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6日,天气微阴,寒风轻拂。这一天,新兴集打扫得干干净净,大街小巷贴满了红色标语,四门两边贴着对联:“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横联:“热烈欢迎胡服首长来我支队检查工作。”
吃过早饭,新四军游击支队直属机关、警卫部队、随营学校、拂晓剧团、群众团体等数千人,唱着抗日救亡歌曲,齐集在新兴集南门外的一条大路两边,期待着化名胡服的刘少奇的到来。
忽然,正南方向数匹铁骑飞驰而来,党中央代表、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来了。他和徐海东、刘瑞龙、李毅、潘琪、刘彬以及徐海东夫人周东屏等人于10月中旬从竹沟镇出发,途经确山、汝南、项城、界首镇、张村铺等地来到新兴集。
彭雪枫、吴芝圃、张震、肖望东面带笑容地迎上前去,与下了马的刘少奇、徐海东、刘瑞龙等人一一握手、问好。这时大路两旁欢迎的人们高呼“欢迎胡服同志!”等口号,喊声响彻原野。拂晓剧团的小战士,用竹竿高高地挑起一串鞭炮,鞭炮在响声中冒着硝烟和火花,气氛更加热烈了。彭雪枫陪同刘少奇在欢迎的人群中间走着。少奇向人们招手致意,然后进人新兴集东街,住在一座较为宽敞的农家屋里。
晚上,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小剧场举行干部欢迎大会。彭雪枫司令员陪同少奇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登上主席台。彭司令员款步来到桌前,含着笑意说:“中央代表胡服同志长途跋涉,不辞辛苦,来到新兴集检查我们的工作,我代表新四军游击支队全体指战员表示热烈欢迎!”
小剧场里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干部们举目细望这位头发斑白、身体修长的中央领导同志,只见他衣着朴素,打着绑腿,庄重大方,不由得内心产生万分敬佩之情。
彭司令员接着说:“目前,日寇开始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将其主要军事矛头指向我军和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之流与日军勾结策划‘反共’、‘限共’、‘融共’的阴谋,指使顽军进逼我根据地,妄图消灭我军。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日夜盼望中央首长检查指导我们的工作,今天总算盼来了。现在,我们欢迎首长讲话!”
小剧场里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少奇面带春风地说,同志们,你们挺进豫皖苏以来,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很快,打了许多胜仗,解救了沦陷区的民众,开辟了抗日根据地。你们辛苦了!党中央、毛主席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特派我来向大家致以亲切地慰问!他向大家敬礼。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彭雪枫听着少奇的讲话,心里格外激动。他率领这支部队挺进豫皖苏,整整一年了。一年来部队是在不怕困难、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精神下壮大和巩固起来的,唤醒了300多万呻吟在敌人铁蹄之下的人民。全支队参战60次,毙俘敌伪300余人,缴获重机枪6挺,步枪、马枪1400枝,轻机枪22挺,炮3门,骡、马150余匹。在悲壮激烈的战斗中,大家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勇敢顽强,视死如归。营长耿进才、副营长陈光勋等许多同志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慷慨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今,党中央派胡服同志慰问我们来了,怎能不叫人激动万分呢?
胡服分析了抗日形势,指出了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妥协的阴谋。他气愤地说,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时,汪精卫和顽固派里应外合,投降日寇,企图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下毒手。在反对投降妥协的斗争中,党中央的方针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志们,只要我们坚持斗争,不怕谣言,不怕威力,不怕刺刀,我们就能团结,就能进步,就能消灭汉奸,就能赶走日寇,就能建立繁荣富强的社会!
随少奇同行的徐海东与彭雪枫是老相识了,他们一起参加过陕北直罗镇战役和渡河东征战役,是亲密战友。战后,彭德怀、徐海东、彭雪枫、郭述申曾合影留念。今日在抗战敌后的新兴集会面,倍觉亲切,长叙旧情。彭雪枫指示拂晓剧团组织一个晚会,隆重欢迎驰名中外的徐海东将军。拂晓剧团赶排了一出《徐大将粉碎日寇扫荡》的京剧,在欢迎晚会上演出。
在一阵锣鼓声中,日本指挥官上场报名道:“我乃龟田王八郎是也,奉命扫荡八路军徐海东部。久闻徐将军骁勇善战,名扬中外,此行实在令我胆战心惊……”(京剧唱词)
接着,扮演徐海东将军的演员挥舞战刀上场报名“:我乃徐海东是也,湖北人氏,窑工出身,参加红军,百战不死,九次负伤……”
经过一场激战,红军全歼日军,剧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徐海东将军豪爽地大笑起来,赞道:“演得好!演得好!”
第二天吃早饭时,徐海东一见彭雪枫就问:“雪枫同志,你们是怎么组建这个拂晓剧团的?”
彭雪枫介绍了组建拂晓剧团的经过。
徐海东听了以后,笑着说:“雪枫同志,这‘彭家班’名不虚传呀!”
