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仁和集会议”内外

陈锐霆率部起义后,归他指挥的顽军第十四游击支队牛肃久部700余人不知内情,依然向我四师腹地大胆进犯,占领大小郭家。

彭雪枫得知这一战情,早已研究了对策。他对三十二团、二十八团的干部说“:同志们,顽军是一群丧尽天良的部队。他们不打日寇,专门在新四军背后打黑枪,对于这些坏蛋,我们是不能让步的。现在,牛肃久率部向我进犯,你们说该不该打啊?”

“该打!”干部们回答。

彭雪枫挥动手中的左轮手枪,说:“既然牛肃久这小子送上门来了,我们就要当机立断,先发制人,把他们全部缴械!”

彭师长那巍然挺拔的身姿,英俊威武的仪容,简短有力的讲话,鼓舞了干部们攻打顽军的信心。4月21日下午,彭师长发布了作战命令。三十二团、二十八团、十一旅特务营兵分五路,将牛肃久部包围。彭雪枫带领师指挥所的参谋、司号长等人,迅速来到大小郭家西南洼地内,沉着地指挥二十八团首先发动攻击。该团指战员冲向顽军阵地,双方展开一场争夺战。激战两个小时,不分胜负。彭师长仔细地注视着战场,发现顽军用猛烈的火力封锁壕沟,当即下令暂停攻击。

22日1时许,星光暗淡。彭雪枫一声令下,我三十二团、二十八团同时向顽敌进攻。牛肃久指挥官兵拼死抵抗。彭雪枫瞅准空隙,指挥三十二团冲过壕沟,一阵密集的扫射,给顽军以重大杀伤。顽军吃了苦头,向后逃窜。战士们一边实施火攻,一边将手榴弹甩向敌阵,炸得他们血肉横飞。

这时,彭雪枫指挥二十八团从西边冲人大小郭家,与顽军展开肉搏。战士们挥动大刀,杀上前去,锐不可挡;顽军招架不住,丢刀弃枪,狼狈逃窜。在我军全力围攻下,顽军四处挨打,丑相百出,狼狈不堪。牛肃久大惊失色,慌忙率领10余名顽军泅水逃窜。此战,毙俘顽军50余人。

战场上,顽军重伤员躺在地上,疼痛难忍,喊爹叫娘;轻伤员走路不便,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彭雪枫看见此情此景,不顾一夜战斗之疲劳,立即命令十一旅警卫营教导员刘瑞芳带领一个排配合医务人员给顽军伤员包扎伤口,发给路费,遣送回家。

部队彻夜鏖战,战士们极度疲劳,遂转移到淝河北岸袁店集大小营子一带宿营。

22日清晨,火红的太阳刚刚露出头来,突然西南方向的大路上出现了一股尘头。那尘头,越升越高,愈来愈近。尘雾里马蹄声哒哒,很快践踏了大片抽穗的麦子地。

这时,侦察兵跑过来向彭雪枫师长报告:顽军一四二师师长傅立平率领两个步兵团,骑八师师长马彪带领三个骑兵团,跟踪追击我师。彭雪枫觉得敌强我弱,如果与顽步兵、骑兵在平原地区硬拼,肯定要吃大亏。所以,他立即命令部队突围。

当四师指挥所及二上八团突围出去后,顽军的骑兵已经快撵上三十二团了。彭雪枫站在阵地前沿,举起望远镜一望,立即命令三卜二团团长姚运良等率部反击。

三十二团坚决执行师长的命令,英勇出击。战士们端着手中的步枪、机枪对准顽骑兵猛烈射击。阵地上,不少顽骑兵掉下马来,马儿在田野里乱窜乱叫。

第一批顽骑兵败退之后,第二批骑兵又冲杀过来。彭雪枫指挥三十二团集中兵力打马,狠揍顽军。我英勇的战士正面迎击,抄袭敌后,小股出击,一个班、一个排,一条沟、一个坎,四处攻打马队,到处枪声不断,手榴弹在马群中爆炸,打得顽军晕头转向,东窜西撞。

