈话间,大家都对您赞不绝口,羡慕不已。“第一部,第一部啊!”“很有意义,很有意义。”这就是他们的评价.然也有同志说,特别是负责党史编辑的同志说:“可惜这是本传记文学,要是一部历史传记该多好!”我说:“这部书虽是传记文学,但资料多属翔实,若稍加改造,再做些校正,注释,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传记。”有同志接着说:“如能这样,这部书在河南出版,肯定装帧要比现在好得多。”大家都为您的书没在河南出版感到莫大的遗憾。记得我曾对您说过这样的话:《一代名将彭雪枫》拿来出版,河南可考虑同时出版《彭雪枫文集》。现在见到您的书,这些都无从说起了,留下的只是赞叹而已!
临辞别时,党史编辑汪琼同志特意把您寄给我的那部《一代名将彭雪枫》留下了,说要细读一遍,并委托我说,请晓音同志再寄一部来吧。我记得我亦曾对您说过这件事,不知您记得不?书好了,读者自然要多些,向您索书的同志想必不会少,这就会增加您的负担,且为此还要费去很多时间,很感抱歉的。晓音同志,如您处不太困难的话,就请接信后务必再寄一本书,送个人情吧!同时,这也好为今后我们出书开辟一条新的渠道,若有可能的话,《彭雪枫文集》的出版我可在适当时机再向他们提一提。寄书时,请写上:“赠汪琼同志”或其他字样。
李秀琴、贾羽(评论家、作家):
当代军旅作家晓音在部队多年担任繁忙领导职务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推出了他的扛鼎之作——《一代名将彭雪枫》、《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共和国将领甜酸苦辣》、《英雄团队的将领与士兵》、《血火深情——周恩来与共和国三军将领》等作品。在数百万字的作品里,呼啸着战争年代的风风雨雨,体现着气壮山河的将帅豪情。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内容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外,在创作手法上也必定具有一定的特点。因为创作手法是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不可短缺的艺术因素。完全可以说,不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还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童话故事,其中无不是包含着一定意义上的创作手法的。作家或者擅长于运用语言,或者擅长于运用结构,或者擅长于表现人物心理特征,或者擅长于对情节的描写……总之,只有关注创作手法的作家,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凡是优秀的作品,都会具有创作上的独特的一面。
晓音是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家。笔者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晓音在对待或使用文学技巧时看似漫不经心却又相当老到的“特殊性”。
晓音的作品语言,不像当今某些带有流派标记的作家所追求甚至“玩”的那种虚无、缥缈、晦涩、艰深,或者华丽、做作。晓音追求的语言风格就是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其实,追求一种朴实,正是许多作家的目标之一,所谓“返璞归真”,朴质是也。这远比那些躲进“语言”中“玩”语言的作家都更聪明。
关于传记文学、纪实文学的语言,我们以为不朴实是不行的,特别是反映共和国将领的作品。过多的渲染、形容、夸张,不仅无助于对将领们人生历程的描述,反而会损害将领们的形象,使人对将领们的这些事情产生一种不真实感,或者让人就以为你是在借助于将领这些形象来创作你自己的作品。这一切都是得不偿失的。
也许正是由于写作传记文学、纪实文学的缘故,晓音省掉了作品中几乎所有的形容词,其他用词也不见怎么雕琢。人物之间的对话有时干脆就是直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出现,免去了许多不必要的过渡和陈述,这样反而增强了作品语言的简洁和明快.
晓音在有意回避了语言上的华丽或浮躁之后,巧妙地运用了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人物刻画与氛围描写。人物刻画与氛围描写进入到晓音写作之后,作品的特点则呈现出一种美之韵味.