“你们在敌后艰苦的环境里现编现演的方法很好。”坐在旁边的刘少奇插话说,“我们不仅要和敌人真刀真枪地打好军事仗,而且还要利用报纸和剧团打好宣传政治仗。这些做好了,我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彭雪枫表示赞同。
刘少奇来到新兴集以后,听取了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彭雪枫关于支队在豫皖苏一年来的工作汇报,检查了游击支队的全面工作。他指出:“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发展和豫皖苏根据地的创建证明,党中央、毛主席进军敌后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也证明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他认为:游击支队是我党在抗日战争中于敌后创建的最好的一支部队。各项制度与组织均已建立,基干部队已开始走向正规化,具有老部队的优点。他向中央书记处及朱德、彭德怀、张闻天、项英报告彭雪枫部的情况时说:
我已到彭处,该部初步情况简报如下:
连日来听取报告,阅读文件,并在十月革命节大会上检阅彭雪枫部之大部,所得情况印象如下:
一、雪枫基干部队七个团、一个总队和直属队,共有7369人,枪支共4395枝,內轻机枪70挺,马165匹。
二、由地方党组织及收编地方游击部队,用新四军番号者有两个独立大队(独立营)约200人,枪支够用。
三、基干部队已开始走向正规化,部队的各种制度与组织均已建立,服装整齐,情绪很好,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已具有老部队的各种优点,而弱点则更少些。
四、部队纪律好,统一战线工作好,与民众关系好,且常能作战,已获得许多胜利。但相当大规模的战斗尚未经验过,部队还是新素养,连以下干部缺少战斗经验。
五、此间局面尚有大开展之可能,给养完全有办法解决,无须延安及军部供给,只要有干部,在年內扩大雪枫部队二至三万人完全可能作到。
接着,少奇详细地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发展华中,坚持东进的战略意图和方针政策。他还指出:你们要进一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实行合理负担,积极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和改造政权,首先要创建永城、夏邑、肖县、宿县4个县连成一片的根据地。又要在睢杞太鹿商亳等地建立小块根据地,以便将来连成大块。少奇说,你们背靠大后方,现在日子比较好过。这里是延安到华中、山东的一条通道,敌人会千方百计地破坏它,所以要有两手准备。假如敌人打通平汉路,你们就向西发展;若相持下去,你们要向东发展,争取苏北,与山东连成一片。
少奇在新兴集住了20多天,检阅了新四军游击支队3个主力团、警卫部队和机关。他经常彻夜和彭雪枫分析抗日战争的形势,研究政权建设、军政工作、发动组织群众、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项工作。在谈话中,少奇态度诚恳,语调亲切,见解独特,说服力极强,使雪枫受教育颇深。雪枫感动地说:“你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彭雪枫司令员为了贯彻落实少奇的重要指示,立即召开干部会议,作了《打仗第一,胜利第一,消灭敌人第一》的报告,号召全体指战员英勇杀敌,巩固扩大根据地,为建设党的铁军而战斗。接着,彭雪枫发电报给开辟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张爱萍,叫他返回津浦路西新兴集六支队。张爱萍带领三支队、宿南大队到达新兴集,与彭雪枫相见。他说:“今夏我和刘玉柱同志带着你致国民党皖东北专员盛子瑾的亲笔信,前往皖东北专员公署,会见了这位戴签系统的红人,向盛谈了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表示诚心诚意与他合作抗日,但他踌躇不决,未达成协议。这时,统治安徽省的桂系顽固分子黎纯一,强迫盛子瑾交出由其兼任的泗县县长的职权,企图把盛轰出皖东北。在盛子瑾危难之时,我们带领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一部,配合赵汇川支队,击败了顽固分子黎纯一部,为盛子瑾解忧排难。此后,我们再与盛会谈时,他才率部与我军合作抗日,同意我们在皖东北设立办事处,并帮助我们解决急需之粮。就这样,皖东北的抗战工作就搞起来了……”
“你们的工作很有成绩,我表示热烈地祝贺!”彭雪枫当即向张爱萍传达了少奇的重要指示,说:“中原局命令,三支队、宿南大队和盛子瑾的‘六抗’组成我游击支队第四总队,由你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路东。我们决定派张太生同志率领支队主力第一团及党政军10余人,随四总队远征。”
“何日出发?”
“12月21日。”
那天,阳光和煦。彭雪枫司令员走到四总队同志们的面前,说:“同志们,今天你们奉命奔赴路东开辟新区,这是一件大事!我希望大家对党忠诚,齐心协力,排除万难,再立新功!……”
之后,张爱萍告别彭雪枫,带领四总队长途跋涉,穿过铁路,首战栏杆山区,痛击敌人,荣获大胜。嗣后,向洪泽湖边进发。
这时,安徽省政府得知盛子瑾与我合作抗日,立即委任顽固分子马馨亭接替盛子瑾为“六抗”司令。同时,马馨亭又纠集地方实力派拍逸荪带领人马,威逼盛子瑾交出兵权。盛子瑾大怒,坐卧不安,苦无良策。张爱萍总队长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心发起大拍圩子战斗。在此战斗中,战士们突破圩寨,英勇冲杀,不怕牺牲,将顽军大部歼灭。马馨亭、拍逸荪一看命在旦夕,急忙带着护兵逃出重围。马馨亭跑到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告了盛子瑾一状。安徽省政府免去盛的专员职务,盛子瑾张口大骂。这一下惹怒了安徽省政府和五战区的头头,他们通缉抓捕盛子瑾。戴笠听说盛子瑾处境困难,就推荐盛到苏鲁战区总指挥李明扬那里当纵队司令。盛子瑾接到电报,做好一切准备,然后带着他的太太杨文蔚,从管镇偷渡淮河逃跑。张爱萍得知这一情报,速告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当盛子瑾经过来安县半塔镇时,罗炳辉将军带领新四军第五支队,将盛的人马包围缴械。这时,刘少奇正好在江北指挥部,立即找盛子瑾谈话。盛默默不语,心里极为难过,不愿留在皖东北。我军还了他的财物,礼送出境。“六抗”部队留在皖东北,奉彭雪枫之命进行了整编,投入抗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