傅立平、马彪一看初战不利,急忙指挥步兵、骑兵倾巢出动,向我三十二团冲杀过来。

三十二团指战员坚守阵地,瞄准马匹射击。战士们子弹打光了,就拿起梭标、枪托、铁锨,搬起石块、砖头与顽军血战,打退了骑兵的冲杀。紧接着,顽步兵又冲过来,与战士们面对面拼刺刀,直杀得天昏地暗,人喊马叫。终因敌强我弱,战士伤亡甚多。

彭雪枫带着参谋人员站在前沿阵地上,他的帽沿压得很低,一双充满愤怒的眼睛,观察着阵地上的战情。一发炮弹落下来,把师长身旁的大树枝炸断。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各有伤亡。

姚运良焦急地跑过来,说:“师长,你快离开吧,这儿太危险。”

彭雪枫镇定自若地说:“不,不能!一个指挥员应该与阵地共存亡。”

这时,彭师长面前百米远处人喊马叫,刀光闪闪,枪声震耳,杀气腾腾。一批顽骑兵挥舞马刀,分东西两路包抄过来。

师骑兵连长程朝先赶快牵来彭师长的“火车头”青白马,急忙把师长架上马背,在马屁股上猛抽一鞭,马儿像离弦的箭向正北方向飞驰。程朝先、亚冰(章尘)等人带着骑兵连护送师长脱险。

一队顽骑兵在后面飞驰着拼命追赶,高声呼喊:快“追呀,活捉彭雪枫!”

顽骑兵追了一阵子,害怕途中遇上埋伏吃亏,当即转过马头返回。彭雪枫他们脱离险境,心里却挂念着三十二团的战友。

再说三十二团奋力抵挡,多次把顽军打退。顽军的轻重机枪、炮弹,向我军阵地倾泻而下。树叶枝条打落一地,炮弹掀起的泥土,弹皮带着尖厉的呼啸,四散在空中,30多个战士惨死在顽军的炮弹下。激战3小时,三十二团损失了两个营的兵力。壮烈啊!英雄的新四军战士!苦难的祖国儿女,为你们沉痛哀悼;滔滔的淝河水,为你们唱起悲壮的颂歌!

三十二团是四师的英雄团队,如今遭到如此严重的损失,彭师长心里极为难过。这个血的教训,使他深深感到,在广阔的平原上作战,必须要有一支骑兵。

夜幕降临,大地肃静。彭雪枫迈着沉重的步子,手牵着心爱的“火车头”青白马,去看望突围出来的战友。大家举起从顽军手里夺过来的马刀,面对死难烈士起誓:“血债要用血来还!”之后,他们把烈士遗骨安葬在北淝河以东的土地上,在墓前举行了追悼会。

夜色苍茫,田野无声,星光眨眼。彭雪枫带领部队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前行,回首顾望他亲手开创的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再看看战友长眠的地方,心如刀割,悲愤满腔。他咽不下这口气,暗暗下了决心:君子之仇,三年必报!

4月25日,新四军军部向彭雪枫、张震发来电报,认为第四师在津浦路西的活动地区甚小,难以周转,而皖东北地区的政权极不巩固。为了阻止反共军东进,由彭雪枫率领第四师主力转移皖东北,由张震率领3个团及地方部队坚持路西原有阵地。之后经彭雪枫、张震上报新四军军部批准,第十旅已过路东,彭雪枫于5月5日越过津浦路,张震、吴芝圃率第十一旅在津浦路西坚持游击战争。后因形势更加恶化,张震、吴芝圃也于5月30日转移至津浦路东。

张震与彭雪枫见面了。

彭雪枫告诉张震:“我到路东之后,派肖望东同志到淮海区向少奇同志汇报了三个月反顽斗争的情况。”

“少奇同志是怎么说的?”