人物刻画和氛围描写的进入,使得晓音作品由于总体上朴质的语言带来的“缺憾”得以补偿,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韵味。我们知道,虽属纪实文学或传记文学,也是作家的一次创作,必要的虚构是无法避免的。这种无法避免的虚构在晓音作品中则是充分表现为作家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地刻画和对自然风光、人物心理等氛围的艺术重塑。这种虚构不仅不会影响纪实文学或传记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而且对加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修饰之妙用。
还应当说明的是晓音作品的人物形象同样是以一种真实的面貌出现的。
如描述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当时的形象是:“她今年十六岁了,不高不低,不胖不瘦,脸庞漂亮,眼睛水灵,闪耀着青春的光辉。她每次考试名列前茅,被师生们誉为'高材生'和执信中学的'校花'。”
再如邓子恢和陈兰初次相见时:“邓子恢看见院内站着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年轻女人。她中等个儿,一身粗布衣衫,脚穿白鞋,明亮的大眼睛是美丽的,却含着哀伤。从那利索的身子、合体的衣服、端正的鼻子和口形上,一下就能看出她是个有志气的女人。”
这些描写,均是作家通过调查得出的,并不是作家信马游缰地想当然。
至于风景描写,作家更是注重了与当时那种氛围、那个时代合拍,风景描写也是为交待历史事件、表现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服务的。
试举《一代名将彭雪枫》一书中几个集人物描写、风景描写于一体的例子
林颖是个21岁的姑娘,长着一对明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脸上泛着淡淡的红光,容貌秀丽,举止庄重、大方,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今天,她心里充满着焦躁、慌乱、不安,在渴望而又生怕到来的那个时间里,去迎接那想拒绝而又无法拒绝的事情。她没有怎么打扮,穿一身不新不旧的衣服,戴着军帽,像会见首长那样来会彭雪枫。天气有点凉意,还刮着微风.林颖静悄悄地迈着怯生生的步子,绕过一个又一个的鱼塘,走进了柏树林里。一位年轻英俊、虎将雄风的军人已经伫立在一棵柏树下。
当时,洪泽湖西出现了一次大霜,盖满田野和树枝,初看像一片片白色的孝布,细看像一件件雪白的孝衣,大自然为彭故师长举行隆重的葬礼.驻地群众说:“天鼓响,将星陨落;树头凌,草木挂孝。”人们将哀悼寄托于自然,倾吐内心的悲痛,悼念彭故师长。
一个作家对作品在进行艺术描写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一种建立在艺术之上的真实情感,任何表现方式都不应该离开作品的原则主旨。倘若借以表现人物形象、氛围(心理或自然景物)的那一部分内容游离于作品主旨,那么这些语言则是苍白的、乏味的,甚至是多余的。
作家在创作中有些细节描写是相当感人的。在《叶挺出狱,夫妻遇难殉国》一篇的结尾,当毛泽东万分焦虑地等待着叶挺将军归来时,有这样的描述:
毛泽东一枝接一枝地抽着香烟,来回在桃园路口踱步,凝视着雾岭云空,难过地对朱德说:“看来凶多吉少,叶挺他们遇难了。”
这段描述充分反映出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战友生命安全的焦虑和牵挂。寥寥数语,战友之间的细腻之情跃然于纸上。因此可以这样说:“惟有细节才能建立起感动读者的美文,惟有细节的真实才是作品的最高真实,惟有细节才属于创作技巧的第一手段。”晓音作品的感人力量,正是来源于细节的锻造。
陈仲新(《拂晓寻踪》副主编):
1988年7月中旬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还未打开风扇,就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本从北京邮来的厚书。拆开包装纸,我惊喜地看到这是一本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书名的长篇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翻开书一看,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请陈仲新老科长指正,晓音。”此时此刻,我面对这部书,心潮起伏,出于对战斗、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老部队的主要创始人的无比崇敬,出于对一起共事多年的战友辛勤采访写作的丰硕成果的祝贺,我忘了远途出差的劳累,拿起书,不分昼夜地看得入了迷,当读完最后一章时,太阳已从东方升起.
