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军团首战长沙以后,在平江县长寿街进行整编。这时,彭雪枫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六师政委,郭炳生任师长。紧接着,红三军团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在永和市胜利会师,组成红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政委,朱德任总司令。月底,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第二次进攻长沙。彭雪枫指挥红六师官兵与敌多次激战,终因守敌工事坚固,难以攻克,最后撤出战斗,随红一方面军转到江西作战。
彭德怀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当三军团逐步向永丰以南之黄陂、小布地区收缩时,越转向苏区中心地带,越见不到群众,甚至连带路的向导也找不到。部队普遍怀疑这是什么根据地,还不如白区。原来是江西省总行动委员会(省委)对'放开两手,诱敌深入,大量消灭敌人'的方针提出异议,说这是右倾机会主义,是退却路线,而不是进攻路线。他们的方针是'打到南昌去',同总前委的决定是针锋相对的。他们始则对红军进行封锁、欺骗,控制群众,不要群众和红军见面;继则散发传单,发表什么告同志书,写出大字标语:'拥护朱、彭、黄,打倒毛××',这就不单是党内路线斗争,而是分裂党、分裂红军了。”①
彭雪枫看到这些分裂红军的标语,联想到红三军团第八军政委邓乾元企图分裂红军的事件。邓乾元在湖南大学读过书,工作能力强英勇善战,但骄傲自满,认为攻打长沙是“英雄式的拼命主义”。他认为彭德怀“独裁”,并诬蔑彭德怀对红三军团的领导是“部落领导”。曾为一件小事,受到彭德怀的训斥。于是,邓乾元召开红八军军事会议,提出五、八两军分家,脱离前委指挥。在邓乾元分裂红军之时,彭雪枫从维护党和红军团结的愿望出发,将上述情况向军团政治部和前委作了报告。当时,红三军团总政委滕代远和军团长彭德怀对彭雪枫反映邓乾元搞分裂的错误十分重视,马上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撤销了他的红八军政委和军委书记的职务,调任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科长。邓乾元内心不服气,借三军团召开各军党代表会议之时,再次致信党代表大会,坚持错误。最后,经代表大会主席团扩大会议决定“令其脱离红军,交给特委训练”。现在,彭雪枫发现有人又搞什么“拥护朱、彭、黄,打倒毛××”,内心实在不安。
12月22日凌晨,彭雪枫接到红三军团前委秘书长周高潮的通知:“彭政委:军团长让我通知你明天上午9时参加前委扩大会议。”
彭雪枫问道:“开会地点在何地?”
周高潮回答:“在前委驻地东山坝。”
彭雪枫按时到达会场,看到红三军团前委领导及各师师长、政委、司令部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均已到齐,会场寂静无声。
这时,军团长彭德怀走进会场。彭德怀把一封由“富田事变”领导人丛允中仿照毛泽东的字体并以毛泽东的名义写给毛的秘书古柏的伪造信,以及他们所发表的所谓近万字的《告同志和民众书》,交给与会同志传看。彭德怀说昨晚送这封假信的是一个普通农民,把此信交给周高潮,人就走了,追也追不到。他说:“当时我想,这样重大的事件,不派重要的人来进行商谈,而派这样一个普通送信人员,既不要回信,又不要收条,这才怪咧!更证明是阴谋。如果有人把敌人的阴谋信以为真,可能造成无可补偿的损失。”
彭雪枫和与会同志坐在会场认真地听着。
彭德怀认为这封信公开宣传打倒毛××,拥护朱、彭、黄,其目的是分裂一、三军团,拉三军团拥护省行动委员会。他说:“看样子不只送给我一个人,还可能送给朱德和黄公略等同志。如果真的送给了他们,这是一个最大的阴谋,处理稍一不慎,可能产生一个最大的不幸!当时在我的脑中回想着毛泽东同志建设工农革命军、建设井岗山根据地,传达'六大'决议、争取袁王联盟、严肃批评乱杀两个群众的事;关于当时不应该留五军守井岗山的自我批评;特别是古田会议决议,这一切都是正确的方针、政策,表现出政治家风度。毛泽东同志决不是一个阴谋家,而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这封信是伪造的,这是分裂红军、分裂党的险恶阴谋。”①
听到这里,彭雪枫和与会将领都认为这是一封伪造的信件,陷害同志,企图分裂红一、三军团,破坏总前委粉碎白军进攻的计划,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他们都很气愤。彭雪枫说:“好危险啊!”
