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宁夏旅平学生会
1929年冬至1930年初,一批由宁夏平学毕业和从西安村兰州转学的部分宁夏学生纷纷到北平求学。当时,在北平中国大学学习的有袁金章、谈尚彦、雷启霖、刘廷栋,在国民大学学习的有李雨村、吴元珲,在北平大学农学院学习的有殷占雄,在弘达学院学习的有孙殿才等人。他们为了联络感情,团结同学,砥砺学识,探讨桑梓各项建设,建议持督促地方政府更好地治助宁夏,明袁金章(时兼北平市国民党党党资助干事),殷占雄、雷启霖等人倡议,并得到宁夏同乡北平市国民党党部张天吾、张明经等人支持和资助,于1930年春正式成立了宁夏旅平学生会。首届委员有殷占雄、袁金章、雷启霖、李雨村、谈尚彦等人。
宁夏旅平学生会的宗旨是:联络同学,增进感情,宣传科学,反对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推动宁夏的社会进步。宁夏旅平学生会还制定了章程。1930年春至1931年又有一批学生金常照、刘兴汉、阎廷栋、高立天、征克非、白虹剑、路秉鉴、梁飞彪、潘钟林、姚启圣、温宝德等,从宁夏、兰州到北平求学,他们均参加了宁夏旅平学生会。当时宁夏旅平学生会成员多达40余人。在宁夏旅平学生会中,张子华、孙殿才在北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秋,为躲避甘宁两省通缉而到北平的中共党员李天才,与张子华、孙殿才等人接上了关系,他们均在北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他们的影响和组织下宁夏旅平学生会开展了许多有益的革命活动。
二、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
1931年初,张子华、孙殿才吸收旅平学生会成员袁金章、高立天、殷占雄、阎廷栋、姚启圣、潘钟林、路秉鉴、征克非、吴介凡等12人秘密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探讨理论,追求革命真理,配合北平地下党组织活动。学习小组对外称读书会,学习《资本论概要》《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辩证唯物论入门》《现代世界观》等马列著作及进步书籍。学习小组开始在袁金章住所活动,后改为每周在北平西城太平湖聚会讨论。学习活动对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出版进步刊物
1930年秋,由宁夏旅平学生会负责人殷占雄、雷启霖、袁金章、李雨村等人筹办《银光》刊物,目的在于揭露马氏家族在宁夏的黑暗统治,反映宁夏的社会问题,号召宁夏人民团结起来,为反对黑暗统治而斗争。1931年2月,《银光》第一期刊物出版,雷启霖撰写“刊头语”,指出:“根据团结精神,研究学识,唤起全宁睡民,改造险恶环境,以扬文化,以臻文明。”袁金章以“锦章”为笔名撰写了《目下青年应有的认识》一文,文中分析当时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指出:“生在经济落后,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受封建势力摧残之下的中国青年,哪不至受险恶环境之压迫,影响到整个的终身前途。面对种种困难问题,如读书问题、职业问题、婚姻问题,至不能而无法解决。”提出青年应有的认识:一是生为革命生,死为革命死之志趣,求人生之和平,利谋国家之永久幸福,以尽青年应尽的责任;二是写仰革命主义(新三民主义),做爱国运动,唤起民众,促进革命彻底完成,则青年一切问题不难迎刃而解也。文章结尾激励青年“认清使命,奔向革命洪流。”当时,《银光》刊物的发行对象,主要是宁夏省城各机关职员、学校师生及地方进步绅士。6月,《银光》第二期刊物对宁夏的政治、教育发表评论,揭露军阀、官僚压榨宁夏人民国罪状,引起了宁夏省城人民国强烈共鸣,一些学生和进步人士纷纷写信、投稿,表示热情支持。该刊物成为当时宁夏省城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1931年春宁夏旅平学生会派谈尚彦、雷启霖等人回到宁夏省城、平罗等地,为《银光》刊物募捐,并秘密进行反对马氏家族在宁夏统治的活动。当时,袁金章也回到宁夏省城,联络地方势力,调查农村情况,在学校宣讲三民主义,开展反封建活动。