“望东同志回来给我讲,少奇同志说,津浦路西这么一个大的局面,在中央苏区时,是毛主席掌握的。少奇说我没有经验,遭到了损失,以后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就好了。”

“是的,”张震深有同感地说,“我们就是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实践证明,彭雪枫、张震、肖望东等带领新四军第四师部队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迟滞了处于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反共军的进攻势头,基本上完成了“向西防御”和“阻止反共军东进苏北与北上山东”的战略任务。不但部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和锻炼,而且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四师部队转移路东以后,驻洪泽湖边管镇、鲍集、仁和集一线。

洪泽湖早在300多年以前,是黄海一隅,龟山脚下,淮水人海,惊涛拍岸,蔚为壮观。如今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横跨苏皖两省7县,方圆数百里,盛产大鱼、芦苇、莲藕、鸡头、菱角等物。有人作诗写道:“鱼儿野鸭肥,口粮湖中寻。荒草没人顶,遍地是黄金。”这个淡水湖,西南略高,东北低洼,每次决口,洪水遍地,民众受灾,叫哭连天。人们为了免遭灾害,在湖岸修了一条雄伟壮观的石条长堤。明代人们治理洪泽湖时,在湖水决口处放了9只大铁牛,两只铁虎和1只铁鸡,身上铸有“维金克淼,蛟龙永藏,土能治水,永镇此邦。”

彭雪枫住在仁和集西北的砖瓦屋里。此地四周树木成林,菜地连片,田间潺潺流水,路边野花盛开,蜂蝶在花丛中飞舞。他无心欣赏这一带的美景,思想斗争较为激烈,反复琢磨着三个月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他在日记中写道:

功则归人,过则归己。

“吃亏人常在”包含着浓厚的哲学意味,不占便宜,不使人感觉想占便宜。

功不必自我书,名不必自我立,埋头苦干。何谓埋头?何谓苦干?须善思之!

艰难险阻,盘根错节,乃家常便饭,迷云暗雨,群疑众谤亦为每一革命家必经之遇过。故欲打破难关,克服险境,必以少年打落牙齿和血吞之精神。擦干眼泪,树起脊梁,扎紧肚皮,沉着前进,披荆斩棘,终将走向康庄大道!

报仇心急,快马加鞭!

彭雪枫对国民党顽固派向新四军的袭击,充满愤怒,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他记得1940年新春佳节,部队在涡阳县新兴集北面的空场上,盖起一座壮观的礼堂,他用墨笔题写了“精忠堂”三个大字,又叫《拂晓报》社的同志仿写宋代忠武王岳飞的“还我山河”四个字贴在“精忠堂”的墙上。在庆祝落成的那天晚上,他和吴芝圃给大家讲岳飞抗金的英雄故事,指出汪精卫与80年前的秦桧一模一样。对于岳飞,彭雪枫从小就很崇拜。特别是他对岳飞的名句“步利险阻,骑利平地”牢记心中。

彭雪枫走到屋内作战地图前面,仔细地观看,正好张震走进门来。他指着地图对张震说:“你看,在涡河沿岸的这片土地上,有国民党的骑八师、骑二军和日军一个骑兵旅团,在三个月反顽斗争中,我三十二团和十二旅三十四团一个营都遭受顽骑兵的围攻,抗大四分校的部分人员在向津浦铁路以东转移途中,也遭受顽骑兵的突袭,多人负伤,少数壮烈牺牲。我们一次次都是吃了骑兵的亏。”

张震看着地图,说:“是的,这里是一片大平原,便于顽军骑兵活动,对我军十分不利。”

“论勇敢和士气我比敌高,论快速敌比我强。我们挖的抗日沟可以阻挡敌人的汽车、坦克横冲直闯,但对敌骑兵无多大妨碍。现在我们要根据我情和地形,建立一支骑兵部队,在敌伪顽据点中来回穿插,捕捉战机,为三十二团和三十四团遇难的战友们报仇,随时准备收复津浦路西根据地。你看如何?”