“丛允中平日学毛体字,学得比较像,但是露出了马脚一一毛泽东同志写信,年、月、日也是用汉字,不用罗马字和阿拉伯字。”彭德怀继续说,“以战略方针来看,我赞成三军团编为第一方面军的建制,统一指挥,这是革命的需要。长沙撤退后,我赞成在湘赣两江间机动。现在军阀战争停止,蒋介石、鲁涤平以10万大军来进攻,为粉碎它,就必须谨慎而又有把握地打败它。诱敌深入,利用山地,依靠群众,增加自己战胜敌人的有利条件,这是完全正确的,我完全拥护这一方针。如果违抗这个方针而又坚持自己的错误方针,总前委即可撤销我的工作,何须用阴谋办法呢?我们对邓乾元也不是撤销了他的职务嘛。”①
会上,彭雪枫和与会同志顾全大局,维护党和军队的团结,一致通过了由彭德怀起草的反对“富田事变”宣言。他们坚决表示:“拥护总前委,拥护毛政委,加强一、三军团团结”!
会后,彭德怀派人把那封假信和红三军团的宣言送到黄陂总前委。
同时,彭德怀马上率领红三军团移驻小布,亲自邀请毛泽东来到红三军团给全体干部讲话。毛泽东深知,彭德怀的一举一动都充分说明他和他的官兵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12月24日,彭雪枫在小布参加了红三军团召开的干部会议。他听了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后说:“毛政委不但是一位少有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有独特见解的军事家。”
12月25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了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并亲撰大会对联,写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彭雪枫从毛泽东政委的一言一行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立志永远走毛泽东指引的道路!
红六师改编为红二师后,彭雪枫创办《猛攻报》、“火线剧团”,做好宣传工作。他领导的主力师荣获了“模范师”和“铁军”的称号。这时的彭雪枫,成为红军著名的青年将领。
早在红一、三军团准备东渡赣江时,黄云桥、郭炳生等师团干部反对过江,主张一、三军团分家,两军团夹江布阵。彭国平、邓萍、何长工、彭雪枫、黄克诚、黄春圃(江华)、李天佑、李志民、苏振华等同志认为,两个军团分开与敌作战,形不成一个拳头,力量不大,对粉碎蒋介石“围剿”极为不利,表示服从总前委的决定。在相互争论时,彭雪枫与郭炳生发生了争吵。当时,彭德怀支持了袁国平、邓萍、何长工、彭雪枫等人的正确意见,说这是在政治上树立毛泽东、朱德的旗帜,坚持革命团结,集中歼敌的好办法。彭德怀教育黄云桥、郭炳生等人克服地方主义,坚决不让一、三军团分家,使问题大体得到解决,但郭炳生的认识并不深刻。三军团东渡赣江与敌作战时,他的情绪有些反常,对彭雪枫有意见,不支持红二师的政治工作。师里打了胜仗,他沾沾自喜,四处吹捧,评功摆好;打了败仗,他变得脾气古怪,时而情绪消沉,时而牢骚满腹。
时令已经跨人1932年。这段时间,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抬头,各个根据地的反围剿都受了挫折,红军处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饥饿、疾病和死亡,像一只只张着血盆大口的猛兽,趁机向红军袭击过来。在环境、条件、生活艰苦的情况下,年初红军攻打赣州,月余未克,随即分兵东人福建,西进湘南,南攻广东水口,北打宜黄等地,打来打去,反而使红军损失很大。官兵的厌战情绪蔓延开来,有些人害怕生疟疾,害怕跟敌人打仗,非战斗减员人数剧增。这年盛夏,蒋介石调集反共大军,拼着全力组织第四次“围剿”。在即将来临的残酷斗争而前,红军内部革命斗志薄弱的人动摇了,更严重的是有人不但吓昏了头脑,丧失了斗志,还想投奔到蒋介石部下,当一个可耻的叛徒。
