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树在人民心中的碑

1939年9月6日,游击支队进驻河南永城、安徽涡阳之间的新兴集(这个地方旧称“灵奶庙”,俗称“龙奶庙”)。集四周是一片洼地,东西长30里,南北宽20里的李家湖地处淝河上游,十年九涝,每到秋后墙倒屋塌,难民出外逃荒,一片灾荒景色。为了祈福避祸,老百姓修了一所“龙奶庙”供奉龙王奶奶,求神保佑。

这年残夏,阴雨连绵,积水横流,新兴集周围又变成了一片汪洋,禾苗淹没殆尽,人民生计不堪设想。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看着灾情,听着老百姓哭爹喊娘的悲惨呼声,心里十分难受。他想:“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老百姓是我军的“根”,军队是为民众保国抗日的。现在新兴集老百姓灾难深重,我们新四军应该为民解除疾苦。

于是,他决定挖一条沟,把大水引入淝河。他白天带着政治部的洪波勘察地形,晚上找房东王心乙调查情况。

紧接着,彭雪枫召集新兴集农抗会主任赵清山等干部开会,他说:“赵主任,我们想在长岭子挖一条沟,把灾水引到岭南,流入淝河!”

“不,不行啊!”赵清山含泪向彭雪枫讲述了一段辛酸的往事。

有一年发了三场水,新兴集饿死100多口子,不少人卖掉儿女,流落他乡。留下来的人们为了活命,都去长岭子挖沟。这时,岭南富绅张立朝挑动当地村民阻止挖沟。岭北村民不服气,选派刘成斌出头,跟张立朝打了3年官司。张立朝花钱买通了一个狗官,此人叫双方在岭子上抽签,只让岭北村民挖一条儿浅沟,结果沟没挖成,反而惹下麻烦,下大雨时高岭的水倒灌进李家湖,加重了灾情,新兴集的人们又坠入苦海。张立朝还煽动村民说:“李家湖水过岭南,人人要遭殃,十年九逃荒,儿女离开娘。”所以只要新兴集群众一动手挖沟,岭南村民就全部出动,肩扛锄头,手拿棍棒,与岭北人对打起来,有时双方打得头破血流,叫骂连天,哭声不断。从此,岭子南北的村民结下冤仇。张立朝死后,岭南政权由他侄子张占元掌握。民国初年,新兴集由孙怀公出头同张占元打了几年官司,大伙儿自动募过不少钱物,可是“刮民党”把他们的钱全部塞进腰包里,从来不理民事。至今,这场官司还没有打完…“…

在长岭挖沟,把灾水引入淝河,有利于民,必须立即办理!”彭雪枫斩钉截铁地说“,岭北的人不能把岭南的群众当仇人,大家都是一家人嘛!你们长期结下的冤仇,是这个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

一个农抗会干部问“:彭司令,这事情怎么办好呢?”

彭雪枫说“:依我看,先派屈帆、刘海芳等同志与你们一起前往岭南,军民同做岭南人的工作,打通思想顾虑,消除隔阂。同时,我致电国民党涡阳县县长廖粹英以及岭南统治首领张占元、刘洪儒、张保舟等人,与我部一起召开军民座谈会,教育他们改邪归正。”

大家高兴得拍手叫好。

召开军民座谈会的那天,廖梓英、张占元、刘洪儒、张保舟等人和新兴集的群众代表都来了,加上部队的领导,大约有20多个人。等大家坐定之后,彭雪枫首先讲明四海一体、唇齿相依的关系,最后说:“我军是老百姓的护兵,老百姓是我军的母亲。为民除灾,原为我军本分。根据这个原则,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根除水患,我军决定在长岭子挖沟,把灾水引入淝河,望廖县长、张绅士、刘绅士大力协助……”

张占元、刘洪儒、张保舟一听,顿时慌了手脚,三人你看我,我看你,一副哭丧相。张占元是个聪明人,慌忙站起来赔着笑脸,点头哈腰地说:“俺们接受彭司令的意见,不过,能不能让岭北人给岭南人赔偿一些钱粮呢?”

彭雪枫解释道:“不行。你们想一想,若让岭北人赔粮给你们,他们吃什么?你们今天已经看到了,这里的人饿得躺在路旁,嘴里往外淌黄水哩。你们不难受,我们新四军可心酸呀!”

