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老人”郭南浦

“和平老人”郭南浦

郭南浦(1873~1958),原名郭福金,祖籍宁夏吴忠,西北回族知名人士。

在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解放宁夏的年月里,76岁的民主人士郭南浦先生不畏艰险,为宁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秋,西北野战军解放西安、兰州等大城市后,开始挺进宁夏。为了争取和平解放宁夏,郭南浦受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委派,承担起了赴宁夏说服马鸿逵、马鸿宾进行和谈的重要使命。

就这样,郭南浦和兰州的回族开明人士组成了和平代表团,乘坐一辆卡车,从兰州出发,沿西兰公路驶向固原方向,历经艰险,于9月14日抵达宁夏银川。

有宁夏“土皇帝”之称的马鸿逵在解放军即将进入宁夏的情况下,既要求自己的部队要节节顽抗,又做好逃往台湾的准备,如抵抗不了就在银川放火。9月中旬,他见大事不妙,离开银川逃往重庆。

马鸿逵的儿子马敦静在马鸿逵离宁后代理宁夏省主席。郭南浦等人到银川后,马敦静拒绝和谈,并将他们软禁在其住所内。第二天,马敦静责令郭南浦等人在3小时内离开银川。至此,马鸿逵父子彻底关闭了和谈大门。

虽然没有促成马鸿逵父子接受和平谈判,但主政宁夏的另一位国民党政要马鸿宾,在郭南浦等人的积极努力和帮助下,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马鸿宾曾与中国共产党有过一些交往,在人民解放军向宁夏挺进时,他已经有了率部起义的意向,只是还存有许多顾虑。针对马鸿宾的顾虑,解放军十九兵团一方面加大政治攻势,一方面向其施加必要的军事压力。中宁县城解放后,解放军又包围了马鸿宾八十一军所在地——中卫,在军事上为逼迫马鸿宾和平起义创造了条件。

在此形势下,郭南浦等人冲破重重阻力,设法与马鸿宾会了面。郭南浦与马鸿宾进行了一次长谈,向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意愿。

“为了使宁夏免于战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希望宁夏尽早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彭德怀司令员亲自委托我来做你的工作。现在国民党大势已去,宁夏的局面你也看到了。眼前你有一条光明的路,希望你迷途知返,率部起义。”郭老先生的话掷地有声。

“我是拥护共产党的,也希望宁夏的老百姓少受战乱之苦。” 马鸿宾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那就应该早做抉择,为什么还要给蒋介石当炮灰呢?” 郭老先生反问道。

马鸿宾顿了顿,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过了两三分钟,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以前做过一些对不起人民的事,共产党能原谅吗?我的家属和部下该怎么处置,他们的安全能得到保障吗?”

郭老先生把带来的有关和平起义的《约法八章》递了过去,说:“共产党的政策你是知道的。只要你接受和平起义,你就对党和人民立了大功,就是有功之臣。至于你的家属和部下的安全问题你更应该放心,都会得到妥当安置的。”

“实际上我早就有了起义的想法,只是觉得前途未卜,所以拖到了现在。既然这样,我现在就开始筹划起义的事。” 这时,马鸿宾彻底打消了顾虑。

“你在最后关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共产党和老百姓会记住你的。”郭老先生对马鸿宾的抉择表示了肯定。

“马敦静虽是我的侄儿,但我们多年已不来往。他的态度郭老您也知道,我是管不了的。只有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是我儿子,我能负责。” 马鸿宾有些歉意。

“让八十一军和平起义同样是大功一件哪!但时间紧迫,起义时间越早越好。”郭老先生最后说。

马鸿宾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紧接着,他电告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研究起义”。同时,派车护送和平代表团成员赶赴中宁,与解放军协商有关和谈的具体事宜。

1949年9月19日,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代表和国民党八十一军代表在中宁县城签订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与国民党八十一军和平解决协定》。至此,国民党八十一军光荣起义,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八十一军的和平起义,对宁夏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进一步孤立、分化和打击了马鸿逵的势力,加快了宁夏解放的进程。

年逾古稀的回族老人郭南浦,在宁夏解放之际,不顾年事已高,往来奔波于宁夏各地,最后促成和谈,为宁夏和平解放立下了功勋。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因此赠送他一面锦旗,上书“和平老人”四个大字。

宁夏解放后,郭南浦来到了北京,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亲切接见。

(执笔:王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