红二师在江西宜黄、乐安地区驻扎时,一天师长郭炳生从军团部开会回来,愁眉苦脸,心事重重。他对彭雪枫说:“如今我军连遭败绩,听说蒋介石又要组织第四次'围剿',眼看大军压境,敌强我弱,摧毁苏区,消灭我军不成问题,看来革命完了。”
彭雪枫很不喜欢郭炳生。郭炳生呢,也讨厌彭雪枫。他俩时常发生口角,有时甚至顶撞起来。彭雪枫觉得郭炳生爱说大话,爱出风头,私心较重,好随风倒,革命意志很不坚定。彭雪枫听到郭炳生说“革命完了”,便有力地回了他一句:“革命永远完不了。革命像高山,风吹不倒,地震不摇;革命就像江海,永不干枯;革命的火炬,永远燃烧!”
郭炳生脸一板,说:“雪枫同志呀,革命不能光讲大道理,要看到我军面临的环境是困难的。”
彭雪枫耐心地说:“我承认这些困难。老子说:'图难乎于其易,为大平于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只要我军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敌军。”
郭炳生红着脸争辩说:“要知道,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比第一、二、三次'围剿'更厉害,更残酷,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啊!我看红军战胜敌人的把握不大。”
彭雪枫知道一时很难说通郭炳生,只有等待时机逐步启发引导才行,于是,他向郭炳生说:“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我们指挥员决不能松懈斗志!”
“哪个松懈了斗志?”郭炳生恼羞成怒,硬起了颈根,生气地说,“我郭某人是从战局考虑的。我当兵打仗从来没有怕过死,怕死不会来当兵。”
彭雪枫看到郭炳生这个样子,再也没有和他多争。
夜里,彭雪枫躺在床上想起这么一件事:红三军团和红四军攻打赣州敌十二师三十四旅时,因为“铜赣州”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彭德怀命令彭雪枫、郭炳生率红二师在赣州城外挖坑道,但因城南地势低,水位高,屡挖屡垮,爆炸几次,均未成功。当时,郭炳生大怒,踢桌摔凳,指桑骂槐,说是彭雪枫抓了部队政治工作而造成的。不久,蒋介石派陈诚、罗卓英纵队自北南来,增援赣州。敌人渡赣江,与城内守敌会合。在敌我发生激战时,红二师掩护红一师撤退。彭雪枫指挥部队与敌血战,杀伤了大批敌人,打破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分割包围的态势。在这个关键时刻,平时作战勇敢的郭炳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敌人反扑之时,彭雪枫独当一面,冒着枪林弹雨,不顾个人安危,来回奔跑在各团之间,果断地指挥部队边打边退,胜利地完成了掩护撤退任务。之后,郭炳生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为了挽救这位并肩作战的指挥员,彭雪枫向军团长彭德怀反映了郭炳生的思想问题。三军团派组织部长黄克诚前来乐安红二师驻地,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对郭炳生的错误进行了严厉地批评。以往气势汹汹、骂骂咧咧的郭炳生,今天站在大家面前,脸色很难看,出人意料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说自己私心重,爱嫉妒,爱打骂士兵,对彭政委不尊重,想起来很痛心……会议结束时,黄克诚代表军团长彭德怀对郭炳生提出要求和希望,郭炳生表示吸取教训,痛改前非。会后,红二师领导分别到各团参加休整,彭雪枫到七团,郭炳生到六团,李志民到五团。