我记得1984年春天,晓音终于写出28万字的《一代名将彭雪枫》的初稿。接着他带着打印稿再次前往北京,送杨尚昆、韦国清、张爱萍、张震等首长一一审查.老首长、老将军、老同志在繁忙之中接见了他。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张震将军在工作紧张繁忙之际,还专门挤出一个上午的时间,接见了晓音。老将军给他绘声绘色地提供了有关彭雪枫将军竹沟智取土匪,三个月反顽,耿、吴、刘叛变,陈道口战役,陈团起义,捉放韩德勤等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轶事旧闻,并在他拿的历史照片上签了字。
我记得1987年5月,晓音编著的《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987年,一部凝聚晓音心血结晶的长篇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终于由陕西华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全书以历史发展过程为线索,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地描写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雪枫将军的传奇事迹,深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老将军、老领导,以及全国广大青年读者的一致好评,独树一帜地实现了老部队官兵众所期盼的强烈愿望.很快,这部具有较高质量,也颇具史料价值的传记文学作品,被共青团中央推荐为全国青少年阅读的优秀读物。
《一代名将彭雪枫》是晓音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共和国将领系列丛书”的写作生涯。他再次深入采访了许多高级将领及部分将领的夫人和子女,积累了数百万字的资料。他着手写作“共和国将领系列丛书”:第一部《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第二部《共和国将领甜酸苦辣》、第三部《共和国十大将领婚恋录》、第四部《共和国军中两大冤案株连的高级将领们》、第五部《共和国将领喜怒哀乐》、第六部《共和国将领坎坷命运》、第七部《共和国将领征战传奇》、第八部《共和国十大元帅的婚姻与家事》、第九部《共和国三十名上将的情与爱》、第十部《共和国将领生前死后》,目前已出版发行了前两部,深受读者喜爱。不少青年读了两部难得的好书后,纷纷来信说,我们真正懂得了共和国将领的甜酸苦辣,他们忍受着夫妻分手、父(母)子别离的痛苦,在艰苦的年代里,冒着枪林弹雨,风餐露宿,吃草根树皮,为民族大解放,为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真正懂得了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两部书出版不到两个月,就争购一空,许多高级将领和文艺界的著名作家都认为“这是两部真实生动的纪实文学作品”,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看后,于1994年1月20日上午亲笔为晓音题词:“努力工作,做人类完美的灵魂工程师。”第一部《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一书,被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辞书编辑部、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评审委员会评为优秀奖。同时,他还先后写作发表了《朱德元帅的四次婚恋》、《叶挺将军和他的妻子》、《徐向前蒙难记》、《邓子恢家事轶闻》、《粟裕大将和楚青的婚恋史》、《爱的奉献——徐海东大将和他的妻子》和《张震的英勇善战》等20多部中篇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从而当之无愧地在众多的将领题材作家申脱颖而出,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据200年10月28日综合统计:晓音已出版传记文学、纪实文学等作品800多万字。
晓音的辛勤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高级将领和名家对他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老上将张爱萍为他题写:“文采风流”;名将耿飚题词:“文坛笔耕,言简意远”;老上将肖克题词:“以文学手段来进行革命事业”;著名作家魏巍题词:“奋进不息”;著名作家陈荒煤评价他的作品:“为当代文学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被誉为“大写共和国将领丛书的人”、“大写共和国高级将领的人”的著名传记文学、纪实文学作家晓音,已被分别收入《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典籍。
严光星(作家):
读了晓音的《一代名将彭雪枫》、《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共和国将领甜酸苦辣》、《英雄团队的将领与士兵》等作品以后,我认为晓音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军旅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中华大地上人们崇拜的奋斗者。因为他一直在军队担任团师领导职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忙里偷闲,利用业余时间写了数百万字的传记文学、纪实文学作品,让人敬佩。在这里,我赠晓音诗一首:“西北一劲笔,军史著辉文。学者兼作家,心藏宇宙情.”
(飞天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