张震高兴地说:“洪泽湖畔是个产马养马的好地方,这里各式各样的马儿膘肥体壮,鬃毛高竖,眼睛溜圆,我看组建骑兵团不成问题。”

之后,第四师开会研究决定,把特务团骑兵连和十一旅三十二团骑兵连以及全师骑兵排集中起来,招兵买马,组建骑兵团,调黎同新任团长兼政委。

紧接着,第四师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认真总结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5月18日,张震在管镇主持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在会上作了题为《三个月来反顽斗争在军事上的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的报告。张震从军事指挥、战术运用、司令部工作、战斗组织等方面,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今后的军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在会上这么说:

自反共高潮开始与皖南事变后,党和上级估计到豫皖苏边为华中首冲,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大部分顽军的进攻和压迫,当时已由党政军委员会明确指示斗争的方针,到今天证明那时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从前,我们虽然也注意到反顽斗争争取时局好转,但实际的大规模反顽斗争才只三个月。在三个月当中,虽然事先党政军委员会已有明确的指示,而在实际斗争中实际运用时则仍有些差别,表现在:(一)把敌顽的矛盾估计过高,没有多方面去看,没有看到敌人会利用国共的矛盾,顽方也会利用敌我的矛盾。过分估计敌顽矛盾,个别干部于是依赖敌顽的矛盾,放松了自己的准备,以至在实际斗争中受到损失。(二)过去我们没有反顽斗争的经验,也缺乏大规模兵团作战的经验。干部中虽然有的有十年斗争的历史,而十年斗争的经验已不能完全拿到现在来用,因为客观条件已经起了变化,十年內战是阶级斗争,斗争方针是为了苏维埃政府既得的果实;而今日则为统一战线的局面,“三三制”的政权,潜伏的顽固分子不但可混入我机关群众团体中,甚至作为內应与暗通消息危害我们,或者公开活动。过去的敌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还有比较安全的后方,现在则复杂得多,是面向顽军背向敌人,在敌顽夹击中如果以红军的老办法对付顽军已不适用,用与日寇作战方式来对付亦不行。因为反动派势力有它的反动基础,和打日本不同,日本是异民族,除少数汉奸没有社会基础,现在我们如果用打日本已有把握的战术,全套搬出来打顽军时也就较难成功。胡宗南可以研究十年内战中的所谓“剿匪”经验,顽军可以将內战时的一套来对付我们。然而我们只参考旧的,需要创造新的斗争方法。同时顽方的特务工作非常狡猾,不但有他反动统治的经验,而且有帝国主义国家特务工作经验,所以我们对他与过去也不同,应该谨慎,丝毫不能忽视。

坚持豫皖苏边现在阵地是我们的任务,但不应该机械地提出保卫某地。因为游击战争不是在一条固定线上作战的,在平原地也只能建立敌后根据地,因此有时根据地也会变为游击区,所以应是坚持游击战争,打击顽军使其消耗削弱,争取战斗的胜利。有些同志认为根据地变成游击区或者主力转移打圈子,就是退却逃跑。我们的战术是在这新环境下创造出来的,只有在战争中改造战术、创造战术,用实际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后的战斗与教育部队。

在张震参谋长未作《三个月来反顽斗争在军事上的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之前,彭雪枫和他进行了认真地研究。所以,彭雪枫在5月20日作的《三个月来军事斗争检讨与今后战术改进问题》讲话中,肯定了张震的报告。他说:

这次参谋长会议听到各报告人的意见,都是血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参谋长的报告和总结我完全同意。这一总结是各部的经验,是第四师三个月来军事斗争的结晶。以这种经验教训来进行教育,才不是口头的教育、操场的教育,而是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是操场与战场的联系,有血有肉的教育。

三个月来的斗争,我们有胜利,同时也有失败。无论胜利与失败,三个月的斗争中,首先站在最前卫的是各级司令部的同志,首先焦心苦虑的是参谋工作同志。大家在各级首长的意图下,的确是任劳任怨,为争取战斗的胜利。我们不可否认在工作中的某些弱点,但是基本精神是用尽了一切心力。所以这一点,个人经常想到,经常关心着各级司令部在斗争中的困难和同志们的健康。