一天,敌方陈诚、罗卓英纵队突然向红二师袭击,恨不得一口把红军吞下肚里去。彭雪枫率领七团及师直属队迎头痛击敌人,掩护五团和六团转移,但由于敌人炮火密集,来势凶猛,红二师处境十分不利。这时,敌人的后续部队已经赶到,终于将红二师冲散。彭雪枫指挥部队边战边退,辗转于崇山丛林之中,黑夜冒着大雨,踏着泥泞小路,到达凤岗圩。江西军区司令员陈毅同志安排师直及七团暂住此地。此时六团已向主力靠拢。天色大亮,正当彭雪枫着急之时,师政治部主任李志民派来侦察员报告:师长郭炳生带着师特务连和李志民率领的五团会合,现在巴山扎营。李志民在雨夜行军中连摔几跤,扭伤了右脚腕,行动不便,疼痛难忍。彭雪枫当即写信一封,命李志民明早前来凤岗圩,把七团和师直带回苏区休整,他即去五团。李志民坐担架出发后,彭雪枫始悉郭炳生挟持五团及特务连北人白区。此时此刻,他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郭炳生企图叛变投敌,逃避业已到来的第四次“围剿”。为了挽救五团,彭雪枫决定立即行动。他将师直及七团略事安排之后,对七团团长说:“你们在这里,等待李主任到来,把师直、六团、七团带到东韶地区休整,我去寻找师长他们。”说罢,他挑选了15名年轻力壮的战士准备潜行北上。①
“政委,几时出发呢?”七团团长关切地说,“多带点人吧!”
“事木宜迟,马上出发!”彭雪枫果断地说,“我去营救郭师长及五团,带的人少而精为好。”
“政委,万一在途中碰上陈诚、罗卓英纵队怎么办?”七团政委问道。
彭雪枫说:“真的碰上敌人,我们人少目标小,作战灵活性大。”说毕,他和七团领导握手告别。
彭雪枫他们挎着手枪,背着步枪,腰里别着手榴弹,跃马扬鞭,向抚州方向追赶而去。但是,连行五日,未见五团一点迹象。郭炳生到哪里去了?五团又在何方?难道他们西渡赣江,误人敌营?彭雪枫心里想着,扬鞭催马,带着壮士们在抚州的崇仁县境内寻找。
一天傍晚,彭雪枫发现前边有一支部队在运动。他心急如火,催马上前,大声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喊声划破傍晚寂静的天空,清晰地传入战士们的耳中。原来这支队伍是五团的前哨连,他们一看彭政委一行赶来了,喜笑颜开,列队欢迎。彭雪枫望着几日未见的战友,恍如隔世,心里格外难受。战士们围着彭政委,也表现出无言的悲凄。
来到五团团部,郭炳生仍然故作镇静。团长白志文等干部围上来问饥问渴,坚决要求回主力去。伟大的战友之情,感动得彭雪枫几乎流下泪来。
晚饭后,彭雪枫看望全体官兵,碰上师通讯排长彭雄同志。彭雄是江西省永新县人,井岗山红军的一员。长沙战役时,他任彭雪枫的通讯员,去年提升通讯排长。他为人正直,作战勇敢。在富田战斗中,他冲入敌阵,缴获了一枝手提机关枪,三支驳壳枪,一支步枪。这次他跟随郭炳生行动。
彭雄把彭雪枫拉到一边,小声地说:“郭炳生这几天的行为极为可疑,他给大家讲话时说你在突围中光荣牺牲了,六团和七团损失惨重!……”
彭雪枫听着,脸色大变。但是,他还是带着几分自嘲的口吻说:“我不是还活得很好嘛,六团、七团也没有什么损失。”
彭雄说:“我看这是个先兆,郭炳生起码是为了躲避第四次'围剿',要当土皇帝享福去。他一面给我们施加压力,断粮断饷;一面背着人整天观看赣江以西的地图,在'抚州'上划了一个红圈。我看这家伙正在玩花招哩!”
