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一脚踢出的珍妮机

B、一脚踢出的珍妮机

19世纪之前,英国的封建贵族纷纷把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农民居住的房屋拆除,把土地圈占起来养羊,以生产更多的羊毛。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18世纪,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圈地运动,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变成了牧场,英国的毛纺织业曾经相当繁盛。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英国公众越来越喜欢从印度进口的棉纺织品,棉纺织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当时,强大的旧毛纺行业为了自身利益,通过国会设立了禁止进口棉纺织品的法律,但是这项法律并没有禁止国内的棉布的生产,这就给国内的棉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当时有眼光有魄力的资本家纷纷投资棉纺织行业,千方百计地加速纺纱织布,以满足国内对棉纺织品的巨大需求。

在棉纺织部门,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1733年一位叫约翰•凯的钟表匠首先发明了“飞梭”,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织布速度提高了,纺纱速度却跟不上,这就刺激着急需对纺纱机进行改进,以满足对棉纱的需求。

1746年的一天,英国开郡的一位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回到家中,不小心,他一脚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着的纺纱机。他发现倒了的手摇纺纱机的锭子树立起来任然能够转动。他一下受到启发: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同时纺出更多的纱了吗?后来,他制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并且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这种纺纱机叫“珍妮机”。

珍妮机提高了纺纱产量,使织布厂收购棉纱的价格有所下降,那些没有使用珍妮机的老纺织户的利益受到了损失,这些工人合伙将哈格里夫斯家里做的珍妮机全给砸了,甚至把他们的家点火烧了,一时间叫哈格里夫斯一家流落街头。哈格里夫斯夫妇坚定地不断改进着他们的珍妮机,1768年,哈格里夫斯获得了专利;到了1784年,“珍妮机”已增加到八十个纱锭。四年后英国已有两万台“珍妮机”了。

那个时代,一个发明催生着另一个发明。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它以水力为动力,不用人工手摇,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用它可以生产较好的纯棉布。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需要大量工人集中操作。1771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建立起的工厂,用300名工人,十年后工人增加到600名。

水力纺纱机虽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这种机器纺出的纱任然太粗,还需要改进。1779年,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克朗普顿结合“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点发明了走锭精纺机。又称“骡机”。这种机器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很快得到应用。到1800年,英国已有六百家“骡机”纺纱厂。

英国纺纱业的大发展,使织布业反倒显得落后了。1785年,牧师卡特赖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到1800年,英国棉纺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