三个月来的斗争,使我整个部队有了进步。这些进步的综合,使我们部队战斗力提高了,战术素养提高了,使我们更加坚强起来了。

从前以为我们只能打游击(十旅除外),或是以为善于打游击战,而不善于打运动战。这种观念,是由估计我部战斗力而得来的。三个月的斗争中,这种观念是被我们同志在认识中,在生活中消失了,首先我个人对这种观念是逐渐消失了。虽然不可否认有某些战斗打得不好,但是我们可以自豪,我们的部队,我们的全师,不仅善于打游击,而且也能打运动战,再不客气一点说,我们也同样善于打运动战。

三个月来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全体指战员均有同感的。我是说我们的战斗中的顽强性、坚持性,已在各部队充分表现出来。加上各位同志对每个战役组织的艺术性,以及各级指挥员对于组织较大的战役消灭敌人的主观要求,证明我们有此能力,也是各级指挥员战斗组织艺术的提高。

彭雪枫在总结三个月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时说:“如王圩子那样一个运动战,只由于战役计划没订好,不能说我们没有进行运动战的能力,而是通讯联络、指挥员的机动性差;王市集运动战计划没实现,不能说我们没有消灭敌人大兵团的能力和意图,而是说我们的同志缺乏战略眼光,轻易放弃了有战略意义的据点。”他指出这些运动战没打好的主观原因之后,概括地说:“指挥员的决心正确虽失败也是好的;指挥员的决心不正确,虽胜利也是应该研究的。战略方针不正确,由于战术运用、战斗英勇而胜利,也不能说战略方针是对的。”彭雪枫在第四师参谋长会议上的总结,实际上是对张震参谋长报告的补充、完善和高度的概括。

会后,彭雪枫把这次参谋长会议和第四师三个月反顽斗争的情况电报刘少奇、陈毅、赖传珠。华中局于5月25日回电道:“第四师在路西三个月的艰苦战斗,阻止了反共军东进,我军虽略有损失,但这是革命战争中常见的事,没有任何理由使我们悲观。在不久的将来,四师各部仍将壮大起来,成为党的主力之一部。望坚持各团营连建制,切实整训。”

在彭雪枫、张震等准备整训部队之时,得知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带领军部巡视团由苏北出发巡视各师,不日即将抵达第四师的消息。彭雪枫、张震与邓子恢未见过面,但对这位领导人的经历是了解的。邓子恢,1896年8月出生在福建龙岩县东肖区泉井村一个贫寒之家。1917年留学日本。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过龙岩农民暴动,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并任闽西苏维埃第一任主席。邓子恢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任财政部长时,遭受王明不公正的点名批判。红军长征之后,他和张鼎丞、谭震林领导闽西军民英勇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被称为“实干家”。现在这位德才兼备的领导人要来四师,彭雪枫、张震十分高兴。

6月9日,邓子恢一行来到第四师。他面庞白净,双鬓如丝,深深的眼窝,额下没有一点胡子。身上穿着单军装,打了副半截绑腿,光脚穿鞋。彭雪枫一看这位政治家年龄大了,穿戴不讲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他们一见面,彭雪枫紧紧握着邓子恢的手,亲切地说:“邓主任,你辛苦了,我和参谋长天天都盼着你们早日到来。”

邓子恢望着雪枫、张震,含笑说:“雪枫、张震同志,真正辛苦的是你们。你们带领四师官兵,坚持了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反敌伪顽夹击斗争,在最险恶的境况中保存了实力。你们光荣地完成了党和上级交给你们的战斗任务,我向你们表示亲切地慰问。”

