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黄渠桥是宁夏北部的主要集镇,包兰公路横穿镇街,街道两侧店铺林立。这里回汉杂居,和睦相处,每逢赶集的日子,四面八方的客商、农民都聚集到这里,街道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1938年的一天,黄渠桥镇格外热闹。前来赶集的群众聚集在大戏台前面看墙报,这些墙报形式新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漫画吸引了许多人。不识字的群众纷纷打听墙报的内容,识字的人自发地向群众讲解。原来,这些墙报是宣传抗日救亡的。
在群众围观墙报时,黄渠桥第二完全小学(简称黄二完小)的100多名师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亡。“大众剧社”开始演出文艺节目,话剧《捉汉奸》《机智抓鬼子》《放下你的鞭子》最为生动感人。剧情演到学生在街上捉到了一个宣扬“日本皇军好”、偷卖日货的“汉奸”时,有的观众误以为真,摩拳擦掌扑向前来喊打。当看到剧中一个姑娘在家乡沦亡后,随父亲流浪四方以卖唱乞讨度日,精疲力竭唱不出声来,竟被父亲用鞭子抽打时,许多人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演出结束,宣传队开始演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及热河、察哈尔等地,数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被逼无奈流浪乞讨,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我们一定要奋起洗雪国耻!”师生带领群众振臂高呼:“誓死不当亡国奴”“团结起来,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卫家乡保卫祖国”“收回领土,赶走日寇”。歌咏队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工农兵商学,一起来救亡》等革命歌曲。高亢嘹亮的歌声在街头回荡,强烈地感染着现场群众,他们连声称赞学生的爱国行动。这就是当年黄二完小的师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真实场景。
说起黄二完小的抗日救亡活动,就不能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中共地下党员杨一木。1938年2月,杨一木来到黄二完小,以教师身份做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团结进步教师王振刚、李振声、童山斗等人,组织学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活动。在杨一木的影响下,进步教师纷纷行动起来,组建了“抗日战地后方服务团”,组织师生学习进步书刊,传播革命思想。每逢赶集,他们就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抗日救亡。
黄二完小的抗日救亡活动轰动了宁北地区,引起了国民党特务机构的注意。1938年12月的一天下午,杨一木和李振声到“德润昌”商号买挂镜,掌柜冯有子是学生家长,他请杨老师到里间屋里喝茶。不料,里屋炕上躺着一个正在抽大烟的人,一见杨一木进来,立即从炕上跳下来,鞠躬问好。原来,这个人是马鸿逵的便衣队长马子成,曾在1937年混入陕甘宁根据地,认识杨一木。杨一木假装不认识他,借口天色已晚,拉着李振声离开了“德润昌”,迅速赶回学校,及时烧毁了重要文件,到教师郭英教家里躲了起来。后在进步教师李冲和资助下,二人在12月下旬回到了陕甘宁根据地。
历史的烟云虽然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当年杨一木领导黄二完小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执笔:韩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