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宁夏南部,正是盛夏三伏,真可谓骄阳似火。太阳高高地悬挂在半空中,朝大地上泼洒着火辣辣的阳光。走在光秃秃的山冈上,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好比踩在反扣的热锅底上,真有些烙烧饼的感觉。
一队红军战士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虽然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背篓,头顶着炎炎烈日,但个个精神抖擞。“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嘹亮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走在最前面的汉子虽然个头不高,但身体强健、动作敏捷,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落下。他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用浓浓的四川口音招呼走在身后的战士们:“后面的跟紧噻,再加把力,马上就到目的地喽!”战士们争先恐后,队伍在羊肠小道上快速行进。
这是驻扎在七营镇的红一军团政治部的干部、战士们在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的带领下背粮。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红军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政治部的干部、战士们有时要挤出时间打点野味来改善生活,有时还要到三十里以外的后山去背粮。
一天早晨,政治部接到命令,全体出发,到后方山里去背粮。当背粮队伍整装待发时,邓副主任急匆匆地赶来了,一声不响地加入了队列,但还是被战士们发现了。
战士们见邓副主任也要去背粮,纷纷嚷了起来。这个说 “邓副主任,你工作太忙,就别去了吧!”那个说 “背粮是我们的事,你忙你的吧。”一个高个子战士晃动着自己的臂膀大声说:“看看我这身体,背个二百斤不在话下,你的那一份,我背了。”“是啊,我们每人多背一点,问题就解决了,你还是忙去吧。”另一位战士也说。战士们连说带劝地把邓副主任从队伍中拉了出来。
“搞啥子嘛,命令是我下的,我能不带头执行?要吃饭,就得干,谁也不能特殊!”邓副主任努力挣脱战士们的拉扯,又回到了背粮队伍。战士们见邓副主任一定要去,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背粮地点距七营镇有三十多里,虽然不是山大沟深,但道路崎岖,队伍行进很困难,但战士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到达了目的地。战士们将一满袋一满袋的高粱放进了自己的背篓,有的还嫌太轻,再往自己的袋子里添点。邓副主任也将满满一袋高粱装进了自己的背篓,战士们见到这一情景又嚷了起来。邓副主任不顾战士们的劝说,背起来就走,和战士们一道踏上了归途。
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广大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的风格和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执笔:王俊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