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华工厂旧址

元华工厂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盐池县元华工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工业的一颗明珠。元华工厂厂部位于盐池县城北大街今农贸市场大门南侧县药材公司所在地。大门东开,院落宽大,南、西、北三面均建有土木结构平房,为厂部办公及部分车间所在地。大门两侧设有临街的铺面。

1939年,国民党颁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实行严密的军事封锁,边区与国民党统治区的货物流通几乎完全停止,边区遇到极大困难,党中央、毛主席向全边区人民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元华工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元华工厂的创始人靳体元先生,经商出身,盐池解放后被选为商会会长,1941年又被选举为县参议会议员和陕甘宁边区参议员。1941年6月,靳体元随同三边士绅参观团参观了延安的工业生产,受到很大启发,决定依靠盐池盛产皮毛的原料优势,开办以毛纺织为主多种经营的手工业工厂。他的提议,得到了边区建设厅和盐池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入股投资,援建厂房,并派党员干部孙春山到元华工厂担任厂长。1942年2月,元华工厂正式投产。

元华工厂的办厂宗旨就是为抗战服务,为边区人民服务。根据抗战前线的迫切需要,工厂从当地的资源、技术等实际情况出发,发挥优势,开展多种经营。主要发展工业,工厂分为毛布、毯房、毡房、口袋四个组,其次还经营运输业、农牧业和合作社。

元华工厂对边区的抗日战争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据统计,从1942年到1945年,工厂为机关干部和前方将士们制作出毛制的衣胎、被胎、绒帽、毛毡、军用毛毯等共计12万多件,另外还有大量的毛袜、手套、军鞋等。二是为人民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困难。工厂从计划到生产,始终把群众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群众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从大件的栽绒毯、皮大衣、毛毯,到小件的毛口袋、雨簸箕(羊毛制的雨衣)、马鞍鞯等等,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运输队有骆驼60多峰、骡子10头,主动承包各单位和群众的运盐业务,农牧场还为困难的抗工属代交公粮等。三是积累了经验,发展了经济。元华工厂民主管理、计划生产和按劳分配的管理模式,为边区工业发展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型,提供了不少经验。同时,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盐池县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积累了不少资金。四是为革命培养了人才。元华工厂的工人们在厂内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政治觉悟提高较快。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后,绝大部分青壮年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入革命,步入干部和军队行列,为解放宁夏作出了贡献。

1947年3月,在马鸿逵大举进犯三边地区的战争中,元华工厂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批物资被抢,工厂被迫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