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方圆的思考

规矩与方圆的思考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此说:规矩是前提,是一个基本要素,否则何谈方圆。这就是说:真诚的守规矩是“方圆”的灵魂所在。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作为规矩的归宿方圆,也必须是高标准、高质量的,像经得起检验的产品一样。

古往今来,所有的规矩都是束民的桎梏,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人都不例外。

国家的法律法规、条例章程,党派的党纪党规,地方的各种法规,行规,校规,等等,乃至一个社区、一个团体、一个家庭,直至一个人,都离不开规矩和纪律的约束。总之,凡能约束人的思想、行为、语言的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概属规矩这一范畴。

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借鉴先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角度考虑,追溯、探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看一看我们的老前辈,在治国治家时关于“规矩、礼制”方面有何建树。

几千年前的古代,制定的礼制,其正确与否且不论,它就是现代的规矩、制度的前身。不妨举一例:

《尚书》(直译)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殷高宗武丁守孝时,三年之内不谈政事。”这是何意呢?前人讲:“这种守孝不光是武丁,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新君不谈政事。文武百官料理自己的职事,三年内服从宰相的命令。”

后来有一位大臣宰予请教一位贤人道:“三年的守孝期,时间久了点,君子三年不演习礼仪,礼仪一定会败坏的,三年不弹奏音乐,音乐会废弛的。去年的谷米已吃完了,新年的谷子已登场,打火的用具也是一年一次,服丧一年也就可以了吧。”这位贤人说:“三年丧期内你就吃稻米,穿锦缎衣,能够安心吗?”宰予说:“安心。”贤人回答说:“你安心,那就去做吧!君子在服丧期间,吃美味不觉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房子里不觉安逸,所以不那么去做。现在你觉得安心,那你就去做吧!”宰予出去后,贤人说:“宰予真是不仁德呀!儿女生下来三年,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三年的服丧期,是天下通行的礼义呀!难道宰予没得到过父母对他三年怀抱中的爱抚吗?”贤人谴责宰予违背丧礼的行为。

由此看出:我们的前人在制定“礼制、规矩”方面,渗透着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哲理关系;体现了它符合当时实际和情理之中的执行力;展现了它的“钉子钉在板子上”丝毫不能松动的严肃性;伸张了在“礼制”面前人人平等的威严正气。

这里,我们对古人制定的名目繁多的各种礼制,不去从内容、目的、效果,甚至它的深层含义等议论,对与不对不加评判。只是明确一点:我们的先辈在很早以前,就用礼制治家、治国、理政、治天下。延续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

而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祖国大地上诞生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体党员遵循的党规党纪制度。十三亿人民群众有以《宪法》为母法,以《刑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土地法》《档案法》等等为子法的千百部法律和数以千计的条例、法规和地方制定的各类法规性的条例,还有数以千万计的行业、学校、单位、企业等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为明镜、为准绳,全国上下步入法制轨道。依法治理国家,依法治理社会,依法治理各行各业,用法律、条例、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言语。

为了使全民的法律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更加自觉,进一步提高法律观念和道德水准,党和国家建立了从上到下的庞大的法制宣传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以五年为一个周期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普及年”,眼下已是第六个普及年。宣传普及期间利用讲座、培训班、案例分析、展板展览、专业法制文艺宣传队等多种形式,下乡村进社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有针对性的分重点和一般,分轻重缓急,对国家颁布的所有法规条例等等,进行系统的和保重点的学习普及,有力地促进了既定目标和预期目的的升华提高。

然而,有了切实可行的规矩,能“成立”的方圆,就应该是一个大风刮不倒、巨浪掀不翻的方圆。唯其如此,才能使规矩和方圆有机的统一起来,最终演绎出一个闪闪发光的规矩和方圆。

当然“成立”的方圆,要从一个具体的人和事说起,才能显现出来。守规遵法,达到方圆的目的。二者都有量和质的要求。特别是方圆,笔者认为,方圆如同清代的一枚圆圆的小铜钱。这钱外圆,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成为外圆内方的物体。这“方”代表着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而这“圆”则充溢着处事老练、圆通、善用技巧的风格。正像人走路,直走不行,就要想办法绕过去。一个人如果过于方方正正,那就像一根生铁条一样,一折就容易断。反之,一个人如果八面玲珑、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捞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与你打交道呢?这种人,那肯定是人生的失败者。既就是一时得势,那也是经不起阳光照射的晨露。这就是说,做人就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这般说来,方成了做人的根本,而圆则成了处事之道。于是要求我们要牢记:人仅仅依靠“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囊,在此基础上变得更加圆,进而掌握好人际关系,理性处人处事,有说话技巧,恰当的方式方法,只有如此,才能无往而不胜。

正因于此,举国上下人人争做守法的公民,个个争当遵规守纪的模范,移风易俗,崇尚社会风尚,各行各业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推动了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当家做主安居乐业。如今江山如此多娇,党和国家的政权代代相传。

简言之,规矩、制度反映在我们的工作、社会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啊!说穿了,一个好的制度,能让棘手的事办得顺畅流利、称心如意,甚至使坏人变好。相反,一个坏制度,本来容易完成的任务或事情,却办得繁难复杂、疾首痛心,同样,也能叫好人变坏。

实践出真知,在人生的道路上和日常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已是定论。而这个方圆要是深推细琢,认真思考,对方圆如此的结论,我觉得有点牵强附会高度不够,没什么层次和高低之别。当然,规矩一旦制定,必须是真诚的遵守、服从、勤实践、广运用,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同时也要伴随自信和热忱。因为自信、热忱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一个人优秀品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唯其如此,就会使方圆的基础更牢更实。随之而来,方圆的量和质都程度不同的得到升华和提高。如此往复循环,照此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富有哲理的经典名言,就比较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