“要不,就少给一些,赔钱也行嘛。”

“我开头就给你们讲了,要识大体,顾大局,挖沟不是做买卖,千万不要在这里讨价还价。”彭雪枫理直气壮地说,“粮钱一概没有,岭子南北的人民都是一家人,我们都当亲人看待。如果岭南人民受灾,我新四军也全力抢救。”

廖县长一看赔钱难办,也随声附和说:“我看就按彭司令说的办,将军考虑问题十分周到啊。”

张占元、刘洪儒、张保舟也只好表态同意。

挖沟的喜讯一传来,新兴集顿时沸腾起来了,成群结队的老百姓都来找彭雪枫,纷纷要求提前挖沟。第三天,彭雪枫率领军民冒雨破土施工,男女老幼你追我赶大干起来。这时,岭南的老百姓也都扛着工具跑来了,大家欢聚一堂,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小小的工地竟挤满了一万多名劳动大军,车来人往,熙熙攘攘,歌声阵阵,热火朝天。大家说着,笑着,议论着。

工地上,人们传颂着“将军碑”的故事:新四军游击支队在书案店驻防时,曾被人民群众称赞为:“天下文明第一军”。当时,群众自动凑钱采石,要给彭司令立碑纪念。他听到后,立即让政治部派人劝阻,但毫无效果。不久,永城、书案店等地村民抬着“彭公雪枫德政碑”,褚家湖的乡亲高举“万民伞”,韩家湖的乡亲打着“千人旗”,又吹唢呐又放炮,隆重地送到书案店游击支队司令部驻地。

这块“彭公雪枫德政碑”碑额横批为“民族干城”,两侧对联为:“救民涂炭恩泽同山河并寿;益国盘石功勋共日月齐辉。”碑文为:

民国二十有七年岁四月甲辰,日寇陷落永城。寇氛所至,庐舍为虚;奸淫屠杀,无择人畜;焚烧抢掠,有逾虎狼。倭踪过后,盗贼蜂起,抢劫绑架,日有所闻。原野之尸骸相望,人民之生计日蹙。继而建立伪政权,扫荡乡郊区。风声鹤唳,一日数惊,扶老携幼,盲目奔逃。襁褓号啼,则弃诸草泽之中,翁媪龙钟,则委于复墙之内;罹其难者,虽八旬老妇有不免于被日寇奸污者。禽兽暴行,惨绝人寰,诚千古未有之浩劫也。而官府一逃杳无音响,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适有人来自睢杞淮太之间,传语曰:彼地有新四军彭公雪枫者,打击敌寇,安定人心,收抚流亡,恢复耕织,今秩序日井然矣。行将挥师东进,朝发可夕至也。人民闻此,举欣欣然,转相传告。

不意眼欲穿而师不至,天将雨而衢复霓。人民盼极而怨,向之欣欣然者,举疚首蹙额曰:彭公其弃我乎?不然,吊民之师,奚后我耶?忽于一朝之间,遍野军歌嘹亮,旗帜鲜明,军容严肃,让路而行,观者曰:此其新四军平?不然何纪律严明以至于斯?既而果然,乃沿村奔走传告,争相以箪食壶浆相迎于途。并泣而言曰:吾师至,今而后有宁日矣,因遮道相留,彭公即驻节书案店及其周围村庄。军至如归,安若家人。驻节甫定,即派队东进,打击日伪,消灭盗匪,并帮助建立抗日革命政权,成立人民抗日救国组织,时未半年,日寇已不敢逾越城外一步,而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矣。父老相与聚议曰:“彭公救民水火,军民亲如一家,古岳家军不过如是,必须勒石记之,以传后世。此不特表彰公之德政,亦以志吾民族之不可侮也。”余闻之,喜极而泣,力促其成,并遵父老之嘱,将此举之巅末以叙。文成击戟而歌曰:日寇猖獗兮,祸我国疆,万民涂炭兮,日夜徬徨,彭公一怒兮,国威扬,整我师旅兮,恢复我边疆,吊我民兮,转凋敝为阜康,驱彼腥膻兮,一清我土宇,国旗灿烂兮,永辉煌。

邑人苏有为撰文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三月谷旦

彭雪枫说啥也不接受“彭公雪枫德政碑”,骑马外出了。后因群众求见彭雪枫心切,张震参谋长把他找了回来。他说:“我彭雪枫有什么本事?怎敢接受这种大礼?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在书案店东头的广场上接见群众时这么讲:

人民的赞誉,是对我们的信任,人民的呼声,是对我们的嘱托。我们共产党人一向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没有无产阶级,就没有共产党;没有千千万万的群众参加,中国的民族革命战争就不可能成功。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绝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空话,而是衡量革命与反革命的标准。一个政党,一支军队,要是脱离了人民,必然会堕落变质,失败毁灭,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格言。至于人民立碑对我的赞誉,就不敢接受。要是没有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全军的努力,任何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也会一事无成的。因此,我要把这全部归还给我军指战员和全体人民。

军民经过一个星期的酣战,很快地挖成了一条2公尺深10多华里长的排水沟。李家湖的积水立刻顺畅地从这条沟流入淝河。老百姓看着沟里哗哗流淌的灾水,对新四军说不尽的感激。一位白胡子老人跑到彭雪枫跟前激动地说:“彭司令,真稀奇,俺老汉年过70,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朝代,当兵的都是糟蹋老百姓的,到了共产党新四军手里,你们当兵的为俺们挖沟除灾,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呀!”