袁金章等人考察后,撰写揭露宁夏封建统治者的文章。《银光》第三期刊物刊登袁金章以“谈不得”为笔名的《政府与民众》一文中说“政府居于仆,民众居于主,政府不能违背民众的利益,则民众有拥护之必要。反之,民众有推翻的权能。然而在我们现代情况下,大而中央政府、省政府,小而市政府、县政府,哪一个是代表民众利益的呢?”“劳苦的群众,到了不能谋生的田地,政府还一味地要收捐,而不施以赈救的方法。国家到了危亡的时期,政府还拒绝过问政治,这分明是政府和民众分家的表现”。“所谓政府,乃是统治阶级的政府,所以民众愈穷,而统治阶级愈富。”“起来与统治阶级拼命对抗,亦是为求生存而必需的手段,头颅热血是我们的枪弹,镰刀锄头是我们的武器,持着坚决的奋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统治阶级的政府、军阀、官僚斗个你死我活,也是人类光荣的奋斗历史。”“统治阶级专政的末路到了,时代的警钟响了,民众的幸福基于民众自身的觉悟,起来吧!起来组织代表弱小民众的政府,我们才能得到生存呀!”这些言论,反映了30年代初银川地区的社会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宁夏旅平学生在中共党员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后发出的革命呼声。
《银光》刊物出版后,引起了宁夏统治者的极大不满与恐慌。宁夏省政府派人到南京国民党中央控告宁夏旅平学生会是共产党的组织,并抄送宁夏旅平学生会成员名单,要求北平市政府逮捕法办。1932年8月,袁金章回宁夏省城后被马鸿宾扣押。1933年,马鸿逵主政宁夏后,一方面明令禁止《银光》刊物在宁夏地区发行,另一方面对宁夏旅平学生会成员进行分化瓦解。《银光》刊物不久改名为《宁夏曙光》,出版三期后又改名为《塞北》出版了一期,被迫于1936年底停刊。
四、参加武装斗争
1931年,陕、甘等地不断发生武装暴动宁夏旅平学生会接受了中共党员张子华、孙殿才等人的意见,主张在银川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并在北平李阁老胡同的一家公寓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开展武装斗争的问题。从日本留学回国的宁夏籍学生王含章、孙俭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派孙俭到陕北去联络高士秀,派王含章到兰州与邓宝珊联系,借助他们的力量,推翻马氏家族在宁夏的统治。孙俭与高士秀联系,得到赞同,答应候机行事。后因孙俭在《银光》刊物上发表诗作,有革命倾向,受到宁夏当局的威胁,便再未行动。在银川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由于上述原因没有达到目的。
1933年1月,日本帝张主义侵占山海关,接着进攻热河。5月,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爱张将领冲破蒋介石的阻挠和破坏,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当时,中共河北省前组织动员大批青年学生参加其中,中共党员孙殿才参加并任同盟军军部支部书记前委巡视员。中共党员、子华受中华全张总工会华北办事处指示,动员在北平的宁夏籍学生王子端、潘钟林、苏印泉、苏赓泉、张国柱等人先后前往,也参加了抗日同盟军。
1933年夏,孙殿英部在长城古北口一带参加抗日失败后,撤至绥远西部,拟与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联合抗日。蒋介石唯恐冯、孙联合,遂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令其经宁夏、甘肃开赴青海①。中共中央北方局利用这一机会,派中共党员南汉宸②、常黎夫、刘继曾③等人到孙殿英部担任顾问,从事政治工作,策动孙殿英部进军宁夏,推翻马鸿逵统治,与陕北红军及杨虎城的西北军联合,共同经营西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这一计划,得到了杨虎城的支持和合作。
9月,孙殿英部西进时,得到宁夏旅平学生会中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的参与和支持。张子华、孙殿才根据党组织指示,动员宁夏旅平学生会成员王子端、谈尚彦、樊应福等人参加孙殿英部,并致信孙殿英,推荐梁绍武、刘复统等地方绅士在孙部进军宁夏时,协助组织地方武装。此时,孙殿英也想得到宁夏地方人士的支持,实现其占据西北的野心,便答应待他们进军宁夏后给地方发放武器,组织地方武装。王子端、谈尚彦、樊应福等人在孙部被委派军职,随军赴宁,具体负责联络工作。1934年1月,孙殿英部到达石嘴山、平罗等地,王子端、谈尚彦、樊应福等人积极邀请地方人士李冲和①、叶松龄等,与在孙殿英部工作的中共党员南汉宸、刘继曾等会面。随后,又与地方人士组织地方维持会,筹集粮草,支援孙军②,并组成110余人的地方武装。孙殿英部来宁,实际上是蒋介石施用的一条消灭杂牌军的计谋。当孙殿英部到达宁夏后,蒋介石又密令甘肃省主席兼绥靖主任朱绍良及嫡系胡宗南援助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予以阻击,加上孙军内部不团结,1934年4月孙殿英部大败于宁夏省城,只好向绥西退却。历时3个月的孙马之战遂告结束,在孙殿英部工作的中共党员也随军离开宁夏。宁夏旅平学生会利用孙马之战,建立地方武装的计划随之落空。
