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成两大敌对联盟的欧洲成了一只火药桶,只要有导火线,马上就会引起爆炸。这根导火线就是欧洲的民族问题。
民族主义的思想由来已久,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欧洲那些被大国统治的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的愿望不断高涨。例如,被德国在普法战争中割去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法国人就不服德国人的统治。在中欧和东欧,问题更加严重,一些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受到了被统治民族的对抗,要求民族自治的呼声越来越高。
20世纪初,在巴尔干地区,摆脱了土耳其人统治的塞尔维亚日趋强大起来,已成为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居住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的南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这使奥匈帝国的统治者极为不安。他们认为,“帝国要生存,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为此,奥匈帝国的皇太子裴迪南(1863——1914)和总参谋长冯•赫特岑多夫制定了侵略塞尔维亚的计划。
德国极力纵容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1914年5月,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和奥匈帝国参谋长赫特岑多夫就对塞尔维亚战争计划进行了会谈;6月皇储裴迪南又和德皇威廉二世举行会谈,他们认为,俄国因为受到日俄战争的挫折,暂时不可能插手巴尔干战争,威廉二世建议,这是进攻塞尔维亚的最好时机。假如俄国人出面干涉,德国将全力援助奥匈帝国。
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帝国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地点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波斯尼亚是奥匈帝国6年前趁土耳其发生革命时吞并的领土)时间选定在6月28日,因为这一天是土耳其征服塞尔维亚的纪念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
即将开始的这次军事演习极大地激怒了塞尔维亚的青年爱国者,“黑手会”和波斯尼亚当地秘密团体“青年波斯尼亚”都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塞尔维亚政府事前对行刺斐迪南的行动有所察觉,并担心这一事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它们通过本国驻奥匈公使提醒奥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亚参加演习,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奥匈政府对这一警告置若罔闻,以为仅仅只是塞尔维亚政府的一种恐吓。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参加指挥了这次在波斯尼亚举行的、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夫妇在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后去医院,在街口拐角处停下来准备转向的时候,守候在那里的普林西普连开两枪,一枪射中皇太子裴迪南的颈部,一枪击中了皇太子夫人的肚子,医生没有来得及抢救,奥皇储夫妇就一命呜呼了。
奥匈国因此立即断绝与塞尔维亚的外交关系,并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
塞尔维亚人和俄国人都有斯拉夫血缘,两国的关系向来密切,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岂能不管?7月30日,俄国发布了战争总动员令。
德国曾向奥匈国许诺,如果俄国要插手巴尔干的争端,德国就会出面帮助奥匈国。俄国发布战争总动员的第二天,德国向俄国发出要求12小时内停止总动员的最后通牒。遭到俄国的拒绝,于是在7月31日向俄国宣战。法国和俄国有同盟条约,向俄国宣战等于是向法国宣战。于是8月3日德国又向法国宣战。
德国早已渴求战争,认为早日战争对德国有利,因为俄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基本上尚未做好再次战争的准备,德国人担心战争拖到1917年爆发,那时候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在6月份就对德国驻英大使说:“我们已准备就绪,对我们来说(战争)愈快愈好。”
萨拉热窝裴迪南遇刺事件以及奥匈国对塞尔维亚的开战对德国来说真是天赐良机。德国在向法国宣战的同一天就大举入侵比利时,开始了具体的战争行动。
在英法协约中,相互有秘密的军事承诺,英国要干预德国对法国的宣战,担心缺乏英国公众的舆论的支持,英国就以反对德国入侵比利时为理由,干预德国人的战争。如果德国人占领了比利时,在地理上就会直接构成对英国的威胁。因为,英国和比利时隔海相望,它们之间的海峡距离最窄。
在裴迪南遇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欧洲列强就已经开始互相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