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帝国主义

K、 帝国主义

现代,帝国主义这个词被人们用得过于泛滥了。据说,这个词最早是列宁提出来的,他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对内残酷压榨劳动人民,对外推行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这是列宁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强国的描述和预言,不无准确之处。但是欧美的资本主义至今尚存,列宁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苏联却已经解体,这不能不让人遗憾。

我们还是重新来考察帝国主义这个词汇吧。从汉语的字意来说,“帝”就是指那些称王称霸的人,例如三皇五帝。“帝国”就是指征服别的国家和地区,被四方朝贡的国家,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皇帝。例如罗马帝国征服了近东和欧洲大部分地区,并且统治这些地区达数世纪之久。历史上也有大清帝国这么一说,因为当时它也有朝鲜、越南等这样的附属国。“帝国主义”应该是一种推行强权的思想,一种企图称霸世界并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行为。不管这个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例如,我们常常说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镇压“布拉格之春”,中苏论战的时候,我们说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历来把苏联叫做“红色帝国主义”。因为“帝国主义”这一词具有剥削和奴役广大民众的意思,所以它常常被当作一种负面标签,在国与国争论的时候彼此往自己的政治对手身上贴。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末的时候,几乎称霸世界,我们也用“帝国主义”这个词来概括它。但是,它们同历史上的那些帝国有极大的不同,罗马帝国、大清帝国等对它们的“保护国”、“附属国”只是要求它们岁岁来贺、年年进贡。满足帝国的心理荣誉,和物质需求,帝国并不去改变属国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欧洲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张,迫使被征服国家从生产、生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美洲和大洋洲那些欧洲帝国的殖民地几乎从种族上都已经全部欧化了,还有什么本地土著居民保留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吗?

在亚洲,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得被征服国家例如印度、中国等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第十四章的“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已经作了介绍。

在非洲,在19世纪末叶之前,对欧洲人来说,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奴隶。工业革命以后,机器代替人力劳动,普通的人力资源不是最迫切的需求,而制造机器和生产的原材料成了工业化的必须;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产生的各种工业品需要寻找消费市场;再一方面,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产生了剩余资本,剩余资本也需要新的投资市场。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使欧洲发达国家急于要扩大殖民地,争抢和瓜分非洲就成为了必然。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1835——1909)是瓜分非洲的领军人物,他认为,只有靠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直接联系,才能保全商品和资本的输出场所,同时获得廉价原料的供应。1887年,利奥波德二世买下了在刚果的所有非比利时人的产业,使刚果成了一个利奥波德二世私人所有的独立王国。

为了掩人耳目,1884到1885年,利奥波德在巴黎召开了一个瓜分非洲的会议。会议对欧洲列强在非洲的领土扩张达成了协议。结果在之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整个非洲大陆就被瓜分完毕。

法国人占领了西非的广大地区;英国和德国占领了东非广大地区;意大利由于动手慢,只抢占了红海沿岸的两个土地贫瘠的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到1914年之前,只有埃塞俄比亚是整个非洲唯一独立的国家。1882年建立的利比里亚是获得自由的美洲黑人拓居的小共和国,它实际上是美国的保护地。

1885年到1908年利奥波德二世既是比利时国王,又是刚果国王。他的各种强迫当地黑人劳动的手段令人发指,在他统治的这13年的时间里,刚果的人口从2000万锐减到了1000万。那些统治的暴行渐渐传闻出来,为世人所不齿。利奥波德二世不得不把他的刚果领地转交给比利时政府来管理。比利时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暴行虽然得到了制止,强迫劳动却依然如故。

从英国经济学家的一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人对非洲人力和物力的掠夺:欧洲公司在矿产丰富的津巴布韦从事矿产开采,他们的一组统计数据是,他们的矿业产品总共卖得3670万英镑;他们在津巴布韦的总花费1250万英镑;这个开销仅仅只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在总开支的1250万英镑中,设备等其他开支640万英镑;410万英镑是支付给在当地做管理工作的欧洲人;只有200万英镑支付给在矿井里干活的非洲人。但是,这些矿工平均每年得到41英镑,比当地每个成年人的年平均收入27英镑还多出14英镑。

一般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帝国主义者对被征服的国家和民族会毫不迟疑地掠夺那里的财富,就像英国人在印度那样,通过增加税赋、控制贸易、接受当地官员的“礼物”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兴建铁路网络,把印度的黄麻、油料、小麦、棉花等原材料送到港口,用海轮运往欧洲。像西班牙人在美洲那样收刮大量的金银,又在墨西哥和秘鲁大肆开采那里的金银矿产。但是,经过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工业原材料、工业品的消售市场、剩余资本再投资的市场。要实现以上需求,势必要改变亚洲、非洲原来的那种静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这不是人为设计的一种政治,它是生机勃勃的工业革命对世界的一种自然影响。每一个资本主义宗主国的投资者,每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劳动者或者民族资本家都在精心地谋划着自身的利益,他们却创造了一股改变世界的历史洪流,使工业革命能在世界性的范围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全世界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广泛、协调的良好配置,极大地提高了全世界的生产率。1860年到1890年的30年中,世界工业生产增加了3倍;到1913年增加了7倍!世界贸易额也从1851年的6.41亿英镑上升到1880年的30.24亿英镑;1900年的40.25亿英镑;1913年的78.4亿英镑。

虽然,工业蛋糕是做大了,但是,蛋糕的分配是极不公平的,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例子,欧洲公司在津巴布韦开矿所得的总收入的三分之二是纯利润,统统装进了帝国主义的腰包,非洲人贡献了自己的矿藏和艰辛的劳力,才等到了总收入的5.4%。又比如,印度的原材料出口,在整个19世纪,印度的贸易都是顺差,剩余资本完全可以用于发展现代工业,但是,英国人并不希望发展印度的制造业,因为英国制造的廉价机械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印度,在英国人的阻挠下,盛产棉花的印度连纺织业都难以发展。印度的历史学家称之为“流产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