五、投身爱国活动
宁夏旅平学生会的进步青年在中共党员张子华、孙殿才、李天才的组织下,还参加了其他革命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却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激起全国人民国反对。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北平学生义愤填膺,组织南下请愿示威团,进行卧轨斗争。宁夏旅平学生潘钟林、吴介凡、俞文学、王延龄等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1932年秋,国民党政府进行文化“围剿”,北平处在白色恐怖之中。《银光》《迈进》等刊物被查封,中共党员张子华不畏艰险,顽强斗争,常出没于街头,来往于各院校,继续组织宁夏旅平学生参加支援保定师范学生的抗日罢课、北平天桥和前门群众突击集会以及贴标语、散传单等活动,宣传抗日救国,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在这些活动中宁夏旅平学生有的遭军警殴打负伤,有的被逮捕判刑。中共党员李天才在北平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地下党组织工作并具体负责宣传工作。1933年9月,李天才在北平门头沟从事工人运动时,被特务盯梢逮捕。在狱中,敌人对他使用酷刑,逼他供出赤色工会组织名单、地点和行动计划,但他始终严守组织机密,只字未供,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5岁。1934年5月,张子华受中华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的派遣,化装成商人,到天津布置纪念五卅运动9周年活动,被特务逮捕,后经组织营救,保释出狱。
1935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将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展到平、津、冀、察和绥远等地区,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年底,北平爆发大规模的一二九学生运动,6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日救国示威游行,并向华北当局请愿,反对华北“自治”。宁夏旅平学生会又组织王振刚、张致善、梁飞彪①等人积极投身到这场运动中去,联合甘肃、青海学生,组织“西北公学游行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等口号,发表演讲,散发传单。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广大人民国热烈拥护,引起反动当局的恐慌,北平当局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宁夏旅平学生温宝玺、高立天等人在这次活动中被捕入狱。1936年5月宁夏旅平学生还参加了南下抗日宣传队、抗日民族先锋队,为抗日救亡而奔走呼号。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失陷宁夏旅平学生分批辗转回到宁夏省城。他们又通过宁夏省教育厅组织了3支抗日宣传队,深入到各地进行抗日宣传。第一路由司以忠带领,赴永宁、中宁等县宣传;第二路由征克非带领,赴金积、灵武各县宣传;第三路由梁飞彪带领,赴平罗、贺兰、惠农、石嘴山等县宣传。这是银川地区首次大规模的抗日宣传活动,对银川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0年代前后成立的宁夏旅平学生会,是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斗争目标的爱国青年学生组织。在这个组织中,银川地区的进步青年经受了革命浪潮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使之成为银川地区革命的有生力量。在日后长期的革命岁月里,他们有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骨干分子;有的成为党的亲密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支持和掩护党在银川地区的革命活动,是党在银川地区开展统一战线的基础力量,为银川乃至全省人民国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