彭雪枫笑着说:“老大爷,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理当如此。您老人家都参战了,实在感人啊!”

赵清山带着新兴集的老百姓围上来,大家都让彭司令给新挖的沟赐名。彭雪枫认为这条沟位于新兴集,是岭子南北和睦团结的象征,又是新四军同两地老百姓合作挖成的,便说:“乡亲们,我看叫‘新新沟’吧!”

老百姓齐声赞道:“好!这个沟名好!”

1939年12月29日那天,狂欢的人流拥上新兴集东门内,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男女老幼争相叙说:“灾水流尽,苦日子可熬到头了,今后再无水患之忧了!”当时,新兴集民众隆重举行“彭公雪枫德政碑”立碑典礼。这块石碑,高一丈有余,宽一丈三尺,中书“陆军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兼陆军新编第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彭公雪枫德政碑”36个大字。碑文全文如下:

我新兴集,地本下洼,形似平湖,每遇霪霖,禾黍淹没,居民苦之。今夏暮月,阴雨连绵,水潦四溢,弥望滂沱,耘锄俱废,秋收锐减,灾黎疾首,哭声载地,为状极惨。被灾之氓,群相告语,非疏瀹宣泄,无以御水患而裕民生。惟事无首倡,工不克举。幸我新四军司令彭公,率吊伐之师,驻节于滋。见田园尽成泥淖,街市形同泽国,叹水利之不兴,罪灾祲之未已,遂动侧隐之心,欲勤决排之手。乃商同县长廖公,在新兴集东南,开挖新新沟。上自李家湖,下通淝河,军民合作,不日告成。时秋季九月也。沟渠既辟,隐忧尽去,乡里欢腾,万众悦服。愧无以报至德于万一,遂众议勒碑记铭,嘱予为文。予不辞聋聩,谨书俚词,聊表德政云。

前清五品衔尽先前即选
知县联辉刘奎壁撰
涡阳县第三区新兴乡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元旦敬立

这一次,彭雪枫没有接见群众,只是由政治部派人答谢人民群众的好意。他对政治部的同志们诚恳地说:“鞠躬尽瘁为人民,是我们新四军的本分,并非要人立碑歌颂,否则,岂不叫庸俗!”

1940年春,彭雪枫、张震、肖望东等带领军民又在李寨修了一条长达10多华里的排水沟,使永南积水从李寨流出,途经房关庄、纪庄、老杨庄、西园猪沟等地,注入“新新沟”,最后流入淝河。李寨的贫苦农民为了感谢新四军为民兴利除害,给这条沟起名叫“新四沟”,并在沟首立碑纪念。此碑碑额上书:“新四沟碑记。”碑上对联是:

前引前导与五亿袍泽谋乐利;
耐苦耐劳为三区广众造腴田。

后来,当地人民群众把这两条沟合称“雪枫沟”。由于兴修了水利,庄稼年年丰收,牲口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有很大改善。这时,老百姓开始唱起一首新民歌:

彭将军领导俺们挖沟打塘,
水涝虫灾一扫光,
“雪枫沟”流过长青水,
千年洼地变粮仓。

豫皖苏边区的人民群众对新四军无比热爱,而敌、伪、顽对彭雪枫率领的部队则恨之入骨。1941年夏天,顽军占领书案店、新兴集,他们大肆杀害革命群众。顽军对两处“彭公雪枫德政碑”亦大发淫威,乱枪射击,用绳子拉倒,致使碑身断裂,弹痕累累。他们妄图以此来解心中之恨,摧毁新四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信。《涡阳革命斗争史》中记载:

树在人民心中的碑,是任何反动派摧毁不了的。事后不久,人民群众即将这断裂的碑块视为家珍,分别藏匿起来,直至解放。1955年7月,新兴集人民政府根据人民的意愿,决定重修“彭公雪枫德政碑”,并新建碑楼一座,将碑重新立在新兴集大街东头路旁,上刻“永垂不朽”四字,至今犹新。

-----------

①立碑时间应为公历1939年。

①廖公即廖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