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的哲理

卷二 人生感悟

人生价值的哲理

常言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地上不会冒出梁园。”这是常人对事物的实践和认同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世间获得的物质乃至享受,不是谁的恩赐,也不是谁的奉送,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取。我们必须明确,人生价值完全靠自己的所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

如果我们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或是能过上小康生活水平的人,不去追求人们常说的“让我们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些”,那么,奢谈人生价值是否也是一句空话。

但凡一个人要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意义,一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二是必须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唯其如此,你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当然,判断价值观和人生使命,是有一定标准的。也就是说,你确定的价值观和人生使命,必须有利于国家、社会和人民,若与此相反,你越努力,越矢志不渝,越成功,你带给人类的危害就越大。那么,你的人生也只会是一场悲剧。

时下,有不少的企业老板、经理、董事等,当企业赚了钱之后,并不是只想着中饱私囊、花天酒地、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而是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人生使命和价值观,做些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

诸如,搞一些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尊老敬老等等。我们当地的企业董事、老板、经理不也是这样吗?有的给敬老院捐资送物、孝敬老人;有的给寺、庙募捐,捐献资金建设;有的给农村五保户、困难户、军烈属、残疾人送煤送粮;有的为村队投入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的为家乡修路架桥等。深得人民群众的好评。

这些使他们的人生,不断成为有方向的人生,永远进取的人生,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经过不断的勤奋学习和认真思考,使认识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所深化,或是说更完善了些,懂得的道理也更加深刻了些。比如,人逝世后,什么钱、物都不能带走,只能把所有的全部留下。简单地说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一浅显的认识应该说过去就明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增加、实践的磨炼,对生与死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深化提升,进一步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说一个人逝世后给世人留下的越多,你的生命才越有价值;你对社会贡献得越多,你的生命活得才越有意义。也就是说,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取决于你得到了多少,而只取决于你留下了多少。

正因如此,人的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了真实的体现。就是一个人尚有一息生命,便工作不止,赚钱不停。

据说,李嘉诚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所赚的钱,可以说是几辈子都用不完,但他每天还要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继续赚钱,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是公共建设集资聚财。又如邵逸夫先生,他一生赚的钱也是很多。他的钱大量的用在了公众的教育事业上。在全国各地建了为数不少的邵逸夫小学、中学和教学科研机构。再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多少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不少董事、老板变成了开明绅士,主动、自发地慷慨解囊,拿出巨资投入到新中国基础建设上来,参加祖国的建设,真可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有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伟人,为什么能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呢?他们的动力又来自哪里呢?正是来自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生存使命。由于他们头脑里的人生价值观的根深蒂固,所以激发出了他们人生无止境的追求和为此而卓越的艰苦奋斗。

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进步,科技强国,等等,能够实现,都是因为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庞大的公职人员队伍,在他们的心里都存有一颗核心的人生价值理念,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需要切记的是:凡是有利于实现这些理念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正确的,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些理念的人生价值观就是不正确的。唯其如此,才是你我人生价值观是否正确与否的一个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