邓子恢的话,温暖着彭雪枫和张震的心,他们深深感到上级对他们是多么了解、体贴和关怀,两位将军激动得不知说啥好。

召开欢迎邓子恢主任大会之后,彭雪枫、张震与邓子恢促膝长谈,交换意见。第一次见面,他们都有相见恨晚之感。彭雪枫深有感触地对《拂晓报》的记者李克弱说:“邓主任很平凡,但到哪里都被人拉扯着,原因很简单,第一他是群众自己的领袖,第二他具有共产党人政治家的刻苦耐劳、不厌不倦的精神,与刘少奇同志相似的谦逊和蔼与深入切实的风度。”

根据邓子恢、彭雪枫、张震的意见,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决定,第四师于6月23日进行整编,将十一旅三十三团分别编入十旅二十八、二十九团。又将十二旅三十五团补充三十二团,十一旅辖三十一、三十二团。十二旅直属队撤销,各旅骑兵连编入骑兵团,连同特务团、三十四团共3个团由四师直接指挥。

7月19日至25日,第四师在淮宝县仁和集召开了军政、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先有区党委和军政委员会领导人参加,后扩大到旅团干部。邓子恢代表华中局参加了会议。彭雪枫在会议上代表第四师军政委员会作了专题报告,总结与检查了建军、建政、根据地工作和三个月反顽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谈到三个月反顽斗争失利时,彭雪枫不强调其客观原因,而是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检查,推心置腹地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张震和邓子恢亲眼看到了彭雪枫坦荡无私,光明磊落,从不委过于人的品质,心里极为敬佩。邓子恢在会议结束时代表华中局作了总结。他指出:“四师3年来,在部队的创建与发展,根据地的建设,伪军的争取,统战的运用,知识分子的吸收,干部政策的执行,作战的胜利方面,都有显著成绩,对整个华中起了很大的配合推动作用。因此,四师在3年斗争中,认真执行了党的路线、政策和党的任务。”邓子恢分析了三年来四师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绩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师首长坚强的领导。他在谈到四师三个月反顽斗争遭受失利时说:“还不能说是失败,因主力、干部大部保存,党在群众中留有深刻的影响,还有少数党员潜伏在群众中,并保存与一部分两面分子的关系,在肖东、宿东还保存着部分地方武装,是将来恢复的基础。”四师的路西斗争,支援了苏北,没有四师的斗争,就没有苏北的胜利。同时,邓子恢在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帮助四师总结了这次反顽斗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对四师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意见。

彭雪枫是一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高级将领,四师在三个月反顽斗争受挫后,一度受一些人的误解。他听了邓子恢的报告,好像遇到了知音,感激和鼓舞交织在一起,使这位儒将重新焕发出充沛的精神力量。彭雪枫亲自草拟电报并发出,要求邓子恢担任四师政治委员,不久就得到党中央的批准。

陈毅军长对彭雪枫师长严于解剖自己的品质,给予很高的评价。后来他在《追忆彭雪枫同志》一文中写道:“多年在斗争中有功劳的人,如雪枫同志,他敢于揭露自己,批判自己,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同志应向他学习的。”“他生平的一切长处,为人人所共睹,而近年这点尚不大为人所知的美德,我认为特别值得介绍出来。”陈毅军长在《哭彭八首》之一中赞道:

整风事不易,
自省更为难,
洗濯冒冰雪,
佩君不畏寒。

彭雪枫带领第四师主力在洪泽湖东整训之后,于9月返回湖西,师部进驻半城。这时,四师十旅与三师九旅对调了建制,成立了淮北军区,由彭雪枫兼司令员,邓子恢兼政治委员。从此,彭雪枫与淮北区党委书记邓子恢、副书记刘子久,淮北行政公署主任刘瑞龙、副主任刘玉柱以及四师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等同志,全力投入巩固、发展、建设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作。

-----------

①采访刘瑞芳少将谈话记录,1985年6月16日

①采访程朝先谈话记录,1985年6月15日。

①张震:《三个月来反顽斗争在军事上的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军事杂志》第一卷第七期,1941年6月1日。

①彭雪枫:《三个月来军事斗争检讨与今后战术改进问题》,《军事杂志》第一卷第七期,1941年6月1日。

②《新四军第四师大事记》,第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