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义海——山村教坛“一盏灯”

马义海——山村教坛“一盏灯”

马义海,男,回族,1958年1月出生,现任同心县窑山乡五道岭子小学校长。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家乡的教育事业,踏实工作,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当地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马义海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2009年被评为“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宁夏人物”。

山区的娃娃上学难,女娃上学更难。20年前,马义海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当时的老校长把他留在了同心县窑山乡五道岭子——一个十年九旱、师资极度缺乏的贫困山村任小学教师。

当时的五道岭子小学只有42名学生,而且全是男生,没有一名女生。有一天早晨,正在讲课的马义海被趴在校园铁栏杆门上的一个女孩吸引了,那是一个单薄而瘦小的身影,眼睛里满是渴望和祈盼。当马义海试图走近她时,女娃转身跑了……第二天、第三天仍然如此,第四天心细的马义海悄悄地接近了她,一把拉住了正要离开的女孩。 “孩子,你想上学吗?”马义海的话还没有说完,女孩的眼泪就流了出来。 “老师,劝劝我爸让我上学吧!我已在校门外等待了好几年,可家里死活不让。让我到学校看看如果有一个女娃念书就让我去上学。”

当这个女娃把马义海领进自家的院门时,女娃的父亲一边给牛喂草一边对马义海说:“女娃嘛,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呢!有啥学好上呢!”闻听此言,马义海指着在院子里玩耍的一个小男孩说:“让你的女儿把小弟弟领到学校里,边上学边照顾孩子,娃娃的学费我来负担……”从此,这所大山深处的五道岭子小学的一间教室多了一张课桌,多了一个女生……

从此以后,马义海只要碰见适龄女孩就想尽一切办法往学校里拉,学校里的女孩子一年年在增多,如今女童入学率已达到96.4%。这对女孩上学难的回族山村而言,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棵棵精心培育的幼苗,正在马义海的爱和希望中茁壮成长。

在五道岭子,当第一声鸡鸣划破山村静寂的黎明时,有一个人披着冬日的轻霜,赶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马义海可能是整道山湾起得最早的人,他要在教师和学生到校之前生起每一间教室的火炉,为他们烧好开水,他就是马义海。

多少年来,马义海总是第一个到校。尤其是冬天,他每天四五点钟就起床,屈指算来,这样的路他已走了20多年,这样的琐碎小事他已经做了20多年,他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师生们的快乐。

五道岭子小学服务范围三乡四村,学生大多居住分散,路途遥远,最远的学生上学往返达10多公里,中午放学不能回家吃饭,在校活动的学生达80%以上。为了让学生安安全全度过每一天,马校长放弃了中午课间休息,冬天坐在阳光下,夏天坐在树荫下,现场为学生们借还图书和体育用品。他还常常和学生们一起玩游戏,以便随时看护他们。20多个春秋,学校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五道岭子人心里明白,马义海是个好校长、好教师,马义海的女儿和儿子却说:“爸爸不是一个好父亲……”马义海没有让五道岭子的其他孩子失学,但他的女儿却辍学了。马义海的家在农村,家里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父老母,下有一双儿女,一家人都需要他照顾,但为了学校,他几乎完全把家交给了体弱的妻子。

2003年,在全县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关键时刻,马义海发动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肩挑背扛“硬化”校园,他身先士卒,一个月没顾上回家。这期间孩子来过学校两次,说妈妈眼病发作了,要赶紧治疗。但马义海箭在弦上,始终脱不开身。一个月后,当他回到家脱下满是汗渍的衣服让妻子洗时,她一边磕磕绊绊地走上前来,一边苦笑着说:“往后给你洗衣服,恐怕再也看不出洗干净了没有。”

马义海感觉不妙,上前捧住妻子的脸仔细端详,看着看着他几乎瘫倒在地。原来,就在他滞留学校进行“普初”攻坚的一个夜晚,他多病的妻子一个人给窖里放水,由于水势凶猛,妻子差点被冲进沟里,惊魂未定的她回到家中便持续发烧,引起眼底出血。

看到妻子的眼睛几乎要失明了,马义海答应倾家荡产去银川,银川不行就到北京给她治病。就在他们要动身时,可恶的“非典”来了,马义海身为校长自然难以脱身。

深明大义的妻子让孩子到学校给他带话:学校有200多条人命要你照顾,我一个人的眼睛不算什么,暂时吃点药再拖一拖!然而这一拖就是两三个月,等“非典”过去,他们再去就诊时,几个大医院的眼科专家都遗憾地摇头说:“耽误了,耽误了啊!”妻子马明秀是全家人的主心骨,这一失明,家中的老小,家里的几十亩庄稼也没了人管。“要么我辞职,要么就是让上高一的大女儿回家替妈妈”,马义海思前想后,为了山区孩子的明天,他含泪选择了后者。马义海承认自己太自私了,他本可以回去照顾妻子的,可是他丢不下这些孩子,他做了他或许会悔恨一生的选择。

这就是马义海,他爱校如家,一天到晚和师生们在一起,有时一两个月才回一趟家。这些年来,他的妻子失明,女儿失学,但他领导的学校却年年都在变样,充满生机,当地群众把他誉为山村教坛“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