彭雪枫深知彭雄观察郭炳生的情况是真实可信的。他满腔怒火,愤愤地说:“我们五团及特务连的指战员是好的,搞阴谋诡计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彭雄听着,连忙扭头看了看四周,心想:墙里说话墙外听,假如他与彭政委的谈话有人听见,必将招致大祸。他说:“政委,我们马上回去,明天就走!”
“你放心吧,我会处理好这一切的!”彭雪枫吩咐道,“这件事还没有调查清楚,你一定要保密呀!”
彭雪枫离开彭雄,看望慰问了五团、特务连官兵,召集干部开会,告诉大家“七团和师直到了中央苏区”,并说:“六团和师部失掉联系的时候,全力向苏区方向运动,找到了师主力。五团为什么向抚州方向的白区运动呢?”他的讲话,使大家心明眼亮,坚决要求回苏区去。会后,团长白志文也向彭雪枫汇报了郭炳生的可疑行动和反常情绪。
彭雪枫返回屋内踱步沉思,忽然院子里响起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仔细一听,知道是郭炳生来了。
彭雪枫第二次见郭炳生,说不清是惊是恨,但大大出乎意料的是他的心情反而平静下来了。他望着郭炳生,严厉地说:“郭师长,你这个火暴脾气,遇事考虑不周,为何要把部队带到白区来呢?你冷静地想一想,就凭你带一个多团的人马,能逃出蒋介石的手掌,能打到赣江以西去吗?”
郭炳生听了彭雪枫的批评,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双很不自然的眼睛,凝望着彭雪枫那张严肃而亲切的脸,撒谎说:“我带五团突围后,敌人跟踪追击,逼迫我们转移到这里来了。”
“不对吧?!你们驻扎巴山,并无敌军追赶,李志民同志的右脚扭伤,我令他速来七团,为啥人家刚走你就把部队带到白区来呢?”
“我对你有意见,一时头脑发热,满以为把部队带到此地,可以给你一点颜色瞧瞧,好让你担惊受怕。万没想到,这里距离敌据点很近……雪枫兄待人诚恳,德高望重,还求你看在我俩共事多年的情分上,饶了我这一次吧!我愿与你带领二师杀敌立功,将功补过!”
“你对我有意见,应该及时向军团领导反映,绝不能拿部队出气,更不能拿打仗当儿戏。”
郭炳生听了雪枫的话,面色苍白,心惊肉跳,羞愧难言。
彭雪枫说:“好了,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别记在心里,以后千万不能这样鲁莽。”
郭炳生心里想,自己投敌未成,让彭雪枫抓住了把柄,原先估计彭雪枫一见他,肯定要扣留他,万没想到竟如此简单地说了几句。可是转念又一想,彭雪枫是一个有头脑的政委,他对此事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如果他给彭德怀告上一状,自己就要掉脑袋的!于是他的心里仍然沉重不安,他用疑虑不安的目光望着雪枫,不说一句话。
第二天黄昏之后,彭雪枫、郭炳生带领部队南返。深夜,狂风骤起,大雨如注,雷响路滑,伸手不见五指。叛徒郭炳生乘此溜走,逃往抚州,变成了可耻的叛徒。不久,他担任国民党暂编第三十七师师长。1933年3月22日,郭炳生指挥该师进攻红军,败退广昌辽陂,被当地红军包围。郭炳生在逃跑过程中,被红军击毙。
彭雪枫率领五团、特务连经过13个昼夜的奋战,终于到达东韶地区与师直属、六团、七团汇合休整。陈毅回忆此事时说:“这件事,彭雪枫办得很好,挽救了部队,表现了我们红军政工人员的领导作用。这个时候,我看出他应付事变的机警和能力。”后来,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全苏大会上,为了表彰彭雪枫挽救部队之功,中央军委授予他一枚光荣的“红星奖章”。
-----------
①《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第163页。
①《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出版,第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