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夏工委的建立

中共宁夏工委的建立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杨一木、李仰南等4人组成的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以加强宁夏地区的工作。中共宁夏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逼迫马鸿逵抗日,一旦日寇进攻宁夏,立即开展游击战争。

中共宁夏工委建立之初,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加上宁夏又和陕甘宁边区相邻,宁夏的马鸿逵也不敢公开禁止群众的抗日救亡活动。卢沟桥事变后,在北平、天津等地求学的宁夏籍学生先后回宁夏,多在教育界工作,他们思想进步,富有爱国热情。中共宁夏工委团结组织这批进步人士,抓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借助他们在教育界工作的便利,进行抗日宣传教育活动,很快在宁夏打开了局面,在发动群众、建立群众团体、宣传抗日、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共宁夏工委的领导下,从1937年冬到1938年底,黄河两岸、朔南朔北燃起了抗日救亡的烽火,宁夏少年抗日战地服务团、后方抗战服务团、农村抗战服务团等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当时的宁夏中学、宁夏实验小学等,都先后建立了抗日团体。通过组织抗日游行示威、教唱抗日歌、演抗日戏、演讲、写标语、办墙报、组织发行抗日报刊、组织抗日募捐,以及慰劳前方抗日将士等方式,揭露日寇侵华暴行,颂扬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提高群众的爱国觉悟,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

中共宁夏工委还针对宁夏地区建党时间早、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实际情况,由工委书记李仰南、杨一木带领党员干部分头做工作,积极争取、团结知识分子及其代表人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袁金章、雷启霖、李冲和等宁夏各地有名望的进步知识分子代表人物都成为统一战线的成员。同时,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进一步团结了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争取了其他方面的社会人士,发展、壮大了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统战政策的影响,掩护了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支持了党的工作。许多共产党员来宁后很快得到安排和保护,得以顺利开展工作。在敌特搜捕共产党员时,不少党员都是在进步人士的掩护和帮助下,才得以安全返回边区。

培养宁夏当地干部也是中共宁夏工委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发动群众抗日,准备日寇侵占宁夏后组织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完成今后党在宁夏的其他工作,都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宁夏情况,并与宁夏人民有着密切联系的革命骨干力量。因此,中共宁夏工委建立后,特别重视选送优秀青年赴延安学习培训的问题。从1938年春天开始,中共宁夏工委先后物色和选送了30多名优秀青年到延安学习培训。他们有的被党组织分配到边区和八路军中工作,有的被派回宁夏工作。

1938年至1939年,中共宁夏工委先后在宁夏各地设立了5个党支部,发展党员32名,壮大了党组织的力量,为日后党在宁夏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执笔:吴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